钱氏吧 关注:1,281贴子:5,122
  • 3回复贴,共1

钱姓为何在《百家姓》里排第二-兼述吴越钱氏对中国统一的贡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言:《百家姓》形成于宋朝,宋皇室的赵姓、吴越国王的钱姓居前。钱氏除促成钱塘吴越一带经济社会发展外,对于国家的统一有独特的贡献。今简要之。

,头脑清醒,尊事中原
五代十国期间,在战乱纷纷的南方诸国中,最有见识、有作为的是吴越的开创者钱镠,他不但使所据的以杭州为中心的吴越经济、社会得到长足的发展,还一直坚持正统,心向中原,认同中华南方和北方不可分割,有着明显的统一意识和实际行动。
钱镠,(liu,音留)字具美,小名婆留,杭州临安人。钱镠出身低微,儿童时代就是孩子领袖。钱家附近有一棵大树,钱镠和同伴围绕大树玩耍,钱镠总是担当居中指挥的角色,坐在大石盘上调度指挥,还让儿童列队训练,在大人看来,他的号令“颇有法,群儿皆惮之。”长大后,到处游荡,“不喜事生业,以贩盐为盗”(引文见《北史》吴越王世家)。据说,有个民间精通天文、算卜的人,“望牛斗间有王气。牛斗,钱塘分也,因游钱塘。”风水先生来杭州一带寻找贵人,进一步认定神奇之气就在临安,于是秘密探访,正逢钱镠适路过,“术者望见之,大惊曰:此真贵人也!”
关于钱镠,民间还有许多当年破落、后来发迹的传说,如《今古奇观》中“钱婆留临安发迹”等,足见民间对其好感及其影响。
钱镠出身低微,却是个好学的人,不但练习武功,还读了不少“图纬诸书。”在唐朝末年的混乱中,浙西裨将王郢作乱,石鉴镇将董昌招募民间乡兵讨伐叛乱,钱镠入伍为偏将,在击破王郢的战斗中,钱镠初露锋芒,立下战功。不久,钱镠还击退了黄巢对杭州的进攻。
董昌被任命杭州刺史的时候,天下已经大乱。董昌以钱镠为都指挥使,执掌兵权。后来董昌叛乱,钱镠又杀死董昌,执掌了江浙的实权。
鉴于钱镠的实力和地位,唐王室一开头就对钱镠采取怀柔和利用的政策。唐昭宗拜钱镠杭州防御使。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又拜钱镠为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乾宁元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光化元年,钱镠把镇海军总部转到杭州,唐王室加封钱镠为检校太师,还把钱镠的家乡改名为“广义乡勋贵里”,以示优宠。
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唐王室封钱镠为越王。天佑元年,又封为吴王。
经过几番征讨扩张,钱镠已经拥有吴越等地;钱镠是具有远见和胸怀之人,史称“镠乃以杜棱、阮结、顾全武等为将校,沈崧、皮光业、林鼎、罗隐为宾客。”聚集了不少人才。
在招纳了著名诗人罗隐等一批文武人才后,钱镠实力剧增,影响扩大。
钱镠善于笼络人心,他在杭州建立功臣堂,为文武属下立碑纪功,有五百多人的名字列在碑的背面。
公元907年,北面的唐王朝灭亡了,代之以朱温的梁朝。梁太祖即位不久,封钱镠为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那时候,吴越的实力不逊于梁朝。左右侍从谋士向钱镠建议,没有必要接受封号,屈尊于北方。钱镠只是笑笑,含混地说:“我难道一定要当孙仲谋吗!”
钱镠认同中国是一个整体,欣然接受了册封—形式上吴越做了梁朝藩臣;其有独立实力而保持统一之名,钱镠应属难能可贵。
同时,北面的梁王朝也不停地对吴越封赏有加,直到守中书令,守太保等。乾化元年,又加封钱镠为守尚书令(守,表示不在中央,在外地)。龙德元年,“赐镠诏书不名,”就是上书时可以不报自己的名字,这是封建礼仪中对王侯最高的礼遇。
对自己的成就和地位,钱镠有时也表出志满意得。他回老家的时候,作了《还乡歌》一首:“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父老远来相追随。牛斗无孛人无欺,吴越一王驷马归。”诗歌有当年刘邦“大风歌”的慷慨,更有满足不被人欺和为王的荣耀。应该说,有那样的地位、成就而没有当皇帝的野心,作为藩国之主,钱镠应是清醒、谨慎和有自知之明的。
衣锦还乡的时候,他的父亲钱宽经常回避不愿见面。钱镠问为什么。父亲说,你现在虽然是一国之主,但三面受敌,与人相争,一旦失利,必然殃及我家。因此我十分谨慎。钱镠明白父亲的用心,涕零受教。治国不敢有所懈怠。他寝不安席,用又小又硬的圆木作枕头,称为“警枕”。夜间告诫侍女,只要有人秉报重要情况,要立即叫醒他,不可迟疑。他告诫后人和文武大臣,好生侍奉中国,那怕是小小朝廷,这是吴国立国和生存的国策。吴越一直坚持向北方的中央王朝进贡,同时也有所要求,后唐庄宗(李存勖)入洛阳,“镠遣使贡献,求玉册。”按照朝廷礼仪,“玉册金印”只有皇帝才可以使用,大臣郭崇韬更强烈反对,认为绝对不可,但朝廷还是最终答应,“乃赐镠玉册金印。” 来自钱氏家族www.qianvc.com



1楼2012-08-24 14:38回复

    钱镠的吴越王府相应提高了规格。王宫称为“朝”,官属皆称臣。不但如此,吴越还派遣使者册封新罗(今朝鲜”、渤海王,以及东南海中诸国,给其君长以封号。
    其实,钱镠本来可以称王称帝。向小小的梁朝皇帝请封,不过是谦逊、自我约束罢了。
    据《通鉴纪事本末.钱氏据吴越》记载,钱镠重视经济的发展,对杭州的建设有开拓性贡献。因钱塘江和杭州湾的自然地势,钱镠对江湖作了大规模改造,“发民夫20万及十三都军士,筑杭州罗城,周七十里。”在改造西湖和围堰的同时,还修整了江中的礁石,理顺了钱塘江水和西湖。不几年,“钱塘富庶,盛于东南。”今天杭州和西湖的规模和轮廓,就是当年吴越时期奠定的基础。
    钱镠同中原朝廷的关系,也因小人拨乱出现过曲折,
    后梁明宗即位,安重诲执掌大权,钱镠曾致安重诲书信,安以为钱言语唐突不敬,于是对钱镠心怀怨恨;此时,正好有两位供奉官乌昭遇和韩玫出使吴越,回来后,乌昭遇编造说在吴越受了羞辱,被逼“称臣舞蹈”,重诲大怒。要求立即削夺钱镠的王爵以及元帅尚父等名分,令其以太师的身份致仕退休。钱镠没有因此动怒,派儿子元瓘等到朝廷疏通解释。还带了不少锦绢送礼。安重诲病死以后,明宗才恢复了钱镠官爵称号。
    钱镠81岁的时候,有病卧床,势将不起。“召诸大将告之曰:吾子皆愚懦,不足任后事,吾死,公等自择之。诸将泣下。”众人一致推举元瓘,说:“元瓘从王征伐最有功,诸子莫及,请立之。”镠命拿出各种钥匙数筐,把元瓘叫到跟前说,:“诸将已经认可你了。”钱镠逝世后,谥号为武肃。他的儿子钱元瓘被继封吴越国王,其玉册、金印等礼仪体制,和当年钱镠一样。
    当钱镠乘势发展的时候,不少人有劝他自立为帝,钱镠都断然拒绝。钱镠的临终嘱咐是:“子孙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见《通鉴纪事本末.钱氏据吴越》)就是坚持吴越是中国的版图,中央的的藩属,明辨中央和属国的关系。不管中原王朝怎样变换,不管北方局势怎样混乱,不管北方朝廷怎样衰落、更替和无暇四顾,也不能轻举妄动、自尊自大,破坏中国的统一。
    这种清醒意识和坚守原则的态度,在中国历史上是所仅见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据欧阳修《五代史》叙说,钱镠的吴越也曾经改元称制,例如杭州各寺庙中的天宝、宝大、宝正等就是吴越的年号。欧阳公生当宋朝,时代与吴越连接,所说应当可信。但是,这种在吴越范围的称号并不影响吴越对中原朝廷的从属,没有触反“一个中国”的原则。
    -摘自李树喜著《北风烈--关于中国统一的历史调查》(待续)


    2楼2012-08-24 14:38
    回复
      古代钱姓可没什么人物,古代世代家风好才学好的士族没有钱姓,中古千年士族高门,北崔卢李郑,南王谢。钱镠不过是五代时的一个盐贩子而已。


      3楼2012-10-26 20:2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