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暑期,孩子放小假回家,他的几个小学、初中同学来我家“取经”,讨教衡中的学习方法。这几个孩子在1中、2中、精英和42中上学,成绩都不错。在这里之所以将“取经”两个字用引号标注出来,是为了表明这本不是孩子的本意,他们只是遵照各自家长的指令来谈学习的。其实我知道,几个小哥们儿凑到一起,最想谈的不是学习,而是游戏!果不其然,还没说几句和学习有关的话,游戏大战就开始了。而且,还是两拨,把台式机、笔记本都发动起来,玩了个不亦乐乎!一直到晚饭时间,各位家长再三电话催促后,才班师回朝。
游戏的过程就没有记录的必要了,而且,我也没有看懂他们玩的东东。言归正传,接着说“取经”的事吧。
也许是同龄人的缘故吧,儿子对他们几个说的许多话,从来没有对我们提起过。通过这些话,我感受到了孩子的压力以及学习生活的不易,心酸的感觉时时会犯出来,但强忍着不叫眼泪掉下来。
儿子说,在衡中混,没有点儿抗打击、抗干扰的能力是混不下去的,但仅仅有这点能力还不行,还要有学习的能力。
一、抗干扰的能力
儿子说,在衡中,学习的好坏和效率的高低,和课间是有着紧密联系的。谁抓住而且用好了课间时间,谁就会有获胜的可能。具体说来就是下课后的几分钟、上课前的几分钟尤其是饭前的十几、二十分钟是最为关键的。这点时间不仅仅是做几道题的问题,而是对你心理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的考验。比如,能在这段时间里不受周围嘈杂环境的影响,静下心来,心如止水般做几道题,那么,你的抗干扰能力就算练成了。不要管别人在干什么,自己就踏踏实实地做题,可以给自己定个量,比如三道题五道题,不但要做完,而且要认真去做,保证全对,否则,每错一个就罚自己加做几道题,不达标不去吃饭。刚开始你可能会很浮躁,很容易淹没在嘈杂的环境里,时间久了,你慢慢就会对外部的一切干扰都能做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了,只留意自己手头的事儿。
儿子说到这,我也想起一个问题:最近几年,中考、高考受关注、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每到考试那几天,考场附近的工地会被停工,汽车喇叭停鸣,甚至车辆停驶,为的就是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静的考试环境。有些家长“志愿者”甚至因此和鸣笛的司机动起手来!这真的有必要吗?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汽车喇叭的噪音都抵抗不了,何谈心无旁骛呢?我不信,一截钢筋掉到地上“咣当”一声,会吓得你把十拿九稳的题都不会答了吗?除非压根儿就不会做。
二、抗打击能力
儿子说,对自己来说,最痛苦的事儿不是考试成绩退步了,而是最近一段时期自己明明在玩命儿学,而且自我感觉状态良好,但成绩不升反降,这时的感觉是最难受的:那种委屈、那种难受、那种不甘、那种心痛,只有自己知道!作为一个男子汉,眼泪还不能流下来,只能咽到肚子里!这个时候,自己恨不得大哭一场,但却不能,只好忍着、忍着、忍着……这种痛苦是最打击人的,但怎么办?新的生活还要开始,新的学习还要继续。那么,晚上只有自己躺在床上,蒙住头……,第二天,重新开始,而且一如既往地努力!不但要开始,还要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行,我行,我能行,我不会垮!
听到这里,我想哭,没想到孩子有这么大的压力!我谢谢他的这帮小哥们儿,叫我更多地了解了我的儿子!
后来,我对儿子说:这种情况很正常,只要你努力了,就不会白学,总会在成绩上得到体现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为,有时候成绩的提升会有一个滞后期而已,像庄稼施肥一样,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的。
三、综合学习的能力
儿子说,好多知识在学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感觉很简单,没有多少知识点。但真到用的时候,你又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会出现许多层出不穷的问题和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需要你有综合学习的能力,要善于挖掘暗藏的、潜在的知识点。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也无所谓,按照老师的步调走,注意整理课堂笔记、学案,尤其是改错本就一切ok了。所有的错题都要整理出来,不管是自以为马虎或者是计算错误的题,都要记到或贴到改错本上。因为,你如果在这个知识点上犯错了,不管什么原因,都说明你还存在问题,理解不透或不扎实、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要统统记下来,并要不时回顾。这样做还有一个现实的原因,那就是衡中的篇子是海量的,以后复习的时候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逐张翻找这些篇子的,能参考而且最方便参考的也只有这些错题本而已。错的改对了,对的巩固了,巩固的消化了,那么,知识就融会贯通了,就转化成了自己的东西,剩下的只有成绩飞升了。
通过旁听孩子们的对话,我发现:孩子在学校,一定承受着家长所不知道或者难以想象的压力,只是没有机会或者我们没有给孩子机会表达而已!
扪心自问,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很不够,加强和孩子的沟通是首要的,也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