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首,许多年
那是一九九八年春天一个有雨的下午,阴沉的天色破坏了那堂历史课。我可爱的女老师站在
讲台上说,我给大家唱一首跟雨有关的歌吧。那年她二十五岁,梳两根长长的麻花辫,穿黑色长
大衣。她的歌声很美,歌词也美:
当春雨飘呀飘地飘/在你理也理不完的发梢/带上你的水晶珠链/请跟我来
后来的一次班级联欢会上,我穿着爸爸的作训服和好友一起唱这支歌,唱的时候我紧紧盯着
她,仿佛透过她单薄的脸颊看到了我的未来,许多许多的爱。那是我的十七岁,身上永远是爸爸
绿色的作训服,走路的姿态也带了些英气,自以为很独特。同学们都说那件衣服很适合我,我也
就毫不谦虚地接受了这种夸奖。还真的有男孩喜欢上那时的我。我参加了一个卡啦OK比赛,唱的
是《但愿人长久》,唱完以后就有高一级的男生追上我说想做个朋友。但这朋友没做成,年少时
的悸动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两个月前我从城西绕到城东去看望刚刚生了孩子的老师。她斜卧在床上,脸色苍白,隐隐地
有了皱纹。她详细地讲了生产的痛苦历程,印证了我在书中读到过的:产房是最没有尊严的地方
。七月的时候我曾和她约她在地坛公园见面,她的丈夫给我们照相。大着肚子的她躲在我身后,
笑容里满是娇羞——少女才会有的青涩的娇柔——她的美被丈夫小心地保护着,生活中却有另外
的事情破坏了它。然而我的老师毕竟是幸福的。她被人守护着,从十几岁到三十岁。又过去一年
多了,现在的电话里,我和她说话的同时,可以听见她的孩子在那边咿咿呀呀地笑和说话。
于是就略有些难过,想起我和我的朋友们,那些普普通通的女孩子,我们说过的话和憧憬未
来的晚上。我们不是新人类或人们常常说的80一代。我反感这些词,因为它们远远不能触及我们
的生活。我们是读《格林童话》,看《孔雀公主》长大的孩子,幻想着自己是灰姑娘,在贫瘠的
天空下等我们的王子骑着白马来把我们带走。我们的爱情应该是那种忠贞唯一的,能够在一双双
玉手中被爱人轻易地认出,然后彼此天长地久。我们一个个都浪漫得无可救药,痴心鬼迷心窍。
因为小时候那些无边无际的幻想,我们长大以后都在现实生活中品尝到并将继续品尝痛苦。
上小学时我被自己滚烫的破灭感折磨得发狂,我虽然确切地知道但还是害怕永远不可能在演
唱会以外的场合见到我喜欢的歌星郭富城。初中的时候我每天都在想同一个问题:隔壁班那个总
在偷偷看我的清秀男生何时才会向我表达好感呢?到上高中的时候我和大多数女孩一样成长为带
些忧郁的少女,暗地里恋上一个梦想成为赛车手的自诩为天才的男孩,我不能免俗地开始为他和
我的未来担忧,甚而为此在夜里辗转难眠——尽管他根本不认识我。在大学里我开始给爱情下定
义,我在橱窗里看到一个让我眼睛一亮的男孩,那以后史就有了偶像几乎逢人便说,我想我能有
机会认识他吗?在不同的年纪里我有不同的忧伤,但是对永恒的追求从未改变过。小时候读过的
那些童话总以“long long ago”开始,以“ever after”结束,然后王子和公主在我脑海里永远
地拥有了幸福。灰色的现实反而更助长了我对浪漫的欧洲的向往,日复一日忙里偷闲的幻想把我
塑造了一个只相信永恒事物的人。
后来我真的去了欧洲。我走在慕尼黑的街上,身边有很多人,他们说着我听不懂的话。还有
一些人,我就走在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经过一站又一站,他们也是说中文的,可是他们的语言
我还是不能懂。外面这座灰色的大都市和我喜爱的那一座有着相同的灰色表情。钢铁的气息就飘
散在空气中,下着雨,我爬上了奥林匹克公园的山顶,在那时,也是孤独的。欧洲也没有我所希
望的永恒,无非是多了一些花草罢了,在那里,我一首诗也写不出。
那是一九九八年春天一个有雨的下午,阴沉的天色破坏了那堂历史课。我可爱的女老师站在
讲台上说,我给大家唱一首跟雨有关的歌吧。那年她二十五岁,梳两根长长的麻花辫,穿黑色长
大衣。她的歌声很美,歌词也美:
当春雨飘呀飘地飘/在你理也理不完的发梢/带上你的水晶珠链/请跟我来
后来的一次班级联欢会上,我穿着爸爸的作训服和好友一起唱这支歌,唱的时候我紧紧盯着
她,仿佛透过她单薄的脸颊看到了我的未来,许多许多的爱。那是我的十七岁,身上永远是爸爸
绿色的作训服,走路的姿态也带了些英气,自以为很独特。同学们都说那件衣服很适合我,我也
就毫不谦虚地接受了这种夸奖。还真的有男孩喜欢上那时的我。我参加了一个卡啦OK比赛,唱的
是《但愿人长久》,唱完以后就有高一级的男生追上我说想做个朋友。但这朋友没做成,年少时
的悸动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两个月前我从城西绕到城东去看望刚刚生了孩子的老师。她斜卧在床上,脸色苍白,隐隐地
有了皱纹。她详细地讲了生产的痛苦历程,印证了我在书中读到过的:产房是最没有尊严的地方
。七月的时候我曾和她约她在地坛公园见面,她的丈夫给我们照相。大着肚子的她躲在我身后,
笑容里满是娇羞——少女才会有的青涩的娇柔——她的美被丈夫小心地保护着,生活中却有另外
的事情破坏了它。然而我的老师毕竟是幸福的。她被人守护着,从十几岁到三十岁。又过去一年
多了,现在的电话里,我和她说话的同时,可以听见她的孩子在那边咿咿呀呀地笑和说话。
于是就略有些难过,想起我和我的朋友们,那些普普通通的女孩子,我们说过的话和憧憬未
来的晚上。我们不是新人类或人们常常说的80一代。我反感这些词,因为它们远远不能触及我们
的生活。我们是读《格林童话》,看《孔雀公主》长大的孩子,幻想着自己是灰姑娘,在贫瘠的
天空下等我们的王子骑着白马来把我们带走。我们的爱情应该是那种忠贞唯一的,能够在一双双
玉手中被爱人轻易地认出,然后彼此天长地久。我们一个个都浪漫得无可救药,痴心鬼迷心窍。
因为小时候那些无边无际的幻想,我们长大以后都在现实生活中品尝到并将继续品尝痛苦。
上小学时我被自己滚烫的破灭感折磨得发狂,我虽然确切地知道但还是害怕永远不可能在演
唱会以外的场合见到我喜欢的歌星郭富城。初中的时候我每天都在想同一个问题:隔壁班那个总
在偷偷看我的清秀男生何时才会向我表达好感呢?到上高中的时候我和大多数女孩一样成长为带
些忧郁的少女,暗地里恋上一个梦想成为赛车手的自诩为天才的男孩,我不能免俗地开始为他和
我的未来担忧,甚而为此在夜里辗转难眠——尽管他根本不认识我。在大学里我开始给爱情下定
义,我在橱窗里看到一个让我眼睛一亮的男孩,那以后史就有了偶像几乎逢人便说,我想我能有
机会认识他吗?在不同的年纪里我有不同的忧伤,但是对永恒的追求从未改变过。小时候读过的
那些童话总以“long long ago”开始,以“ever after”结束,然后王子和公主在我脑海里永远
地拥有了幸福。灰色的现实反而更助长了我对浪漫的欧洲的向往,日复一日忙里偷闲的幻想把我
塑造了一个只相信永恒事物的人。
后来我真的去了欧洲。我走在慕尼黑的街上,身边有很多人,他们说着我听不懂的话。还有
一些人,我就走在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经过一站又一站,他们也是说中文的,可是他们的语言
我还是不能懂。外面这座灰色的大都市和我喜爱的那一座有着相同的灰色表情。钢铁的气息就飘
散在空气中,下着雨,我爬上了奥林匹克公园的山顶,在那时,也是孤独的。欧洲也没有我所希
望的永恒,无非是多了一些花草罢了,在那里,我一首诗也写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