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吧 关注:697贴子:2,397
  • 0回复贴,共1

大明建文帝的天皇文化之七【宁川、感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明建文帝的天皇文化之七【宁川、感德】
作者:高祥宇、郭炜、郭烜
历史发展至明代嘉靖时期,戚继光所谓剿寇胜利,据现存的相关记载,剿寇取得胜利,无非是剿灭了盘踞在现今宁德横屿的倭寇,战果也就是几百的人马,但在宁德的相关文献记载中,所谓的倭寇在撤离、逃离、围剿中东冲出海的船只大、小却达上万艘,可见其人数之多,同时出现的万艘船只,也可见其庞大,组织力量的严密,不是单一的盘踞在横屿的千、百人而言。
据相关的文献记载,宁德地名的由来为宁川、感德的组合,个人多年的研究考证如下:
宁川城为现今【宁德金涵】,以其特有的地形地貌而论,三面环水,背依大山而言,自古就是水郭环绕的天然城池,至于因何放弃如此环境的城池,现存史料均无记载,遗留下的元代城墙历历在目,旧城风貌如今已经全失,可见当年一战是如何的残酷与血腥,现今依旧流淌的里金溪与大泽溪告诉世人,溪、河依旧川流不息,宁川古城依然存在。
至于感德场,已无从考证,文献的记载为唐代时期就有此地名,几年来的奔波,根据世人的口口言传,地名、地址,应该就是位于现今宁德富洋,原宁德洋尾附近的报恩寺那一带,的确,世人的理解感德就是报恩,文献的缺失对于感德场曾经的遭遇已无从认知,但相信,当年的感德场,它所受的灾难不会小于宁川城,否则它们不会同时消失在历史、消失在历史的应该、必须的记载中。
宁川、感德场的消失,同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它的消失,并不意味着灭亡,而是另一种方式、另一种文化的崛起,宁川、感德场虽然消失、毁灭,但它们的融合,造就了今天的【宁德】。
现今宁德的文献记载为明代后期,当随着明代嘉靖时期所谓剿寇的胜利,倭寇的败逃,【宁川、感德】组成的宁德,也就是现在宁德的地理位置上的宁德城应该为明代后期所建,是否在相应的所谓倭寇撤离后,在一个大洋上的一个岛国,它迅速完成了历史上的统一大业,成为了一个完整的组合岛国,这是一个拥有【德川幕府】的时代,【宁川、感德】,一个地名的消失,一个地名的崛起,【宁川、感德】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时代的开始、、、、、、
历史,一个曾经的事实,历史,一个过去的过去式、、、、、、
由【竹石堂】提供
2012年09月26日草于福建宁德市


1楼2012-09-28 07:2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