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吧 关注:32,898贴子:655,657
  • 31回复贴,共1

【转论文贴】试论魏晋的质任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


1楼2012-10-08 20:40回复
    论文出处:
    天津师大学报一九八七年第三期
    周士龙


    2楼2012-10-08 20:41
    回复

      曹魏实行错役制的目的,是以束缚将士家属为人质的手段,控制出征的将士,防止他们
      叛逃。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本来投降了曹操的张绣又起兵反叛,事后曹操总结教训说:“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10)意思是说如果掠取张绣及其士兵们的家属为质任的话,他就不会叛变了。正元二年(公元255年),,镇守淮南的镇东将军毋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作乱,因为大部分“淮南将士父母妻子皆在内州”为质任,他们没有参与叛乱,只有那些家属在淮南的少数“新附者”才随其作乱(11)。


      曹魏实行质任制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首先是曹魏的军队将士来源复杂。曹操起兵时,兵力有限,实力不足,故而荥阳汴水一
      战败于董卓。后来和曹洪到扬州召募一批士兵,也只有三千人。在军阀混战过程中,为了扩
      充兵力,发展军事力量,曾不断收编降卒为兵。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收降了青州黄
      巾军百余万口,组建了“青州兵”。这支部队在其以后的南征北伐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曹操占领充州后,以吕虔为泰山郡守,虔遂发兵围剿亡匿群山中的逃亡农民,武装他们,组
      编成“泰山兵”,这支军队在战争中也起了重要作用。曹操另一部将汝南郡守满宠,在汝南
      地区围剿袁绍残余势力,收编降卒二千人,组建成“汝南兵”。前面提到的“冀州兵”,则是以袁绍的冀州降卒组建的。无论是青州兵、泰山兵、汝南兵还是冀州兵,由于都是从敌对阵营中转移过来的,曹操对他们颇为猜忌,很不放心。朱灵率冀州兵南下守许南,临行前,曹操告诫他说:“冀州新兵,数乘宽缓,暂见齐整,意尚怏怏”(12)。表现了他对这支部队的
      戒备心理。因此为了控制这几支部队,就强制他们的家属为质任,实行集中管理,加以监视,使将士与家属相互制约,以防反叛。


      4楼2012-10-08 20:43
      回复

        其次是吸取豪强地主统治部曲的方法。东汉中期以后,由于大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发展,迫使大量自耕农民破产,他们为了生存,被迫将自身及全家托庇于豪强地主,沦为依附农民。随着东汉社会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各地经常爆发中、小规模的农民起义。豪强地主为了保障自身利益,遂建筑坞壁,武装依附农民,组织部曲队伍,使之从事农业生产和军事训练,且耕且战。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更为强化,主人对部曲可以任意处置,随时可以杀戮或转给他人。部曲逃亡,就处罚或杀死其家属。豪强地主对部曲的统治,既有土地权力也有超经济强制。前面提到的田畴,为统治其部曲队伍,“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法重者致死,其次抵罪,二十余条”(13)。田畴凭借这“二十余条”所谓法律控制了他的队伍。黄巾农民起义爆发以后,各地豪强地主率领部曲队伍,离开坞壁,配合东汉政府军疯狂镇压黄巾军。在镇压黄巾军过程中,他们发展了自己的军事力量,于是出现了汉末军阀割据混乱局面。其后随着割据战争的进行而不断分化组合,一些军阀陆续归附于曹操。曹操为了控制收编的降卒和诸豪强的部曲队伍,就利用古代质任形式,吸取豪强地主统治部曲的方法,开创了以质任制为中心的错役制。同时继续实行秦汉以来的“士亡法”,以保证质任制的有效执
        行。士亡法规定:“卒逃归,斩之。一日家人弗捕执,乃不言于吏,尽与同罪”(14)。史载曹魏时期“天下草创,多通逃,故重士亡法,罪及妻子”(15)。士兵逃亡,轻则家属没为官奴。“护军营士窦礼,近出不还,营以为亡,表言逐捕,没其妻盈及男女为奴婢”(16)。重则处死,“鼓吹宋金,在合肥逃亡。……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17)。窦礼为护军营士,服役地点显然在京师,而宋金则是在合肥前线逃亡,尽管他俩都触犯了士亡法,但临阵逃亡者家属受的处罚就重,可见曹魏对前线士兵控制得非常严厉。在士亡法的压迫束缚下,军队将士要顾及全家的安危,只得为曹魏政权拚死作战,而不敢有叛逃或其它形式的反抗。因此可以说质任制是实行士亡法的前提条件,而士亡法则是质任制付诸法律惩罚的表现形式。
        最后,实行质任制是为了解决兵、粮这两个现实问题。汉末军阀割据混战,使社会人口
        大量死亡,中原地区最为严重。因此曹操占领下地区,尽管面积很大,人口却很少,“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18)。人口锐减,使曹操的兵役来源成了大问题。为应付战争的需要,就要设法在军队里保持一部分固定兵力和保证兵源的供应。同时,军阀混战,也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芜,经济萧条。曹操占领的地区,战争破坏最严重,粮源极为困难,谷价奇昂,米斛至五十万钱,部将程显在东阿为其筹粮,虽然费了很大功夫,才搜集到仅供三天用的,其中还有不少人肉干(19)。当时“士卒多叛”的主要原因,是没粮食养活士兵。因此要保证战争的胜利进行,不仅需要兵,而且还要有粮。


        5楼2012-10-08 20:43
        回复

          为解决兵、粮这两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曹操在收编降卒和接收豪强地主的部曲队伍时,常常是把人口划分为“强者”和“弱者”使“强者补兵,弱者补户”,即把有强丁的户整户补充到军队里,不能当兵的所谓弱者,整户列为民户(20)。曹操收编青州黄巾军百余万口,仅从其中简选三十万强者组建成“青州兵”,他们的家属作为质任,被聚居在东阿地区,成为专门承担兵役的兵户,而其余的七十万所谓弱者则就地编为民户。同样在组建泰山兵、汝南兵和冀州兵时,也是如此。民户户籍由郡、县地方政府管理,“令就田业”(21),从事农业生产,为政府提供粮食布帛。兵户则注入兵籍,由军府管理,其子弟要终身当兵,世代当
          兵,父死子代,兄死弟代,没有特殊军功者,很难摆脱兵籍的束缚。即使是子女的婚姻关系,也要在兵户之间进行,寡妇也只能改嫁给兵户子弟。目的显然是使兵户子孙不断繁衍,不断地为军队输送兵员。总之,兵户制度的建立,使社会上有一部分相当数量的人户专门承受兵役负担,从而保证了军队里有固定数量的兵力和兵源的供应。
          兵户除了要承受兵役负担,还要在质居地区进行屯田,生产粮食。兵户屯田早于曹魏民
          屯和军屯开始时间,据赵克尧先生研究,认为开始于初平三年底或四年初(22)。地点在东阿,即青州兵家属质居之地,是由东阿令枣袛组织进行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以后,曹魏推行屯田政策,才大规模开展民屯和军屯。兵户屯田和民屯、军屯的分成租率是一样的,“官得”部分用于军需,“士得”部分兵户自食。曹魏通过各种形式的屯田,用“大军”和“兵户”(23)耕垦土地,生产了大批粮食,“所在积粟、仓廪皆满”,解决了缺乏粮食的问题。
          二、
          晋武帝司马炎亡魏代兴,建立晋室政权,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巩固统治地位,发展军事力量,继承和发展了曹魏的兵户制度。它继续实行以质任制为中心的错役制,把兵户质
          居在政治重心地区严加束缚,以此来控制军队里的那部分固定的兵力和兵役来源。


          6楼2012-10-08 20:44
          回复

            据《晋书·刘卞传》载,刘卞出身兵户,其兄“为太子长兵”。兵户制度规定,兄死弟代。刘卞家住东平,哥哥死后,他代兄到洛阳继续服兵役。同书《王尼传》载,王尼本兵户子弟,家乡在城阳,而在洛阳作“护军府军士”。此二条材料说明,东平和城阳分别是兵户质居之地,子弟们服役要离开家室所在地,这是常制。如果说在曹魏统治时期,出征将士及其所率那部分兵户出身的士兵的家属都要作为质任,聚居于固定地区,那么在西晋时,这一具有束缚人身作用的质任制则产生了一些变化。西晋建立后,武帝曾两次下诏罢除质任。第一次在泰始元年(公元265年),“罢部曲将长吏以下质任”(24)。第二次在咸宁五年(公元279年),“除部曲督以下质任”(25)。武帝诏书对象是率兵将领和部队的中下级军官,也就是说只解除各级军官家属的质任,因为西晋建立时,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打破,与之对峙的孙吴政权国力衰弱,****,矛盾重重,不是西晋政权的对手,只不过凭着长江天险尚在苟延残喘,西晋灭吴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双方国力和军力的对比,形势有利于晋室一方。同时,晋军各率兵将领乃至中下级军官,大多数是跟随司马氏父子起家的,忠于朝廷,又多系世族地主出身,司马氏政权代表了他们的利益。因此各级军官叛逃的可能性不大,而且罢除他们家属的质任,增加信任感,还能提高各级军官率兵作战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忠实于司马氏政权。
            两个诏书之所以不包括兵户,是因为全国尚未统一,灭吴战争正在准备着,国家需要有
            足够的兵力投入战争中去。蜀地虽然征服了,但士兵来源成份复杂,地方大族尚怀离异之心,而蜀地以外地区的世家大族,又以各种手段大肆兼并土地和人口,占田荫客制尚未实行。另外,兵户固着在各军屯机构生产粮食,能够供应军需。士兵有休假制度,可以抵消因错役制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所以为确保灭吴战争顺利进行,安定后方社会秩序,对兵户的质任制仍保留下来。


            7楼2012-10-08 20:45
            回复

              东晋时期何以会出现质任制松弛,妻子随营而居的情况呢?概括起来讲,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世族地主势力急剧发展的结果。东晋政权是在南北世族地主支持下建立的,司马
              氏必然要在各方面满足他们的利益要求,使他们在政治上垄断朝政,“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世代拥有特权;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人口;军事上握有领兵大权。门阀政治在东晋时期的急剧发展,使那些世族出身的部队将领既有领兵权又有统兵大权,并且是世代相袭,坐镇一方,拥兵自重。许多军将不但拥有军权,而且还有政权和财权,导致了中央集权力量削弱,地方势力坐大。方镇军将们为了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有效地控制军队,尤其是那些来自兵户的固定兵力和兵源,遂将兵户们控制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使之聚居于军队驻扎地附近,驱使他们屯田服役,这样既可以掌握住士兵,又能直接获取兵户生产的粮食,还能使士兵及其家属与将领的隶属关系日渐加深,形成将领视士兵为私属,士兵及其家属以,将领为主人的特殊关系,所以东晋“士兵私有役使”的情况比较普遍。世族地主势力的急剧发展是促成妻子营居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因为方镇军将为发展实力,不断掠取逃亡农民,使之举家沦为兵户,而导致妻
              子随营而居情况的出现。东晋一朝,世族和庶族地主兼并土地之风甚于西晋,迫使许多自耕
              农民破产,他们被迫亡匿山川林泽或是隐匿大户门下,以求生存。为扩大兵役来源,加强军
              事力量,军将们常常以这些亡匿和漏籍无名者为兵役对象。前引王敦声讨刘隗条,说明刘隗强制“徐州流人”沦为兵户,家属就在其军府驻屯地随同士兵营居。成帝时,庚兵为求兵员,
              就“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32),这是以隐匿大户门下的漏籍无名者为兵。还有的军将,以残酷手段围剿亡匿农民为兵。淝水战后,毛璩率兵千余人,围剿匿于“尽是菰葑”的青浦地方的农民,火烧菰葑,迫使“近有万户”农民“皆以补兵”(33)。因这些漏籍无名和逃亡农民都是整户被检括出来“以充军府”的,所以他们举家被强制立为兵籍,沦为兵户了,家属自然是和士兵随营而居的。
              最后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东晋于江东立国,据有江南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那里
              的经济开发较中原地区晚,许多地方处于未开发和正在开发之中。因此,东晋的政治和经济重心地区仅限于三吴和洞庭湖流域部分地区。而这些地区又是南北世族聚居之地,他们竞相“求田问舍”,大量兼并人口,“以为私附”,使本来人口稀少的南方显得人力更为不足。永嘉之乱前后中原地区人口南渡者,虽有近百万,但在南北大族们的兼并下,国家实际领有的人户并不多,因而东晋的军队数量自始就不多。虽然后来曾努力扩充兵员,使军队数量有所增加,但历经王敦、苏峻与祖约、桓温父子之乱以后,兵力损耗很多;庚亮兄弟、殷浩和桓温等人的几次北伐,又使“军破于外”,消耗的兵力也不在少数。内乱与北伐的交错进行,使东晋几代聚集起来的军队所剩不多。这些有限的军队主要分布在京口、广陵、荆州或江州地区,放在其它地方的军队就不很多了。因此地理环境的偏狭,经济水平的落后以及人口和军队数量的不足,就导致东晋政权改变对兵户的统治策略,而使质任制和妻子营居同时并行。当然统治者在统治政策上的这种调整,并不妨碍它对兵户的束缚和控制,但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起到缓和兵户士兵的不满,并有助于调动其家属生产生活积极性的作用,从而更有利于加
              强对他们的统治。


              9楼2012-10-08 20:46
              回复

                三、
                质任制的实行,反映了兵户社会身份地位的低下。因为在魏晋时期,兵户大多来自豪强地主的部曲和流民、俘虏以及罪犯。这些人的身份地位本来就是低贱的,统治者用政权力量
                把他们聚集起来,使之成为世代当兵的兵户。他们的社会负担较之社会上其它劳动阶层沉重,既当兵又要屯田,所以他们就成为低人一等的贱民了。这是和魏晋时期劳动人民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社会经济发展及阶级关系变动的总趋势分不开的。我们还应该看到,统治者推行质任制这一旨在束缚人身的法律措施,是在国家分裂、乱多于治的特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
                两汉时期,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力量强大,封建国家掌握有大量的编户农民,能够保证赋税和力役的征收,征兵制度得以正常实行,编户农民人人都有服兵役的义务。汉末天下丧
                乱,群雄割据,封建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中央集权力量削弱,地方基层机构消失。而且军阀混战主要在中原地区进行,人口不是死于战火,就是流徙到边远各州避难就食。因而曹魏占有的中原地区户籍紊乱,人口稀少,征兵制难以继续实行,不得不另辟兵源渠道,因此有兵户制度的建立,使社会上一部分人专事兵役负担,使兵与农分离。而为了束缚将士,故有质任制的实施。
                与曹魏对峙的蜀汉和孙吴政权,其所在地区受战争破坏程度较轻,人口损失很少,而且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稻田沃野,民无饥岁”,所以兵源问题较之曹魏易于解决。蜀汉和孙吴虽有兵户制度,但没有实施以错役制为中心内容的质任制,仅仅是以士亡法和校事制控制将士。
                两晋时期,由于司马氏政权代表了世族地主的利益,世族地主依仗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诸方面的特权,大肆兼并土地和劳动人手,致使国家编户农民日趋减少。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就继承和发展了曹魏的兵户制度,继续实行质任制,以此来控制军
                队力量,应付频繁不断的战争需要。兵户制度在南朝时期,由于阶级斗争的冲击逐渐衰落下
                去,到隋唐时期征兵制度出现,质任制也就随着兵户制度的消亡而消亡了,所以说质任制是
                我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的产物。
                注:
                (1)《沈奇移遗书》《诸史琐言·三国志》卷15引
                (2)杨晨《三国会要·兵制》
                (3)《三国志·魏志·王观传》
                (4)《三国志·魏志·李典传》
                (5)《三国志·魏志·梁习传》
                (6)(13)《三国志·魏志·田畴传》
                (7)(12)《三国志·魏志·徐晃传》注引
                (8)《三国志·魏志·赵俨传》
                (9)(27)《晋书·刘颂传》
                (10)《三国志·魏志·张绣传》
                (11)《三国志·魏志·毋丘俭传》
                (14)《通典·法制附》
                (15)《三国志·魏志·卢毓传》
                (16)(17)《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18)《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子恕附传》
                (19)《三国志·魏志·程昱传》
                (20)参阅何兹全先生《魏晋南朝的兵制·世兵制》,载前史语所集刊第16本。
                (21)《三国志·魏志·满宠传》
                (22)见赵克尧先生《略论曹魏的世家屯田》,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年,第1期。
                (23)《晋书·食货志》
                (24)(25)《晋书·武帝记》
                (26)《华阳国志·后贤志·何樊》
                (28)(30)《晋书·王敦传》
                (29)《晋书·王羲之传》
                (31)《宋书·南徐州·南彭城郡》
                (32)《晋书·庾兵传》
                (33)《晋书·毛璩传》
                


                10楼2012-10-08 20:47
                回复



                  IP属地:北京11楼2012-10-09 09:17
                  收起回复
                    支持~莲儿辛苦啦~


                    IP属地:四川12楼2012-10-09 14:58
                    收起回复
                      学习了喵...楼主辛苦^_^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2-10-09 21:54
                      收起回复
                        无意中路过这里,发现楼主的个人信息写的是汇文的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北京14楼2012-10-10 08:19
                        收起回复
                          莲儿你每次来都有好东西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2-10-10 17:12
                          收起回复
                            这不就是对连坐制度吗,延续至今的制度。


                            IP属地:河北16楼2020-11-17 20: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