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铁路管理局留给哈尔滨街道的名字中殖民色彩最严重的有“霍尔瓦特大街”、“关达基街”和“希尔科夫街”三条街道。“霍尔瓦特和希尔科夫都是中东铁路管理局的重量级人物。”李述笑介绍说,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管理局成立,霍尔瓦特担任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他是当时哈尔滨沙俄控制区的实际管理者。俄国十月**后,中国人民收回路权和哈尔滨管理权的呼声日高,但霍尔瓦特拒绝交出权力,直到1920年4月5日,霍尔瓦特才被彻底解除职务。希尔科夫被俄国人认为是哈尔滨的开山之人,曾担任中东铁路管理局副局长,而关达基原来是帝俄时期的阿穆尔总督,俄国十月**后,他逃到哈尔滨,担任中东铁路管理局地亩处处长。
据哈市道里区志等资料记载,在道里和南岗,除了像**街(现友谊路)和果戈里街(现果戈里大街)是在1900年和1901年修筑的,其他像斜纹街(现经纬街)、水道街(现兆麟街)、军官街(现霁虹街)大多修筑于1903年。当年,中东铁路管理局在哈尔滨非法选举,成立了变相的自治机关——“城市公共事业管理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又称“道路委员会”,道路的命名实际上也由这个机构来负责。所以哈尔滨火车站前的红军街当时被命名为霍尔瓦特大街、河图街被命名为关达基街也就不奇怪了,当时的地段街曾被命名为希尔科夫街,也被叫做王爷街。李述笑说,“这里的王爷可不是中国的王爷,而是指希尔科夫这个王爷。”
据李述笑研究员介绍,除此之外,哈尔滨市还有一些老街道也曾带有殖民色彩,只不过不了解哈尔滨历史的人,不太注意罢了。比如像**街(现友谊路)、炮队街(现通江街)、哥萨克街(现高谊街)等。**街这个名字是因为俄国人最先在中央大街与友谊路交口处设立**局的原因,炮队街和哥萨克街与哈尔滨义和团运动有关。现在的“大安街”此前叫“大坑街”,这个“大坑街”让人误以为这条街上有个大坑,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李述笑说,大坑也是根据俄文译音来起的,但翻译很不标准。这个街名俄语原意是“驿站”的意思。当时,在义和团和爱国清军的打击下,帝俄派兵到哈尔滨镇压,俄军部队驻扎的地方,也成了附近街道的名称。这些带有殖民色彩的街道名称,在1925年与其他俄文街道名称一起都被改成了中国名字,结束了它不光彩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