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ei.sn.cn 2004-11-23 汉中市政府信息中心
城固又发现了国宝——青铜器,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传遍了秦巴大地。
公元2004年11月10日,正是橘子红了的金秋季节,第十一届张骞文化艺术节暨第二十四届秋季商品交易会正在古城揭幕,人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好年景。傍晚时分,祝福丰收的锣鼓余音未息,城固县龙头镇中心街民工在挖掘清理路面时,挖出了三件堪称国宝的文物——殷商时代青铜鼎、青铜鬲和青铜甗.
当天下午6时左右,天色渐暗,龙头镇中心路面挖掘正在进行,民工一镢头下去,碰上了一件铁器一样的东西,轻轻一刨,一圈如瓦盆沿已被锈蚀的东西露出土面,人民嬉笑几声不以为然。正在现场的龙头村支书崔成林心头一震,这可能是一件文物,因为八十年代初在这块土地上发现77个青铜器的记忆真是太深了,那些文物最后还是他和几个人护送到县文化馆的。他急忙吩咐旁边的村民王茂荣、田选发、于祥林轻刨慢挖,自己飞奔回家取来照相机,让村民唐寅珠打着灯光,挖一点,他拍一张。不出所料:圆肚子、绿锈斑、双耳、三足,一件也似曾相识的珍宝啊!他当然叫不出准确的名字,但他认为是青铜器类绝不会有错。而更让人惊喜的是紧挨旁边又一件类似的宝贝似乎不甘寂寞伸出了一角。“慢”,崔支书立即阻止继续往下挖,用手机首先将这一消息通知了镇文化站站长金林华、县文物局文物科、张骞纪念馆,二十分钟内,纪念馆馆长王亚平及崔纪军首先赶到现场,几乎同时间,文化局局长、龙头镇领导以及文物科科长陈永强、苟宝平等人也相继赶到。晚11时,两件宝鼎在一行人的护送下回到了戒备森严的县文化馆库房。
城固无疑是一块神气的土地,处在雄奇的秦巴怀抱中的秦巴大地,是否就是华夏文明的最主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据资料记载,从1955年城固苏村发现青铜矛起,至今已先后发现青铜器多达600多件,仅1981年、1982年在龙头寺(现在龙头镇所在地)就发现青铜礼、食、兵器类达77件。作为城固最古老的镇,龙头寺的形象和传说延伸至禹舜时期,传说毕竟是传说,无可考证性,但她毕竟是人民大众参与创造、享用和代代传承的一种文化,具有学术考证的参考价值。而那一件件不断出土的珍贵青铜器,毋庸置疑地成了文明久远与辉煌的佐证。
对于文物工作者来说,每一件刚刚发现的文物,无异于比他们的生命还珍贵。面对两件青铜器,文化馆文物组的柴福林、何滔和龚春竟激动的彻夜难眠,他们连夜对两件文物作了初步的包袱,第二天一早又赶忙来到挖掘现场,经细心访查,又得知一件青铜甗被农用车连土带石运输到农家场院,他们立即前往将其征集收回。三件青铜器的发现同时惊动了媒体和学术界,华商报、西安晚报、汉中电视台以及县电视台对词相继作了报道。省考古研究所商周研究室主任张天恩在市考古队队长左汤泉的陪同下也在14号赶到了城固,同时还带来了7名专业勘探手,开始对现场进行详细勘探。张天恩博士在鉴定后认为:鬲和甗属商代中期偏早,大约距今3400年,而鼎大概是殷墟一、二期的东西,距今约3300年左右,特别是甗的发现甚为稀少,在全国已发现的三、四件中属最早的一件。三件青铜器的出土说明了早在二里岗上层时期,城固地区、汉中地区已与当时商王朝中心有了密切交流,这种交流不是艰难的自然条件所能阻碍的,也反映出在当时城固可能存在一个方国文化遗存并已有了相当高的发展水平,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摘自《汉中日报》
城固又发现了国宝——青铜器,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传遍了秦巴大地。
公元2004年11月10日,正是橘子红了的金秋季节,第十一届张骞文化艺术节暨第二十四届秋季商品交易会正在古城揭幕,人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好年景。傍晚时分,祝福丰收的锣鼓余音未息,城固县龙头镇中心街民工在挖掘清理路面时,挖出了三件堪称国宝的文物——殷商时代青铜鼎、青铜鬲和青铜甗.
当天下午6时左右,天色渐暗,龙头镇中心路面挖掘正在进行,民工一镢头下去,碰上了一件铁器一样的东西,轻轻一刨,一圈如瓦盆沿已被锈蚀的东西露出土面,人民嬉笑几声不以为然。正在现场的龙头村支书崔成林心头一震,这可能是一件文物,因为八十年代初在这块土地上发现77个青铜器的记忆真是太深了,那些文物最后还是他和几个人护送到县文化馆的。他急忙吩咐旁边的村民王茂荣、田选发、于祥林轻刨慢挖,自己飞奔回家取来照相机,让村民唐寅珠打着灯光,挖一点,他拍一张。不出所料:圆肚子、绿锈斑、双耳、三足,一件也似曾相识的珍宝啊!他当然叫不出准确的名字,但他认为是青铜器类绝不会有错。而更让人惊喜的是紧挨旁边又一件类似的宝贝似乎不甘寂寞伸出了一角。“慢”,崔支书立即阻止继续往下挖,用手机首先将这一消息通知了镇文化站站长金林华、县文物局文物科、张骞纪念馆,二十分钟内,纪念馆馆长王亚平及崔纪军首先赶到现场,几乎同时间,文化局局长、龙头镇领导以及文物科科长陈永强、苟宝平等人也相继赶到。晚11时,两件宝鼎在一行人的护送下回到了戒备森严的县文化馆库房。
城固无疑是一块神气的土地,处在雄奇的秦巴怀抱中的秦巴大地,是否就是华夏文明的最主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据资料记载,从1955年城固苏村发现青铜矛起,至今已先后发现青铜器多达600多件,仅1981年、1982年在龙头寺(现在龙头镇所在地)就发现青铜礼、食、兵器类达77件。作为城固最古老的镇,龙头寺的形象和传说延伸至禹舜时期,传说毕竟是传说,无可考证性,但她毕竟是人民大众参与创造、享用和代代传承的一种文化,具有学术考证的参考价值。而那一件件不断出土的珍贵青铜器,毋庸置疑地成了文明久远与辉煌的佐证。
对于文物工作者来说,每一件刚刚发现的文物,无异于比他们的生命还珍贵。面对两件青铜器,文化馆文物组的柴福林、何滔和龚春竟激动的彻夜难眠,他们连夜对两件文物作了初步的包袱,第二天一早又赶忙来到挖掘现场,经细心访查,又得知一件青铜甗被农用车连土带石运输到农家场院,他们立即前往将其征集收回。三件青铜器的发现同时惊动了媒体和学术界,华商报、西安晚报、汉中电视台以及县电视台对词相继作了报道。省考古研究所商周研究室主任张天恩在市考古队队长左汤泉的陪同下也在14号赶到了城固,同时还带来了7名专业勘探手,开始对现场进行详细勘探。张天恩博士在鉴定后认为:鬲和甗属商代中期偏早,大约距今3400年,而鼎大概是殷墟一、二期的东西,距今约3300年左右,特别是甗的发现甚为稀少,在全国已发现的三、四件中属最早的一件。三件青铜器的出土说明了早在二里岗上层时期,城固地区、汉中地区已与当时商王朝中心有了密切交流,这种交流不是艰难的自然条件所能阻碍的,也反映出在当时城固可能存在一个方国文化遗存并已有了相当高的发展水平,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摘自《汉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