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民族系广泛存在R1a1,汉族有1%比较古老的R,可能属于史前夹带,也可能是商周时期融入的。汉族也没有发现R1a1,说明北方汉族也没有和突厥人融合过。
语言学家们很早就认为,蒙古人,通古斯人和突厥人的语言相似性只是长期相互影响的结果,他们应该有各自不同的起源。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根据DNA检测结果推测,蒙古人是以亚太棕色人种为基础,少量加入黄白人种形成的;通古斯人是以棕色人种为基础,连续大量加入各个黄种人支系形成的;突厥人是以黄(N系)棕混血为基础,大量加入泛白人种形成的。
这三大少数民族系继承了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北方少数民族的血统,历史记录上确实可以证明中原地区存在过长期的民族杂居,但是广泛的民间通婚并没有发生过。华夏族到汉族O3的比例降到了70%,这个过程中华夏族肯定吸收了其他民族的血统,但是由于中国古人不善于细致的分类观察,所以夏商周时期我们到底融合了哪些民族已经很难确认了。
而在秦汉以后,北方汉族则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民族融合。(秦汉之前是华夏族,是有民族融合的,但秦汉之后,汉族形成,民族融合就很少了)如果历史历史记录中的蒙古与鲜卑同源是正确的,那么汉族少量的C3可能来自鲜卑人,但由于魏孝文帝的继任者倒行逆施阻断了与汉族的融合,汉族全部的C也不到4%。客家人从秦汉开始多批次南迁,与其他的南方汉族相比,客家人的血统极其保守,一直以纯汉族血统自居。现代客家人有极少量南方血统,但总体上北方汉族的各类Y染色体的比例十分接近,这足以说明北方汉族确实没有大规模吸收过外来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