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沈光[1](591—618),字总持,吴兴人。陈亡后,家居长安。少骁捷,戏马,为天下第一。湖州建禅定寺,旗杆高十余丈,竿顶需系绳索,沈光口衔索,缘竿而上,直至竿顶,系绳毕,手足并放,凌空而下,以掌撑地,倒行数十步,时人号为“肉飞仙”。 编辑本段主要功绩 大业(605—618)中,应征为“骁果”,隋炀帝征辽东,以冲梯击城,竿高15丈,上顶端临城而战,杀敌10余人。被击下坠,遇竿上一垂绳,一手拉住,翻身再登。炀帝大喜,即日拜为朝散大夫,赐宝刀、良马。义宁二年(618),炀帝在江都被叛军宇文化及所弑,沈光与麦铁杖子、孟才等策划杀宇文化及以报国恩。孟才任将军,领江淮一带兵卒数千人,沈光在营内接应。不料事泄,四面被围,沈光身无甲胄,被乱箭射死,麾下数百人皆战死,壮烈殉国。 编辑本段其他事迹 隋朝湖州人。少时以缘撞(爬竿)能手称誉乡里。时湖州境内初建禅定寺,庙前有一根高10余丈的幡竿突然断了绳索,无人敢上去穿系,众僧束手无策。恰值沈光经过,他见状即口衔绳索,爬攀而上,直至竿顶,系好绳索,手足并放,凌空而下,以掌支地,走行数十步。观者无不称奇。隋炀帝东征辽东。在攻城中,他用一根15丈长的竿子攀缘而上,登城后一口气杀敌十余人。敌予以还击,沈不慎从城上跌下,未及地面,恰好碰到竿子上的垂绳,他一手抓住,翻身再攀上,显示了高超的爬竿水平和勇敢精神。隋炀帝大喜,即封沈光为朝请大夫,又赐赠宝石、骏马等。不久,又封其为折冲朗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