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铠吧 关注:26,930贴子:1,339,169

关于道德诸议题兼问吧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


IP属地:云南1楼2012-11-18 00:58回复


    IP属地:湖北2楼2012-11-18 01:01
    回复
      2025-08-09 23:59: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再插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2-11-18 01:08
      回复
        在讨论之先,有几个问题,想问大家:
        1。你认为有没有终极的善?比如,人类的整体幸福,个人的自我实现,等等。
        2。你认为有没有一些所谓的善,是可以超越国家、民族、种族、文化的?比如人的生命权、自我实现的权利,不杀人、不伤害人、公平、正义,等等。
        2。你认为所谓的善,是否可以归结为一个或一些因素,从而可以作为我们的评价标准,比如,自己或他人的快乐、个人自我实现、社会的幸福、国家的福祉,等等?
        4。你认为所谓的善恶,是应该从意图上论定,还是从结果上论定,还是从二者的角度论定?如果是最后者,你认为哪个更重要?
        5。你认为所谓的善恶,有没有讨论的价值和意义,无论是从指导行为的角度来说,还是从评判是非的角度来说?或者,从根本上说,你认为是否存在着真正的是非善恶,无论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


        IP属地:云南4楼2012-11-18 01:14
        收起回复
          有善恶而始有是非,有舍得而始有对错。
          道德不是固本存在的东西,规则不是长存于世的公理,重要的是人心,个体的人心。
          孟聚愿望如何,他便怎么做了,你我愿望如何,我们便怎么做了,别人的事,或者我们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什么影响伤害,那不是我们的事,重要的是自己的愿望能否实现,自己的舍得能否承担。
          大自在为佛,大执着为魔,为佛为魔,还是在人心,而不是道德的规范或规则的允许与否。无善恶,无舍得,还有必要在乎是非对错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2-11-18 01:32
          收起回复
            第一 如果有最终的善,那我们就没有讨论的意义了。所有的问题也都不会有争议。
            第二 上帝可以超越国家、民族、种族、文化。
            第三 小到个人或他人的快乐,大到社会的幸福,我认为都可以归结于善。然当大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难免会因为多数人而损害少数人的利益,此刻的善是难以区分的,会因为个人或小群里的利益得失而有不同的善恶评判。从身外人的角度看,我个人是倾向于多数人的利益。
            第四 善恶更多的是从行为结果上论定。没有人会读心术,意图永远只是意图,就像“想抢劫”与“抢劫”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第五 善恶自然有讨论的价值,讨论的存在更多在于明智,而非为善恶做定论划标准。从根本上来说我不认为有绝对的善恶存在,不存在真正的善恶,但仅限于讨论与交流。生活中不能觉得没有真正的善恶而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


            IP属地:湖北6楼2012-11-18 01:33
            收起回复
              上面几个问题,可能太抽象。下面稍作细化:
              1。无论是儒、道、佛,还是杨朱、墨翟,都提出了一个或者成为“道”、或者成为“佛”、或者称为“利”、或者称为“良知”、或者称为“理”、或者称为“至善”的终极范畴,你认为有没有这样的东西存在?或者说,这些东西有没有可能存在?
              2。现在西方一些国家以及国内一些人提出了“普世价值”和“普世道德”这样的说法,包括人的生命权、财产权、自我实现的权利、自由、平等,等等,你觉得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
              3。你认为什么才是更好的:1)自己快乐;2)自己不快乐但他人的快乐;3)一小部分人不快乐,包括自己,但整个社会更多的人的快乐?可以把这里快乐替代会“自我实现”,然后再问一个问题。
              4。一个人有好的意图,但是却办坏事;另一个人有坏的意图,但是结果办了好事。你认为哪一种更好?
              5。有人说,关于善恶的任何讨论,包括上述这些问题,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空想出来的东西,是非常主观,而且不可相互比较的。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6。有人说,道德神马的,只不过都是统治阶级编出来骗人的东西,信它才傻呢,我只要自己随心所欲就好,自己的快乐比任何其他人都重要;为此,哪怕伤害了别人也在所不惜。你怎么看?


              IP属地:云南7楼2012-11-18 01:35
              收起回复
                看了这几个问题 我也想重新开帖子了 正在写......
                没有杯子这本事,我先打好底稿再传.....


                8楼2012-11-18 02:03
                回复
                  2025-08-09 23:53: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貌似要重新答啊。。。
                  第一个 人是会改变的,世界也是会改变的,所谓的“至善”也会随着人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就像若是要牺牲一个人才能救十个人,那这个行为到底是善还是恶?“至善”存在于精神层面上,不在生活中。
                  第二个 人本身就是平等的,没有人能长生不老。财产与权利是需要靠努力争取的。自由每个人都能拥有,我觉得自由更多在于心,而不在于身。心若是自由,在哪都是自由,而这些东西只能靠自己得到。
                  第三个 因人而异。人都是有私心的,一个人若是能面对诱惑而坚持不做损人利己的事,尽管他没帮到别人,他都是值得称赞的。
                  第四个 不管意图是否好坏,办了坏事就需要承担责任,不会因为是好的意图而纵容。同样的,一个人若是没有做坏事,不管意图好不好,他都不需要承担责任,若能无意间做些好事,那也值得赞一次。至于今后的事,人是会改变的,未来谁也不知道。现成的好事总比现成的坏事要好。 至于哪一种更好,这个无法标准。
                  第五个 讨论是否有意义在于个人,我始终认为讨论的存在是为了使人明智,而不是给人定义善恶,不同的人讨论,也会得出不同的观念与想法。至于主观方面,每个人的想法都会有差异,那么每个人都会“主观”,认为“不可相互比较”本身就是带有主观。
                  第六个 道德的评判都不会以个人喜好快乐去判定,就如我之前说的,讨论的存在是明智,至少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具体因人因物而另作判定,无法用一个标准去衡量,这也正是讨论的愿意所在。
                  如果道德有标准,就不需要讨论交流,终归还是因人而异。


                  IP属地:湖北9楼2012-11-18 02:04
                  回复
                    这。。。。是在开辩论会么


                    IP属地:重庆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2-11-18 02:20
                    回复
                      6。我们经常说到“心”,一种说法是,那个时候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不必管结果。那么,如果由于缺乏信息,你那个时候的做法,在你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伤害到了:
                      (1)不相干的普通人;
                      (2)你的亲人,比如兄弟;
                      (3)你最爱的人。
                      但是你后来意识到了这一点,你会为了当时的做法后悔,或者改变当时的做法吗?
                      7。如果一群村民A和另一群村民B发生了祖产纠纷,其中A更有理,B人更多、更有实力。他们现在有三种解决方式:
                      (1)打架,由武力决定祖产归谁;
                      (2)诉诸法律,但是现行法律不完善,对相对有理的A不利;
                      (3)请村里的人评理,但是这样对相对没有理而人数更多的B不利。
                      如果由你来裁决,你更倾向于用哪种方式?


                      IP属地:云南12楼2012-11-18 02:45
                      回复
                        上述这些问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会不同的回答——事实上,不同的哲学流派都有不同的回答。以我们现在的知识和思考,很难说哪种就是对的。这里,我把之前置顶帖子里写的复制过来,作为对这些问题讨论的基础。
                        关于道德的定义:如果以功能(为了某目的而存在)来定义道德,容易陷入自说自话,不是好的定义。比如说,如果说了道德是为了维持利益和秩序而存在的价值规范,这样的定义不光在内涵和外延上都不准确,也容易引起争议。别人会问,为了谁的利益?为了哪种或者哪个阶级的秩序?但凡有这样的功能的就是道德吗?但凡 没有这样的功能的就不是道德吗?非常不好说。反倒不如直接定义说,道德就是一套关于善恶是非的价值体系,只不过它比法律更为宽泛,还包括意向。
                        关于道德和法律:事实上,在中国的传统社会,无论是道德还是法律,都不能单独完成维系社会秩序这一目标,这就是所谓的“情理并用”。写在纸上的法律,从来都 不完全是实际中裁决案件的唯一依据,甚至不是主要依据(可以看看黄宗智关于清代文书的研究);在中国的乡村,我们常说是“长老统治”,这里所依据的,也不 完全是法律,也不完全是道德,有时是乡俗、家规——而这些可以是由道德衍生出来的,也有可能不是。即使现代乡村司法,也有很多法律和人情、道德并用的例 子。因此,在我看来,但从维持社会秩序而言,无论是单言道德,还是单言法律,都不准确。甚至,在中国传统社会,道德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可能会法律更为关键,比如“以孝治天下”等等提法。
                        关于道德和具体的道德 规范:道德体系是有层次的。中国哲学里常说的“道”、“理”、“良知”等范畴,以及西方哲学里所说的“理想型”、“上帝律令”、“终极 目的”(马克思.韦伯)等概念,都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孝敬父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相对具体的道德规范不一样。所以,关于道德的讨论里,经常会有 争论说,道德是不是有的一套绝对标准(比如理想中的完美道德,或者说“道”),只是我们人类太渺小,还不足以了解它们。中国传统的哲学,无论是儒家还是其 他诸家,都会提出一个“道”的概念,认为服从这个“道”,社会就是好的;在西方如柏拉图、康德、韦伯等人,也提出“终极的善”、“上帝的意旨”等类似的的 概念, 以作为道德的绝对本体。在他们看来,道德决不仅仅是由习俗和统治者的意志决定,它是客观存在的——当然,这里也有所谓的道德主观主义,认为道德就是主观想 象出来的,等等。
                        关于道德中的意图和行动(结果):谈论道德又不仅仅只看行动,比如《春秋》首重“诛心”,康德首重"good will"。论心还是论行,我们的一句古话说得很清楚:论行无孝子,论心无完人。这也涉及到关于道德评判是结果导向的还是本体导向的。结果导向的,以边 沁、米尔等功利主义学者为代表,认为评价道德就是要看结果,比如是否增加社会的福祉;本体导向的,以康德为代表,认为世界上最好的“善”,是本身不需要证 明的善,那只有人们的一颗向善的心,他定义为good will,所以在他看来,行为的结果不重要,意图比结果更重要。
                        关于道德的相对和绝对:这也是非常有争议的问题。比如,许多人相信,存在着“普世道德”和“普世价值”,不随时间、国家、种族而变,比如快乐、自我实现、 人权、民主、公正、社会福利等;另外一些人则认为道德和文化一样,随着国家、地域、历史等因素而变化——比如,中国特色的道德和价值体系,等等。本体导向 的一派哲学家,比如孔、老、王阳明、康德等,都认为有绝对的道德,“虽万世而不移”,而结果导向的一派哲学家,则在讨论道德是不是可以归结为某种“善”, 比如社会福利、快乐等,那自然会随着不同的环境而不同。


                        IP属地:云南13楼2012-11-18 02:57
                        回复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关于人的评价。事实上,有一派哲学认为,评价某种行为是不是道德的,既不需要看动机,也不需要看结果,看的是这样的行为有没有体现会某种美德。那么我们不如再假设下面情境:
                          (1)一个人一辈子为善,最后做了一件小恶事,比如说对一个无辜的人吐了口唾沫;
                          (2)一个人一辈子为善,最后做了一件大恶事,比如杀了一个无辜的人;
                          (3)一个人一辈子为善,最后做了一件大恶事,比如杀了一个无辜的人,但是他动机是好的,比如为了救个小孩神马的;
                          (3)一个人一辈子为恶,杀了一万个无辜的人,但是最后做了一件善事,比如救了一个无辜的人;
                          (4)一个人一辈子为恶,杀了一万个无辜的人,但是最后做了一件善事,比如救了十万个无辜的人;
                          (5)一个人一辈子为恶,杀了一万个无辜的人,但是最后做了一件善事,比如在与外星人的斗争中,拯救了地球和人类。
                          (6)一个人一辈子为恶,杀了一万个无辜的人,但是最后做了一件善事,比如在与外星人的斗争中,拯救了地球和人类,但是他动机是为了灭亡地球,不过阴差阳错。
                          (7)一个人这辈子有善有恶,随心所欲,救了一些人,也伤了些人,结果在人生的最后关头,被人生开了一个玩笑。他随心所欲的一件事情,他本来以为只是一般不好,比如就向别人吐了口唾沫,结果引起了连锁反应,毁灭了整个人类。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该怎么评论这个人是善还是恶,还是无善恶呢?还是说就事论事,或者三七开?


                          IP属地:云南14楼2012-11-18 03:20
                          收起回复
                            这。。是要出书吗。。。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2-11-18 05:49
                            回复
                              2025-08-09 23:47: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回复11楼 @异化杯
                              1 这种良心源自由利益衍生出来的,经过历史积淀而成的道德认同
                              物种延续符合整个人类的利益,经过长久的历史积淀,这种认同会深入人心。面对一个孩子,很容易能勾起这份道德认同。
                              如果杀了呢?那就是没想起来这回事~
                              2.我认为为了亲人朋友可以放弃快乐和自我实现
                              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我为了亲人朋友可以放弃,亲人朋友一样可以为了我放弃。相互帮助之下,说不定谁都不需要放弃。这是我觉得能实现我、亲人、朋友最大利益的最好办法,同时可以增加我和亲人、朋友的亲情、友谊。对于亲情和友谊的看重源自理念上的认同。
                              3.没那么麻烦,哪个是我亲人?我认识哪个?答案显而易见了。
                              如果都没有,被牺牲的是否自愿?如果是,救呗
                              如果不是,我救他干嘛?
                              对于这样不管怎么做都容易陷入困境的事,不妨想得简单点。
                              大义灭亲,毁家纾难,之所以值得敬佩,是因为能做到的少。我做不到,虽不值得敬佩,却也不值得鄙视。
                              至于后边,很简单的选择题嘛。
                              4.我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三种情况在我看来,其实都差不多。无论哪种,对张睢阳表示理解,对自愿的百姓表示敬佩。
                              后边的两种,表示张是sb
                              5,额 我做上道题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结果是看错问题了,删掉了,还得重新打。
                              道德的来源,一个是利益,一个是道德认同。
                              从利益上看,我无法容忍将自己亲人的生死交到敌人手中。所以,战是必须的。
                              因为这三个条件,所产生的气氛会对道德认同产生影响。所以分开说。
                              第一点:非常感动。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就要尽量保证每家血统的延续。不考虑亲人、朋友。跟百姓明说,先选每家最小的孩子出来,其他人按年龄从高到低开始吃。额,好恶心。
                              第二点:要是先吃大部分,这少部分人看其他人吃的差不多了,他们献城门怎么办?这是从利益。在这么都人都深明大义的情况下,你们一小部分人还想苟且偷生?这是从义的角度看。 所以先吃小部分,升到全是当军粮的,参照第一点。
                              第三点:目标是保证自己家人吗?这很明显了。少部分人,不能造成出动我道德认同的感动。既然要保证自己家人,那就先吃他们呗。将心比心,尽量留下血脉。吃完了?更好办了,剩下的不是都不愿意吗,先吃谁都行,毫无压力。自家亲朋好友,安全了。
                              6会啊会啊会啊
                              7看B是不是脑子缺跟弦。如果是,选第三个。如果不是 ,选第二个。
                              就算我请村里人评理,他不会诉诸法律?
                              至于打架,给我自己找麻烦,我犯得上么。


                              16楼2012-11-18 06: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