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在洛河北阳虚山(今陕西省洛南县境)造字之后,因嫌不足,来到丹江源头,自西而东走访乡老。一日,他走到距丹江源头将近二百里的地方,被一座锦秀绚丽的峰峦所吸引,随即走近狩猎、扑鱼的人群。当人们知道仓颉正因造得字少而烦恼时,便劝慰道:“一个人识见有限,字要造得多,得靠众人商量。”仓颉从而受到启发,随即当众造出了商字。不过,当时的商字不是一个口,而是三个口。《古尚书》等篆字中的商字就是三个口,表众口商量之意。由于商字是在山前商量造出的。所以三口之后以起伏的山峦为背景合成商字。为纪念商字的问世,人们便将仓颉留步造字的那座秀丽山峦取名商山(坐落在今陕西省丹凤县商镇丹江之南)。其山形亦颇似商字,特别是大雪初睛,沟雪待消的当日,活像一个天造地设的银镶玉嵌巨大商字,因而被列入《商州八景》之一,谓之:“商山雪霁”。后来,舜还将他掌管政教之职的司徒契,封在商山,取名商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