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惜恋君吧 关注:245贴子:35,389
  • 8回复贴,共1

『惜记一瞬 恋君一世』【乐评】刘惜君《惜 君》:乐坛又见君再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2年11月28日18:35 来源:搜狐音乐 作者:爱地人
翻唱是个技术活,但翻唱又不能仅仅是用技术和理性的心态,去设置、去定位、去谋划、去制造。优秀的翻唱,不应该只是对原作和原唱的复制或覆盖,无论原作有多么经典,原唱有多么传奇,都应该当一首新作品去对待并创造。如此这般,这首作品也才能拥有独属于翻唱者的本色和情怀。而情怀,恰恰就是流行音乐作品能够流传恒久远的生命力。  刘惜君此次推出《惜·君》这张专辑,当然毫无疑问是对偶像邓丽君的一种致敬。但即使她与这位华语全民天后隔了三个时代,资历上更是相差甚远,也并没有因此在翻唱的过程中,露出一种仰视甚至献媚的姿态。尊敬前辈、尊敬师长、尊敬偶像,固然是一种美德,但过度地将尊敬当成一种形式,也很容易造成一种艺术上的桎梏。
而刘惜君在《惜·君》专辑里,首先运用的就是一种冷处理,让自己对邓丽君这位超级偶像炙热的爱,以及那些经典曲目热忱的爱,都化为一种沉淀,并以举重若轻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让《惜·君》这张专辑的色调,有了一种晶莹又古朴的闪亮,散发出犹如旧银器被重新擦亮后耀眼却不过度的光芒。
在改编上,专辑无疑是多元和丰富的,但这种多元和丰富,却并不是以一种十首歌十种编曲,十首歌十种玩法的方式呈现。从细节上来讲,即使是整张专辑最为典型的民谣的《南海姑娘》,或者大玩融合乐的《你怎么说》,也都不是那种像是用曲风编曲模式制造出来的作品。吉它、钢琴与音色柔和的电子节拍,正是这些简单音色,成为了编曲的基本构架,不仅够用、实用,还与歌曲本身贴合的恰到好处。这种清爽又简洁的处理,实际上也正是编曲的王道,既能保证突出歌曲的主线,又能提供适度的渲染。而在音乐整体把握上的统一,也使得整张专辑都能在这样一种基调下,形成一个独立且完美的音乐空间。
而整张专辑真正的主轴,还是刘惜君的声音,以及声线与旋律的结合。很明显,刘惜君在翻唱邓丽君的歌曲时,是非常放松的,不过分着力,甚至都没有什么用力,就将旋律缓缓传递出来。这一者说明她对邓丽君作品的熟稔程度,二者也说明她对这些作品,已经到了一个自然而然化的阶段,这种放松也很容易带来歌迷听歌时的轻松。
该如何来形容刘惜君在这张翻唱专辑里的表现,发现在当代使用率很高的夸张用语,还真没有适合她的。她所表现出来的,只不过是情绪的轻盈、演绎的轻松,以及节奏上的优雅和从容,但却因此将旋律的每个细节、纯粹本色地还原出来。没有夸张的炫技,也没有强势的冲击,《惜·君》注定不是一张让人惊奇、惊喜、惊艳的惊字辈专辑。在一定程度上,它确实和邓丽君那个时代的氛围融为一体,那就是优雅地活着、从容地听歌。所以,即使没有沙沙的留声机音效,或者百乐门老爵士的采样,《惜·君》都能够成为一张真正具有古典气质的流行音乐专辑。就像邓丽君时代的歌迷同步听邓丽君的歌曲,在崭新的封面和细腻的音色之下,同样可以听到经典作品最初的原味。
要问“何时君再来”,这不,刘惜君带着《惜·君》来了!
http://music.yule.sohu.com/20121128/n358935719.shtml


1楼2012-11-30 19:23回复
    这人乐评写的不错!


    2楼2012-11-30 19:49
    收起回复
      2025-08-02 18:13: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张专辑真的给人一种放松的美好感觉~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2-12-01 09:58
      收起回复
        刘惜君:因为本色,所以出色
        来源:搜狐音乐 作者:爱地人
          翻唱难,翻唱经典更难,而翻唱邓丽君的经典,则是难上加难。因为在华人的世界里,邓丽君不仅是老少皆知的偶像,她的声线,更是街头巷尾永恒的经典。凡是她演唱过的歌曲,别人怎么翻唱,专利永远还是属于她的。甚至,就连她翻唱别人的歌曲,最后这首歌也会成为她的代表作,比如《恰似你的温柔》。
          所以,从效益的角度来讲,翻唱邓丽君的歌曲,是一件极为不上算的事情。同样还是出于这样一个原因,这个时代有很多歌手在选择翻唱邓丽君的歌曲时,往往会采取颠覆式的编曲,从而避重就轻地让歌迷失却了对比的参照。
          但流行音乐可以是一门生意,却不代表它完完全全等同于一门生意,投机取巧或避重就轻,虽然可以博得一时的眼球,可以制造出表面的传奇,但却无法成为永恒的经典。流行音乐这门“学科”,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有时候本质的吟唱和感动,其实就是流行音乐能够打动人心的魅力。
          《我只在乎你》作为邓丽君为数众多的经典作品之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其之所以打动人心,就在于从情绪呈现上的自然、贴切、深沉和诚挚。而从演绎的技巧上来讲,其招牌上甜而不腻、浓而不浊的扎实声线,更赋予了这首作品以一种绵密又细腻的包裹感。邓丽君从而就不是一个多元唱将,一个全能战士,甚或是整个流行音乐史上,能够如邓丽君那样流芳传承的歌手,莫不都拥有近似的特质,那就是技巧的化繁就简,可以华丽但必须实在,但最终却必须融化在情深意动的心绪间,去打动人、去感染人。有时候,做到这种纯净和纯色,实际上才能让自己的作品变得彩色鲜艳。
          刘惜君此次的翻唱,就延续了这条传统却实在的路。和同时代那些颠覆性的改变相比,她的这首《我只在乎你》,并没有让人耳朵一亮的某种音色和元素,也没有足够从第一秒就能够达到强迫性和侵略性的节奏。但作品在编曲上虽然简单,却一点也不单薄。人多力量不一定大,元素多了也不一定就丰富。事实上,在这首改编的《我只在乎你》里,即使只有钢琴、大提琴和鼓这些简单的乐器,但却因为把这些乐器本身的特质发挥到最大,所以听来反而显得极为饱满,相比那些华丽雍容的弦乐堆积,反而更显得淡雅秀丽。尤其是相对于这首本质的情歌来讲,也因此避免了空洞。
          简约的编曲,反过来也更好地衬托了刘惜君的演绎。在《我只在乎你》这首作品里,刘惜君几乎没有用人们明显可以感受到的刻意技巧,而是以一种近乎于本色和纯色的原生态声线,完成了歌曲的演唱,甚至也可以说是一种对“我只在乎你”这个主题的心声表达。这种技巧与情绪的连贯性,其实原本应该是流行歌曲的正道,但如今的现实却是和这种正道恰恰相反。过多的对细节、对局部的重视,甚至利用现代录音技术对歌声的剪辑,也让如今许多声乐作品,徒有细腻和精致的外表,却缺乏一气呵成的流畅和连贯。当情绪变得支离破碎,当倾诉需要通过拼贴才能完成,又怎能让人相信你在乎那个歌里的他,又怎能让人相信你真得在乎你。情歌,迄是随便唱唱而已?!
          除了连贯性,刘惜君如今看似冷静,实际投入和沉醉的声线,也越来越有一种成熟的气度。没有狗血,也没有矫情,她在《我只在乎你》里表现出的,既是深情款款,也有不亢不卑。让情歌不再仅仅只是启动情歌的几套惯用模式,而是变得既感性又知性,还原出现实中应该有的温度。


        4楼2012-12-01 10: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