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竹驿站吧 关注:508贴子:66,542

请击缶而鸣和李良戈两位大师指点一下我的这两张白描练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国画的白描应该是基本功,和武术的蹲马步应该是一样的吧,这是看功夫的,我的功夫到底怎么样,还是请两位大师看看我的这个白描练习,请给以指点
第一张是临的范曾的
第二张上边写的杜甫的一首诗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1楼2012-11-30 22:25回复
    第一张画出了神韵 画出了气魄!


    2楼2012-11-30 22:57
    收起回复
      2025-08-06 09:50: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小土何必,勿惊勿恼,士为知己死,既不知音何求知心,咱自娱自乐,你的画作为欣赏你的人做不是更痛快?


      IP属地:天津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2-12-02 19:16
      收起回复
        第一幅很传神,天实在是冷,画上的老爷爷冻得直哆嗦


        4楼2012-12-04 21:15
        收起回复
          佩服


          IP属地:河北5楼2012-12-25 11:52
          回复
            范增称“十翼”,楼主“八翼”总是有的。


            IP属地:河北6楼2012-12-25 11:56
            收起回复
              以卢龙农民画风为流派的一股旋风,要刮起来的,敢想到才能去做。


              10楼2013-01-08 08:08
              收起回复
                想传一个连环画但是没弄好
                一会儿全删了


                24楼2013-01-08 21:23
                收起回复
                  2025-08-06 09:44: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欢迎各界朋友以画会友,但千万不要不懂装懂,瞎说八道,对我无所谓,不要玷污了国画这一国粹


                  26楼2013-01-09 11:16
                  回复
                    一下知识
                    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因而可以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 在构图上,中国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于是,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现在同一幅画中。因此,在透视上它也不拘于焦点透视,而是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经营构图,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同时在一幅画的构图中注重虚实对比,讲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中国画以其特有的笔墨技巧作为状物及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段,以点、线、面的形式描绘对象的形貌、骨法、质地、光暗及情态神韵。这里的笔墨既是状物、传情的技巧,又是对象的载体,同时本身又是有意味的形式,其痕迹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由于并不十分追求物象表面的肖似,因此中国画既可用全黑的水墨,也可用色彩或墨色结合来描绘对象,而越到后来,水墨所占比重愈大,现在有人甚至称中国画为水墨画。其所用墨讲求墨分五色,以调入水分的多寡和运笔疾缓及笔触的长短大小的不同,造成了笔墨技巧的千变万化和明暗调子的丰富多变。同时墨还可以与色相互结合,而又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形成墨色互补的多样性。而在以色彩为主的中国画中,讲求“随类赋彩”,注重的是对象的固有色,光源和环境色并不重要,一般不予考虑。但为了某种特殊需要,有时可大胆采用某种夸张或假定的色彩。中国画,特别是其中的文人画,在创作中强调书画同源,注重画家本人的人品及素养。在具体作品中讲求诗
                    、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并且通过在画面上题写诗文跋语 ,表达画家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认识,既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又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两者比较起来,有下列的五个异点:
                      (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皴<cūn>法:中国画技法之一,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人物中的线条特名为“衣褶”。都是艰深的研究工夫。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不像实物,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19世纪末,西洋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详见本书<本书:指作者《艺术修养基础》一书,1941年桂林版>中《西洋画简史》篇)。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都是线条不显著的。
                    


                    27楼2013-01-09 11:19
                    回复
                      很高深,多学学。


                      29楼2013-01-09 11:29
                      收起回复
                        话说到这儿有那么点意思了。楼主百度了点“笔墨”知识,让我受教了。
                        我还真不敢说懂了中国画的笔墨,尽管四十年来耳濡目染,尽管受了几年正规院校的专业教育,但最少还知道天高地厚。


                        IP属地:河北来自手机贴吧30楼2013-01-10 14:57
                        收起回复
                          字不错


                          31楼2013-01-10 17:48
                          收起回复
                            再看看我的这张敦煌壁画的线条


                            32楼2013-01-10 22:28
                            回复
                              2025-08-06 09:38: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不懂画,只凭感觉欣赏画,始终支持农民老师,因从老师身上看到了对国画的热爱,看到了执着,看到了坚持,看到了自信,看到了自尊。所以欣赏,所以支持,还有一份呵护,呵护那份热情,呵护在国画路上跋涉之艰难困顿时的不言放弃的信心。
                              请教一下大家,卢龙近50年有哪些名画家?是谁?说句功利的话,每平尺2--3万的就算。考虑一幅,大了求不起,嘿嘿


                              33楼2013-01-11 09:0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