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吧 关注:2,783贴子:33,857

【天下无二裴】河东裴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楼2012-12-02 15:35回复
      河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pei(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以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闻喜之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 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中国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2楼2012-12-02 15:36
    回复
      2025-05-21 08:02:39
      广告
      河东裴氏兴盛的原因
        一、独特的封建家教。在《裴氏世谱》的《列传》、《列女传》中,我们看到了这样几个例子:裴炎在弘文馆就读时,每逢休假,他生或出游,炎读书不废。裴休童时与兄俦、弟俅偕隐济源别墅,昼讲经,夜著书,终年不出户。而裴植的母亲夏侯氏管教子女,小有罪过,必束带伏阁,经五、三日乃引见之,督以严训。正是由于裴氏子弟的勤奋好学与家人的严格管教,才使裴氏将相蝉联出,公侯奕叶长。另外,裴氏家族还通过灌输忠君报国,光宗耀祖的思想,给子孙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我们从《裴氏世谱》中绘制的裴氏祖庙图中可以看出,他们在祖庙的门口立有气众山河忠孚华夏两个牌坊,在牌坊里立有世系碑、宰相碑、状元碑三块石碑。把裴门子弟中功高德彰者的列传、优秀的诗赋文章、皇帝下的诏命、历代名人为裴氏写的赠答诗、墓志、碑文、表启等录入《裴氏世谱》,以此来教育和激励裴门后人。
        二、得益于封建门阀制度。自东汉初年,我国就逐渐形成了所谓的衣冠望族姓族。魏晋以后,门阀制度得以完全确立。虽然到了隋朝,建立了科举制度,但非氏族姓氏的仍难被录取。这对于是关中郡姓的裴氏,无疑是十分有利的。就拿唐朝宰相裴侨卿来说,不难看出在我国封建社会里,门阀高低对仕途的影响是何等重要。从纵向而言,其曾祖父裴正为隋散骑常使,祖父裴昚为隋淮南司户参军,父亲守真为唐宁州刺史,侨卿的儿子伯言为唐刑部尚书,孙子行立为唐桂州都督,其上下几代皆为官;从横向而言,侨卿兄弟七人,老大子余为冀州刺史,老二耀卿为左丞相,老三叔卿为济州司马,老四季卿为湖州司士参军,老五幼卿为洛阳尉,老六侨卿为中书令,老七春卿为太子中允,其兄弟七人均出仕,且有二人为宰相。
        三、亲缘关系。亲缘关系(特别是婚姻关系)在我国历史上,尤其是在政治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裴氏世谱》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唐高祖时,宰相裴寂就把自己的女儿嫁与高祖的儿子赵王李元景为妃,他的儿子裴律师又娶高祖的女儿、太宗的妹妹临海公主为妻。在唐王室中,中宗女宜城公主、睿宗女霍国公主、肃宗女大宁公主、代宗女永清公主、宪宗女陈留公主,特别是玄宗把自己的六个女儿,即新平公主、齐国公主、永宁公主、蔡国公主、常芬公主、兴信公主嫁入了裴门。裴氏与皇家联姻尚且如此,与其它官僚士族的联姻就更紧密了。杜甫有首律诗叫《丽人行》,张祜有首七绝叫《虢国夫人》,张萱有幅名画叫《虢国夫人游春图》,把虢国夫人姐妹们的雍容华丽、娴雅优美、骄奢淫佚表现的淋漓尽致。人们通常认为虢国夫人之所以能如此奢华骄横,是由于她有一个玄宗宠幸的妹妹杨玉环,还有一个做宰相的堂哥杨国忠,其实,她更有一个强大的裴氏家族作后台,因为她也是裴门的媳妇。再看西晋时的裴頠,他最早的发迹是由于其姨夫尚书令贾充的保荐,诏命承袭了父亲的爵位,遂于太康二年(281年)出任太子中庶子,最后升到了宰相。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2-12-02 15:36
      回复
        特点
          一、名人辈出。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名声显赫。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国历史上也实属罕见。据《裴氏世谱》记载,裴氏家族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使25人,刺史210人,太守77人,驸马21人,荫袭46人,进士68人,贤良7人,辟举65人,公89人,侯33人,伯12人,子18人,男13人,谥59人,乡贤30人,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公主20人,贤节8人等,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有儒林丈人裴秀、玉人裴楷、言谈之林薮裴頠、史学三裴裴松之、裴骃、裴子野、三河领袖裴骏、独立使君裴侠、直臣裴矩、儒将之雄裴行俭、四大尚书裴伷先、裴敦复、裴漼、裴宽、力赞中兴裴冕、社稷良臣、股肱贤相裴度······这一个个名字光耀史册。二、业绩卓著。裴氏家族人才济济,名流辈出,在政治、军事、外交、科学、文化等多方面有不凡的建树,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重大影响。翻阅厚厚的两卷《裴氏世谱·列传》,从汉到清,近二百人的传记,每一个人都在中国历史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要记述完他们的业绩,恐怕得写一部巨著。裴氏人物灿若群星,不胜枚举。裴秀创制图六体,奠定了中国古代制图学的理论基础,使古老的制图学具备了数学的科学依据。这一理论在他之后一直运用了1400多年,直到明朝末年。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教授称他为中国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学者托勒密并称为世界古代地图史上东西相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裴頠着《崇有论》,独树一帜地提出无不能生有是万物存在变化之基础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从而使他成为西晋时期与玄学贵无论分庭抗礼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家。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2-12-02 15:39
        回复
          在汉代,裴氏出宰相3人;三国时的魏,有宰相1人;晋时,有宰相7人;北魏时,有宰相9人;北齐时,有宰相1人;唐代时,裴氏出宰相多达33人;以后,逐渐势弱,后梁时,有宰相1人;后晋时,有宰相1人;宋时,有宰相3人。在裴氏最盛的唐朝,裴氏更是权倾朝野近三百年。除了33位宰相,他还有尚书38人,侍郎27人,大将军31人,裴氏还有18人娶了皇帝的女儿为妻。无怪乎,柳宗元曰:裴氏之卿,世服大僚,观唐宰相世系,独先裴氏列史。欧阳修曰:表唐宰相世系,以裴为首,宰相至十有七人,岂不盛哉!顾炎武也说:裴氏之兴,唐存亡之亦略可见矣。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2-12-02 15:39
          回复
            人物
              自汉、魏,历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中华大地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仅隋唐二代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名臣就不下数十人。其中著名的政治家有裴休、裴楷、裴蕴、裴矩、裴他、裴让之、裴政、裴寂、裴胄、裴度、裴枢等;军事家有裴行俭、裴茂、裴潜、裴叔业、裴邃、裴骏、裴衍、裴宽、裴果、裴文举、裴镜民、裴济等;法学家有裴政;外交家有裴矩、裴世清等。
              在各个学术领域中,裴氏家族卓有成就者更是朗若群星,闪耀古今,不胜枚举。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224—271年)(裴秀、裴楷等号称闻喜八裴,与当时的琅琊八王齐名。),总结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创造性地制定出制图六体的原则,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为编制地图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为地图学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所著《禹贡地域图》18篇,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地图学说的专著。他被誉为中国制图学之父
              裴秀之子裴頠(顾),是西晋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在当时崇尚庄老、高谈玄理的情势下,独树一帜,提出无不能生有是万物存在变化之基础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南北朝时期的史学三裴”——裴松之、裴骃、裴子野,皆以注史享有盛誉。裴松之为陈寿《三国志》作注65卷、博采群书,史料翔实,流传千古,开注史之先河。宋文帝称赞他裴世期为不朽矣!他的儿子裴骃为司马迁《史记》作注,写成《史记集解》80卷,流传于世。他的曾孙、裴骃之孙裴子野撰写编年体《宋略》20卷,其叙事、评论都超出了沈约所著《宋史》水平。二著均影响非凡,永垂后世。
              唐代小说家裴铏著《传奇》一书,首先提出的传奇这个专有名词,以后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小说文体,且愈来愈富有生命力,深得世人喜爱。还有东晋小说家裴启、北魏文学家裴伯民、东魏诗人裴让云、唐代史学家裴光庭等等。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2-12-02 15:41
            回复
                裴氏家族千余年来,将相接武,代有伟人,确实是中外历史上的一大奇观。所以,在我国的历史剧中,表现裴家的戏剧就有好几个,像《游西湖》、《李惠娘》、《裴恒遇仙记》、《白蛇传》等,演的都是与裴家有关的事。名剧《白蛇传》里的法海,是唐晚期政治家、书法家裴休的儿子。历史上的法海,本来是正面人物,可明清小说出世后,法海便成为反面人物了,这也算是一奇。
                闻喜裴氏,是闻名天下的中华望族,是名副其实的宰相门第。历代所修的县志、州志、府志、省志中,裴氏名人几乎占了乡贤录中四分之一强的条目,由此可见其家族英才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千年兴旺之族,宰相频出一望,功在中华盛世,史书犹沁余芳。这样的望族,这样的门第,其背后有很深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穿透千年风云,穿透历代名相,我们可以看到裴氏家族是儒家标榜的修身、治国、平天下典范。
                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两千余年来,裴氏家族的兴隆与辉煌,引发着人们的深思。
                追溯裴氏家族经久兴隆的原因,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总结了三条,即联姻、世袭与自强不息。裴氏家族历史上共出过驸马、皇后、太子妃、王妃、公主、荫袭95人。由联姻、世袭所结成的封建裙带关系,这无疑是促成裴氏人物显露头角的优越条件,但并不是主要原因。对于公侯将相数以千计的裴氏家族来说,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在于他们重视教育,自强不息,顽强拼搏。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是裴氏家风的主要特征。裴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谨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义。裴柏村至今仍保留着重视教育的传统,几乎家家门楼上都有耕读传家的大字,初中以下没有不上学的孩子。改革开放以来,村里考上大学的有30多人。
                天下裴氏之宗族所居——裴柏村
                山西省闻喜县(闻喜。春秋战国时为古曲沃地,秦为左邑,属河东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汉武帝刘彻巡幸河南,路经河东左邑桐乡,闻平南越大捷,进改桐乡为闻喜。历代县城虽有变迁,其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山西闻喜,是著名的宰相之乡。中国有很多著名的人文之乡,如浙江绍兴是幕府之乡;四川眉山是才子之乡;山东曲阜是儒圣之乡;山西运城是武圣之乡;湖北英山是将军之乡。历史名谣中有:山东出将,山西出相的说法。)礼元镇裴柏村,距县城25公里。它以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裴氏家族的人文历史资源和新建的一系列景观,于1995年农历三月三(199542日),正式向海内外游客开放。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2-12-02 15:41
              回复
                @河东裴氏 .


                IP属地:山西13楼2012-12-19 00:14
                收起回复
                  2025-05-21 07:56:39
                  广告
                  “天下无二裴”确实不假


                  16楼2012-12-19 17:10
                  回复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7楼2012-12-23 09:30
                    回复



                      19楼2012-12-25 19:21
                      回复


                        20楼2012-12-26 11:41
                        回复


                          21楼2012-12-26 11:45
                          回复
                            祝贺加精


                            22楼2012-12-26 18: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