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书溪馆吧 关注:183贴子:19,750
  • 23回复贴,共1

所谓的莫言丑化中国,着实可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在吧里看到一个贴子,指责莫言的作品丑化了中国。其实我也并不喜欢莫言的作品,可是对于丑化一说,实在感到好笑,所悻的是,如今,早已不兴什么文字狱了……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2-12-09 17:16回复
    相信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很多人都不知道所谓的莫言是何许人也,可是自从获奖之后,舆论哗然,掌声与口水齐飞,赞誉与诽谤同至。本来,对人对事,有不同意见是很正常的事。可是,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相信都不会惧怕那些无中生有的丑化和污蔑,既使他莫言有旷世的才华,怕也难以只手遮天,颠倒黑白吧?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2-12-09 17:17
    回复
      2025-08-07 20:02: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贴子里有人说,莫言总是在作品里十倍的夸大事实……先不论其十倍之说是否精确,又有何依据。就夸张而言,本就是一种文学意义上的修辞方法,文学作品的情节发展和矛盾的冲突比现实生活更加紧凑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正所谓艺术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拿文学作品跟现实比较,本就是没有意义的事,毕竟人家写的既不是记实文学,也不是史书……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2-12-09 17:51
      回复
        这次获奖是不是瑞典人要稍稍安慰一下从没获得诺贝尔奖的国人,莫言就此沾了光,我不晓得获得一枚奥运金牌和获得一个诺贝尔奖谁的收益更大,我更倾向于前者,加上省市区里镇上的奖金房产豪车再加上广告代言怎么也得一千多万,讽刺的是莫言一个诺贝尔奖却只能在北京三环内买一个房子。嘿嘿诺贝尔奖评审你不是不愿意给中国人诺贝尔奖吗?你看我们中国人一直是奥运会的金牌数大国。不过为了多挣几个诺贝尔奖我看那些贪官污吏的国外账户的钱还是多存到瑞典银行吧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1-01 06:44
        回复
          我不喜欢莫言的书,不追捧,也不贬低。不追捧一是因为不喜欢他写的这种风格,二是因为我觉得有不少作家比他写的好。不贬低是因为,至少,莫言写得比我好太多,我不会因为自己的眼高手低而看不起别人。如果你看不起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做到比他好,否则,会很可笑的……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3-01-01 19:19
          收起回复
            占楼层,说一下我的一些看法,没经过组织,想到哪就说那,只当是信口开河。文有高下,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受限于学识、认知、方法、技术等原因,(所以我们都成不了大家,只能小打小闹的自娱自乐),对文字真挚的态度,却是一样的,都是值得尊敬的,当然,功利者不在讨论之列。至于,以文为谋生的手段,更是无可厚非。诗人和作家绝不是孤立于尘世的个体,他们也要烟火的奉养,市场经济下,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凭什么他们就要做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但是,金钱却不是衡量的唯一标准,它们之间的关系,要辩证来看待。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1-01 20:23
            回复
              给帖子戴花。诺奖的热潮虽然消退,大家依然可以抒发自己的见解。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01-01 20:31
              回复
                再来说说对文字的看法吧: 我有两支笔,一支是铅笔,另一支也是铅笔。设想一下,如果你是语文老师,面对学生的句子,你打多少分,又做何评价。反正,我是不允许儿子如此写作文的。 鲁迅先生那句我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大家一定记忆犹新。我相信,在先生之前,如此写,肯定被老师批为病句。但是,大师写出来,反而成为名句,后人也纷纷效仿。甚至有好事者解析为更充分的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我就不信,用我家院子里有两棵枣树这句,会比原句逊色多少,表达的情感会浅淡多少。 申明,我对先生十二分的敬仰。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01-01 21:11
                回复
                  2025-08-07 19:56: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再来说说读书吧。
                  在很多朋友的眼里,我应该是爱好读书而且是读过很多书的人。其实呢,这句话,也对也不对。因为,爱读书,这也算是基本的事实,但是,说到读过很多书,我就只能羞匿了。上学的时候,整天的捧着读,言情小说,武打小说,就是纯粹的文学书,也看过不少。上班以后,就鲜有闲情逸致读书了。我经常对熟悉的朋友说,写文字呢,我基本上是吃老本,别说是进步,就是不坐吃山空,就已经是万幸了。也就从去年开始,注意到了这一点,才慢慢的拾起了读书的爱好。
                  我不知道别人都是怎么来选择书的,我呢,基本上是随心所欲,完全没有目标的跟着感觉走,所以,我基本上没什么特定的方向,只要是感兴趣的,就可以拿过来读,有很大的随机性。说说我手头上的书目,你就知道了:刚读完的这本《古文观止》,差不多用了9个月的时间;被誉为中国洛丽塔的《喜欢》,是青春小说;《元曲300首》只读了5页;中英文对照版的《红与黑》读了30页;《中国10大导演的批判书》读了50页;《徐志摩散文诗歌集》还未曾翻阅过;现在正在读的是《徐志摩的女性情感世界》,解剖了徐志摩与生活中的重要的女性之间的情感关系,读了不到100页;有时候,心血来潮的时候,还会巴拉出儿子的童话书来看,嘿嘿。从这些书中你就可以看出我的随意性来了。
                  因为静心阅读的时间太少,心理也总是浮躁,基本不读纯粹的文学作品了,很难深入进去,蜻蜓点水的又没有什么效果,所以还是选择敬而远之。每日里都趴在网上,却基本不读网络小说,总觉着对着泛白的屏幕读书,远没有捧着纸质书本来的那么有感觉;不过,网上那些简短的美文,却是时不时的欣赏的,也多半侧重在抒情方面的。


                  IP属地:山东12楼2013-01-02 17:18
                  回复
                    看过,不喜欢
                    1 背弃文字
                    2 利用文字
                    3 玩弄文字
                    4 鲁迅如同持短匕,奋勇搏命,龙一样的人,莫言爱走阴暗面,这种风格没有平凡的世界那种厚重,是从90年开始,杂志流行开的一种文笔,有毒,蛇一样的阴暗。
                    5 看到龙,要学习,看到蛇,打死是很难的,他活在阴沟里,总会分泌毒液来污染活人的水源,或许真的有人觉得莫言是大师吧,反正我不喜欢


                    IP属地:河南13楼2014-03-18 20:32
                    回复
                      是莫言非莫言是非莫言 月白风清空山岗
                      真文字假文字真假文字 源远流长水照东
                      阿弥陀佛 陌姐 如何 哈哈哈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3-19 08:57
                      回复
                        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还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7-02 22:53
                        回复
                          帖子犹在,却不见了当年写贴的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07-03 16: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