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墨丹青书真情 乐到琴棋茶为伴 访秦巴画派之父吴子华教授曹秋香
缘分是很神奇的东西,“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是现实的写照。而我与吴教授的相识缘于他的书画作品,他的书画清新、自然,山水画犹如行云流水,无比绝妙。令我如痴如醉、意犹未尽……由此萌生了要采访他的念头。与吴教授交谈中,发现他淡泊名利,潜心作画,以修身养性之态过着怡然自乐的生活,我的第一次约访竟然遭到了婉拒。
最近,我们报社要举办“全国书画名家书画展”的公益活动。我又一次想到了吴教授那无比醉人的书画,我抱着试探的心理又一次约访吴教授。没想到,这次他竟痛快的答应了,没有丝毫的犹豫。我被吴教授无偿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高尚品质深深的感动了。他的言谈举止中没有矫揉和造作,平易近人的他让我在这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悠然散淡 不失率真 他个性爽朗率真,自幼生长于秦巴山脉,恩泽于长江汉水。高山流水,一草一木都透着灵气。这种生态美和大自然的变幻莫测的神来之笔,营造了一个自然、和谐、质朴的山水风韵。吴教授受到秦巴山上大自然的灵气熏陶,每每从他心底涌上一股想把它们描绘下来的创作激情。 在几十年的悠悠岁月里,吴子华教授以墨洗心,不事浮华,淡泊名利,潜心学问。他从小酷爱书画艺术,朝阴夕晖,临池不辍,研习金文、石鼓;修篆、隶、行、草。融百家之长,补己之短,铸己之优,凭借天赋与勤奋,书画艺术水平日臻完美,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 如今,吴教授的墨宝已经得到不少有识之士的推崇,可他从不以“艺术家”自居,还是一副悠悠然的散淡模样。子华老师“写字不忘形”,“研艺贵存我”的率真性格,得到了周围朋友的赏识,时常有人慕名而来向他求字索画。他抱着一副五湖四海皆兄弟,三教九流皆可交的心态欣然应允。 问及原因,吴教授答道:“我的每一幅作品都力求表现不同的风格,弘扬一种精神和韵味。不管人家懂不懂,只要能让他们有所感受,产生一些共鸣,心有灵犀的感觉,远看、近看都有东西,我的目的就达到了。”画者心也,书者情也,可谓书画同源。 他说,艺术首先是感性的,但它的前奏是理性的。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以理性的思维去感悟,用感性的意念来创作。没有感性就上升不到理性。反过来用理性指导感性,所以说感性是贯穿理性的生命根本。
笔墨神韵 意境灵动 丰富的经历加深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军队生活孕育了他一身豪气,从过政,曾受聘大学书法教授,创建全国民办高校首家广播影视学院,任副院长。不管是山水还是书法他都融入了情感,当一个人经历了大悲或者大喜,你对事物就有不同感悟,感触就深,思维的方式、方法就不一样,观点也不同。吴教授从小就生活在秦巴山中,那里的山水给他的艺术注入了灵魂。巍巍连绵浑厚、质朴的山脉,植被茂密、河流灵秀、农田叠叠、村庄错落和质朴勤劳的人们都给其创作注入了新的血液和生命。其画受惠于传统,不拘于传统。尺幅之间,深山大壑、流泉飞瀑、古藤小屋,都来自于他成熟于心中的山水。宏幅之作气势雄浑,幽深旷达;斗尺之间更是尽情挥洒,别具风韵。画面既有含蓄的超乎想象的悠远意境,又有真实感,令人陶醉的心灵为之一振;既有动态的神韵,又有轻松的视觉快感。淳朴清心之间,宣泄的是一种酣畅的意境,弘扬的是生活中美轮美奂的韵律与精神。每一幅作品,都张扬着他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丰富感情,饱含着他历经坎坷尤显盎然的精神世界。难怪有人说,悬钟馗辟邪,添吴子华教授书画生灵气。子华教授的山水画注重风水构图,北宋山水画大师郭熙在谈到画山水的技巧时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因此,他每一幅山水画同时也是一幅优美的风水格调图。 看其字如见其人,能抑、能扬、能飞、能动,有古筝之玄妙,夺金石之况味,草书承前人而集大成,形成自由狂逸,天马行空的鲜明个性。读他的草书“猴头寿”,笔力千钧,自然挥洒,屈曲成趣,俨然一只灵猴坐于枝上凝神观望。专门为“寿”字配写的对联“乐观益长寿,贤达得康宁”,更是意境叠出悠远,不落俗套,意随笔走,笔笔精到。从其作品看出,他学古不泥,又能自辟蹊径,既汲取了前人之精华,又融合现代人之追求而创新求变。他以自己对中国书法的理解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因而满纸淋漓的是激情、张扬的是个性。 “醉墨丹青书真情,乐到琴棋茶为伴。”如今,吴子华教授在品茗论道中修身养性,自在清心之中,将捕捉到的灵感加以过滤,把最好的创意倾泻于笔端。因此,他的书画作品总能让观者产生一种临渊慕鱼的优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