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举报中国矿业大学教师在职称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的网帖出现在快报论坛。网友“cumt”向快报反映称,矿大管理学院老师李强在申报副教授职称过程中,捏造申报条件,发表论文存在多处剽窃、重复发表、一稿多投的现象,且论文合作者涉及到所在学院的执行院长和两位副院长。快报记者获知,目前当事老师已经撤出职称评定。
网友举报 一老师“学术不端”
梳理网友“cumt”提供的举报材料,记者发现举报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三个方面:重复发表;先发中文后发英文“煮剩饭”;剽窃。
“cumt”称,在《中国农业会计》(2009-12)上,李强和黄国良合作发表《非油气递耗资产会计处理问题探讨》一文。而在《中国矿业》(2010-1)上,李强和黄国良再次发表了《非油气递耗资产会计处理问题探讨》一文,除了格式不同,内容99%相同,为重复发表,属于“一稿多投”。 举报更为集中的问题则为,多篇论文首先在中文期刊发表,然后再翻译成英文,在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上发表。“cumt”在举报材料中列举了3个存在此类情况的例子:
李强、聂锐合作,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4)发表论文《环境规制与区域技术创新》。但是在(2009ICISE国际会议论文集,2009-12)上,再次以《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regional technical Innovation》为题目、内容100%完全重复,再次予以发表。也就是说,李强、聂锐把同一篇中文翻译成了英文,当作两篇论文发表。
李强的黄国良合作的另外两篇论文,同样存在此类情况。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剽窃。“cumt”称,在2008年10月,李强之妻王艳丽与刘传哲合作完成的《基于 DEA-like模型的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在2008年10月《中国技术经济论坛2008·青岛》上录用,并于2009年9月21日由世纪技术经济学出版。但是奇怪的是,就在此文正式出版前不久,一篇名为《 Study on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Jiangsu province based on DEA-like model》的论文却在《2009应用统计学国际会议论文集》(2009—7)发表。署名为李强、聂锐。
“cumt”称,两篇文章的题目、关键词、内容及研究方法完全一样,区别仅在于数据研究前一篇截至2004年,后者截至2006年,相似度99%。“要么是李强、聂锐剽窃了王艳丽、刘传哲的论文,要么是王艳丽、刘传哲剽窃了李强、聂锐的论文。或者说大家论文根本就是互相使用,共用一篇。“去年王艳丽评职称已经用了这篇。”
当事老师: 身心疲惫,院里已有定论
据记者调查了解,聂锐是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黄国良和刘传哲分别是副院长。而李强和王艳丽都是管理学院的普通教师,两人是夫妻关系。
事实上,在向快报反映之前,类似的举报材料已经发布在了西祠胡同、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等网络媒体上。
根据线索,记者在期刊网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举报材料中所涉及的论文和发表的时间,确实都可以在相关杂志、期刊中得到印证,基本的信息和举报材料高度吻合。 比如一篇名为《环境规制与区域技术创新》的文章,发表的刊物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收稿日期是2009年6月1日。学报上的注释显示,第一作者李强是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生;第二作者聂锐是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而英文版本的题为《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regional technical Innovation》的文章,署名还是李强和聂锐。
9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矿大管理学院办公楼2楼216“李强工作室”,但并未见到李强本人。在电话中,李强称,这个事情学院在去年底就已经介入调查了,已经有了结论。
记者一再表示想和李强进行面谈,但李强称,事情从去年年底一直闹到现在,他已身心疲惫。院里面已有定论,要了解情况找组织。
网友举报 一老师“学术不端”
梳理网友“cumt”提供的举报材料,记者发现举报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三个方面:重复发表;先发中文后发英文“煮剩饭”;剽窃。
“cumt”称,在《中国农业会计》(2009-12)上,李强和黄国良合作发表《非油气递耗资产会计处理问题探讨》一文。而在《中国矿业》(2010-1)上,李强和黄国良再次发表了《非油气递耗资产会计处理问题探讨》一文,除了格式不同,内容99%相同,为重复发表,属于“一稿多投”。 举报更为集中的问题则为,多篇论文首先在中文期刊发表,然后再翻译成英文,在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上发表。“cumt”在举报材料中列举了3个存在此类情况的例子:
李强、聂锐合作,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4)发表论文《环境规制与区域技术创新》。但是在(2009ICISE国际会议论文集,2009-12)上,再次以《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regional technical Innovation》为题目、内容100%完全重复,再次予以发表。也就是说,李强、聂锐把同一篇中文翻译成了英文,当作两篇论文发表。
李强的黄国良合作的另外两篇论文,同样存在此类情况。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剽窃。“cumt”称,在2008年10月,李强之妻王艳丽与刘传哲合作完成的《基于 DEA-like模型的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在2008年10月《中国技术经济论坛2008·青岛》上录用,并于2009年9月21日由世纪技术经济学出版。但是奇怪的是,就在此文正式出版前不久,一篇名为《 Study on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Jiangsu province based on DEA-like model》的论文却在《2009应用统计学国际会议论文集》(2009—7)发表。署名为李强、聂锐。
“cumt”称,两篇文章的题目、关键词、内容及研究方法完全一样,区别仅在于数据研究前一篇截至2004年,后者截至2006年,相似度99%。“要么是李强、聂锐剽窃了王艳丽、刘传哲的论文,要么是王艳丽、刘传哲剽窃了李强、聂锐的论文。或者说大家论文根本就是互相使用,共用一篇。“去年王艳丽评职称已经用了这篇。”
当事老师: 身心疲惫,院里已有定论
据记者调查了解,聂锐是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黄国良和刘传哲分别是副院长。而李强和王艳丽都是管理学院的普通教师,两人是夫妻关系。
事实上,在向快报反映之前,类似的举报材料已经发布在了西祠胡同、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等网络媒体上。
根据线索,记者在期刊网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举报材料中所涉及的论文和发表的时间,确实都可以在相关杂志、期刊中得到印证,基本的信息和举报材料高度吻合。 比如一篇名为《环境规制与区域技术创新》的文章,发表的刊物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收稿日期是2009年6月1日。学报上的注释显示,第一作者李强是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生;第二作者聂锐是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而英文版本的题为《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regional technical Innovation》的文章,署名还是李强和聂锐。
9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矿大管理学院办公楼2楼216“李强工作室”,但并未见到李强本人。在电话中,李强称,这个事情学院在去年底就已经介入调查了,已经有了结论。
记者一再表示想和李强进行面谈,但李强称,事情从去年年底一直闹到现在,他已身心疲惫。院里面已有定论,要了解情况找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