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起源吧 关注:1,240贴子:7,178
  • 6回复贴,共1

邰姓起源-邰氏渊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邰(Tái)姓源出有有二:
1、源于姜姓
  当时邰地的位置,根据考证,就在现在的陕西省武功县的境内。我国的邰氏家族,就发源于这个地方。到了唐朝以后,邰氏主要繁衍于山东半岛北部叫平卢的地方。


1楼2012-12-15 07:13回复
    2.为大利稽氏所改
      据《周书》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大利稽氏,入中原后改为邰氏,又据《通志·氏族略》载:大利稽(三字姓)之为邰。邰姓望族居平卢(今山东省益都)


    2楼2012-12-15 07:14
    回复

        得姓始祖:
      后稷。周部族的始祖叫后稷,姬姓,名弃,为姜嫄所生。姜嫄姓有邰氏,为炎帝之后,嫁给帝喾。相传,有邰姑娘姜嫄,未出嫁前,生活在有邰氏部落(在今陕西省武功境内)里。有一天,她与同伴到野外去玩,看到田野上有一个巨大的脚印,姜嫄出于好奇心,将自己的脚踩上去比大小,谁知这一踩就心有所动。回去以后就怀孕了,生了一个男孩。这个孩子生下来就没有父亲,她怕人笑话,就把他丢弃在小巷里。令人惊异的是,动物们见了这个小孩,都备加爱护,绕道而行。姜嫄又把他丢弃到结冰的河上,成群的飞鸟都来围在这小孩的周围,用羽毛为他保暖。姜嫄见这小孩大难不死,意识到他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于是就改变主意把他抱回家抚养。因为开始就把他遗弃,所以就给他取个名字叫弃。弃从小就喜欢种植各种植物,长大以后成了种庄稼的能手。后来帝尧任命他为农官后稷。在他的管理下,天下农业连年丰收。帝尧很高兴,就封他为有邰氏的国君,邰就是弃的后人。按照传说惯例,人们把弃视为灶稷神(即庄稼神)。弃的后代,就用国名邰作为自己的姓氏,故邰氏后人奉后稷为邰姓的得姓始祖。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2-12-15 07:14
      回复
        迁徙分布
           邰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邰姓出自姬姓。上古帝尧时,有个人叫弃,是炎帝的后代。炎帝的部落是最善于务农的部落,弃也很善于务农,御史被尧任命为农官后稷,管理天下农业。弃上任后,管理天下农业很有成绩,连年丰收。为了表彰弃的功劳,尧封弃为有邰氏部落的首领,并建立了邰国(今陕西省武功县一带),弃的后代以封地为姓氏,称为邰氏。关于弃这个人,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弃母亲叫姜原,一说当她还是一个姑娘的时候,有一次在野外游玩时,看见地上有个巨大的脚印,就好奇地踩了一下,回去以后竟然怀孕了,生了一个男孩。姜原很害羞,好几次把他丢弃,但都不成,结果姜原意识到他可能是神的孩子,就把他养大,并取名叫弃。还有一种说法是黄帝时有一次祭神活动中,黄帝族的一个氏族首领帝喾看上了姜原,两人相爱而使姜原怀上了弃。姜原始炎帝族的后人,这个故事是炎黄两帝相结合的一个记载。按,炎帝族崇拜凤图腾,黄帝族崇拜龙图腾,他们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唐朝中粹公由山东临清迁开封,宋靖康年,邰茂公任成都同知,北陷不能回,三子分居贵,湘,鄂,中山阁下(中泰公)为宜城茂公曾孙,进士后任知县,知府,江淮节度使等职,兵败后居溧水长山,现江苏溧水,安徽当涂,上海一带邰氏思源堂为其孙万五公后,德源堂为其养子实德公所化,江苏兴化,宝应一带邰氏为中泰公兄中和公所化(中和公为宜城富翁,襄阳破,公之后人欲投中泰公,时两江节度使汪,投敌,中泰公前后受困,欲轻骑赴临安,兵败溧水,中和公后人投奔不成,落住扬州)……(余略)。


        4楼2012-12-15 07:15
        回复
          郡望
            平卢郡:治所在今天的山东省青州市。


          5楼2012-12-15 07:15
          回复
            堂号
              翼亲堂:翼亲意思是像翅膀一样护着母亲。明朝邰茂质事亲至孝。他母亲怕雷,每到打雷,茂质就用自己的身子像张开的翅膀一样护着母亲。母亲死后,每封雷鸣,茂质就用大伞遮盖母亲的坟墓。
              思源堂:思源意思是临清老家不得回,宜城青山父母不得祭奠。故祠堂西北向。


            6楼2012-12-15 07:15
            回复
              邰姓是炎帝之后,源于姜姓。后稷母亲有邰氏女姜嫄,后稷姬姓周朝以后有历史记载,他不是邰姓始祖,后稷是邰姓的表亲。想详细了解邰姓可搜邰姓吧。《创世考》一文详细地介绍了邰字、邰姓、邰城、邰国的起源考,请感兴趣的朋友百度搜索阅读上下册。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2-04 06: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