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以校园网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工程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和民族素质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人才、教育的竞争。教育的历史告诉我们,教育的每次重大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逐渐被引入教学过程,成为现代教育的技术基础。实施以校园网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工程,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过程的作用和影响,探索建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
作为首批全国10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我们在1997年正式启动这项实验:98年初我们建成包括多媒体控制系统和电教自动控制平台在内的多功能计算机室,99年建成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校园信息网络系统环境。同时,我们把实验目标定位为以计算机和校园信息网络为技术基础,把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应用能力纳入每个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中,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进行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以计算机对于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所具有的延伸意义,同化、顺应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之中,逐步形成基于计算机文化的智能知识结构,从而推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实践,探索出一条利用计算机和校园网络构成的综合教育资源,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21世纪发展的新型教师队伍。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两个方面来推进学校整体改革进程。
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是现代教育的技术内核,校园信息网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环境
(一)、计算机网络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媒体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种特性,其集中体现就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实践证明,把计算机引入教学过程可以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信息实践能力建构最理想的环境。
2、生态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在个体的脑子里,而是人脑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儿童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环境。这是因为:
①、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检测考试、师道训诫的外力,需要依靠教师对教材的重要性、必要性的反复强调来推动。而在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知识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不再是简单的“存储器“。这种变化,其实质是由传统“教“的序列控制向“学“的序列控制的转变,是由外在的纪律控制向内在动机控制的转变,这种转变为学生提供了更宽松、更安全、更利于个性发展的空间,十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②、同传统教育信息的组织形式相比,计算机所提供的非线性网状信息结构,类似人,特别是儿童的认知结构,是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信息组织形式。基于这种特性的信息结构,依托丰富实用的网络资源库建构的智能化有源学习环境,可以充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③、按照杜威的观点,理解在本质上是与动作联系在一起的,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作以及事物怎样做有密切关系,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与计算机交互进行的,是在“做中学“展开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包括新概念的提出,知识重点的展开和难点的化解以及知识的巩固应用,往往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完成。这种方式适应了儿童喜欢自主参与、探索体验的心理特征。它是学生获得学习动机的原型,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内在需求。由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的是成功的体验,很自然就形成不确认自己的学习成果不肯罢休的心理,加之软件所提供的生动活泼的多媒体反馈信息,又不断刺激学生对新信息的搜索与提取过程,使学生始终处在兴致勃勃的创造活动中和在真切把握认知对象的感受下展开学习过程。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具有创造意义的学习方法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和民族素质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人才、教育的竞争。教育的历史告诉我们,教育的每次重大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逐渐被引入教学过程,成为现代教育的技术基础。实施以校园网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工程,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过程的作用和影响,探索建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
作为首批全国10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我们在1997年正式启动这项实验:98年初我们建成包括多媒体控制系统和电教自动控制平台在内的多功能计算机室,99年建成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校园信息网络系统环境。同时,我们把实验目标定位为以计算机和校园信息网络为技术基础,把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应用能力纳入每个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中,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进行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以计算机对于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所具有的延伸意义,同化、顺应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之中,逐步形成基于计算机文化的智能知识结构,从而推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实践,探索出一条利用计算机和校园网络构成的综合教育资源,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21世纪发展的新型教师队伍。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两个方面来推进学校整体改革进程。
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是现代教育的技术内核,校园信息网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环境
(一)、计算机网络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媒体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种特性,其集中体现就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实践证明,把计算机引入教学过程可以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信息实践能力建构最理想的环境。
2、生态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在个体的脑子里,而是人脑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儿童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环境。这是因为:
①、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检测考试、师道训诫的外力,需要依靠教师对教材的重要性、必要性的反复强调来推动。而在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知识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不再是简单的“存储器“。这种变化,其实质是由传统“教“的序列控制向“学“的序列控制的转变,是由外在的纪律控制向内在动机控制的转变,这种转变为学生提供了更宽松、更安全、更利于个性发展的空间,十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②、同传统教育信息的组织形式相比,计算机所提供的非线性网状信息结构,类似人,特别是儿童的认知结构,是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信息组织形式。基于这种特性的信息结构,依托丰富实用的网络资源库建构的智能化有源学习环境,可以充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③、按照杜威的观点,理解在本质上是与动作联系在一起的,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作以及事物怎样做有密切关系,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与计算机交互进行的,是在“做中学“展开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包括新概念的提出,知识重点的展开和难点的化解以及知识的巩固应用,往往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完成。这种方式适应了儿童喜欢自主参与、探索体验的心理特征。它是学生获得学习动机的原型,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内在需求。由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的是成功的体验,很自然就形成不确认自己的学习成果不肯罢休的心理,加之软件所提供的生动活泼的多媒体反馈信息,又不断刺激学生对新信息的搜索与提取过程,使学生始终处在兴致勃勃的创造活动中和在真切把握认知对象的感受下展开学习过程。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具有创造意义的学习方法和实践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