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linpai吧 关注:547贴子:81,205

为天下一切苍生祈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愿天下一切众生——早日断恶修善,早日觉悟真理。
愿——天下太平、风调雨顺、无疾病、无烦恼、无痛苦。
愿天下一切众生——永不堕三恶道,长生人天,受圣妙乐。
愿天下一切众生——早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早日解脱。
愿天下一切众生——早日觉悟自性,早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南无无上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智大慧文殊菩萨、大愿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无上大师阿弥陀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大喜大舍大势至菩萨!
南无莲池海会一切佛菩萨!
南无华藏世界海一切佛菩萨!
南无一真法界十方三世无量无边佛菩萨!


1楼2012-12-27 14:09回复
    占个前排


    IP属地:湖北2楼2012-12-27 14:10
    收起回复
      大乘菩萨发菩提心,即发四大誓愿:佛道无上誓愿成,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佛法无量誓愿学”。密乘修法发愿还有第五愿:如来无边誓愿事。


      3楼2012-12-27 14:12
      收起回复
        佛的基本意义是觉悟,分别言之,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义。
        真实彻底言之,有圆觉、妙觉、究竟觉、无上正等正觉等义。
        圆觉即圆满觉悟,妙觉乃因佛之圆觉不可思议、美妙至极故名妙也,究竟觉乃因佛祖完全穷尽心性底蕴、如实觉知心之实性、彻底觉悟宇宙真理,无上正等正觉意为佛祖的觉悟至高无上。
        问题是:觉什么?其实释迦牟尼觉悟之后所说的第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答案: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所以佛与凡夫本性平等,只因妄想执着,不见本性,故众生不得成佛,德山禅师不是说了吗:佛就是破执的凡夫;六祖言:迷则佛是众生,悟则众生是佛。
        所谓修行,就是破除妄想执著,破除迷惑,圆满之本性也就是释迦牟尼所说的众生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自然得以显露。
        此本性具足三德:本性不生不灭永恒不易、智慧圆满究竟无所不知、超越一切系缚得大自在。


        4楼2012-12-27 14:14
        收起回复
          阿弥陀佛圣号的究竟实义:
          1、阿弥陀佛名号即是密咒,是大日如来的别号,亦为十方三世无量诸佛名号的总称,故念阿弥陀佛名号就是念十方三世无量诸佛。
          2、阿为一心平等本初不生义,弥为一心平等无我大我义,陀为一心诸法如如寂静义,密乘法以三字配真言之三部,故念阿弥陀佛名号就是念三部真言。
          3、一切众生之本性与佛无二,故念阿弥陀佛名号是因他立我,即是念自性性德,净土之本性即是禅之本体,众生之佛性。
          故——“若人专念阿弥陀,即是无上深妙禅”,阿弥陀佛名号即是“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
          大乘显密诸宗,多以命终往生极乐净土为修行之归宿,不仅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中的修行者是这样,整个大宇宙无量大千世界中有无量菩萨、圣人、天、人等都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一旦往生极乐净土,即可永出轮回,于佛法得不退转。


          5楼2012-12-27 14:17
          收起回复
            佛祖初传迦叶尊者——“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
            中华禅宗初祖达摩祖师传法偈: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五祖开示: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六祖开示: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六祖大悟之法语: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6楼2012-12-27 14:22
            收起回复

              佛祖十号之妙义。
              云何名如来?如过去诸佛所说不变。云何不变?过去诸佛为度众生说十二部经,如来亦尔,故名如来。诸佛世尊从六波罗蜜、三十七品、十一空来至大涅盘,如来亦尔,是故号佛为如来也。诸佛世尊为众生故,随宜方便开示三乘,寿命无量不可称计,如来亦尔,是故号佛为如来也。

              云何为应?世间之法悉名怨家,佛应害故,故名为应。夫四魔者是菩萨怨,诸佛如来为菩萨时,能以智慧破坏四魔,是故名应。复次,应者名为远离,为菩萨时应当远离无量烦恼,故名为应。复次,应者名乐,过去诸佛为菩萨时,虽于无量阿僧只劫为众生故受诸苦恼,终无不乐而常乐之,如来亦尔,是故名应。又复应者,一切人天应以种种香华、璎珞、幢幡、妓乐而供养之,是故名应。
              云何正遍知?正者名不颠倒,遍知者于四颠倒无不通达。又复正者名为苦行,遍知者知因苦行定有苦果。又复正者名世间中,遍知者毕竟定知修习中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复正者名为可数、可量、可称,遍知者不可数、不可量、不可称,是故号佛为正遍知。善男子,声闻、缘觉亦有遍知,亦不遍知。何以故?遍知者名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声闻、缘觉亦得遍知,是名遍知。云何不遍知?善男子,假使二乘于无量劫,观一色阴不能尽知,以是义故,声闻、缘觉无有遍知。
                云何明行足?明者名得无量善果,行名脚足,善果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脚足者名为戒慧,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名为明行足也。又复明者名咒,行者名吉,足者名果。善男子,是名世间义。咒者名为解脱,吉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者名为大般涅盘,是故名为明行足也。又复明者名光,行者名业,足者名果。善男子,是名世间义。光者名不放逸,业者名六波罗蜜,果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复明者名为三明:一、菩萨明,二、诸佛明,三、无明明。菩萨明者即是般若波罗蜜,诸佛明者即是佛眼
              ,无明明者即毕竟空。行者于无量劫为众生故修诸善业,足者明见佛性,以是义故名明行足。
                云何善逝?善者名高,逝名不高。善男子,是名世间义。高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高者即如来心也。善男子,心若高者,不名如来,是故如来名为善逝。又复善者名为善知识,逝者善知识果。善男子,是名世间义。善知识者即初发心,果者名为大般涅盘,如来不舍最初发心得大涅盘,是故如来名为善逝。又复善者名好,逝者名有。善男子,是名世间义。好者名见佛性,有者名大涅盘。善男子,涅盘之性实非有也,诸佛世尊因世间故说言是有。善男子,譬如世人实无有子说言有子,实无有道说言有道;涅盘亦尔,因世间故说言为有,诸佛世尊成大涅盘故名善逝。

              善男子,云何世间解?善男子,世间者名为五阴,解者名知,诸佛世尊善知五阴故名世间解。又世间者名为五欲,解名不著,不著五欲故名世间解。又世间解者,东方无量阿僧只世界,一切声闻、缘觉不知不见不解,诸佛悉知悉见悉解,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是故号佛为世间解。又世间者一切凡夫,解者知诸凡夫善恶因果,非是声闻、缘觉所知,惟佛能知,是故号佛为世间解。又世间者名曰莲华,解名不污。善男子,是名世间义。莲华者即是如来,不污者如来,不为世间八法之所染污,是故号佛为世间解。又世间解者,诸佛菩萨名世间解。何以故?诸佛菩萨见世间故,故名世间解。


              7楼2012-12-27 14:26
              收起回复
                佛教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佛教是指十方三世无量诸佛所圆满觉悟和究竟实践者;狭义的佛教乃特指此贤劫千佛中(据佛经,相邻的之前过去庄严劫和之后未来星宿劫都是千佛出世,更久远的时间请看佛经)第四位佛陀也就是释迦文佛即释迦牟尼佛所圆行圆证者。
                广狭二义互具互摄,一佛所彻觉法即一切佛所彻觉法,一切佛所彻觉法即一佛所彻觉法,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狭义之佛教创始于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为无量无边劫前出世的古佛,在十方世界示现成佛。在我们所在的娑婆世界示现35岁出家修道,84岁涅盘。涅盘时示现头朝北、面向西——预示佛法将常住北方,也就是在西藏地区佛法流传最久,而大小乘各派最终皆应以导归西方极乐净土为归宿。
                佛祖示现涅盘百年之后,佛教分流为上座部与大众部,两部又各自分流为本末共
                2018部派,称部派佛教,小乘。
                至公元前后,大乘兴起,一世纪时成为主流。
                龙树、提婆师徒开创的中观派,无著、世亲兄弟开创的瑜伽行派依次兴盛。一空宗一有宗。
                七世纪,婆罗门教复兴为印度教,佛教乃顺应世俗,转为密乘。十一世纪,伊斯兰教入印,佛教移至东印。十三世纪,在印度本土消失。十九世纪末,印度佛教复兴。

                佛教的流传:一般说是南北两传,三大语系。
                南传是由印度向斯里兰卡、东南亚诸国、云南傣族地区流传的上座部佛教,为小乘。
                北传是由印度向西北印度、中、日、韩、蒙、越、苏等地区流传的大乘、密乘佛教。
                三大语系为巴利语系佛教,乃南传上座部,早期小乘佛教;汉语系佛教,以汉地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中期大乘佛教;藏语系佛教,以西藏为中心的晚期大乘、密乘佛教。新近又有西传、欧美语系佛教。


                13楼2012-12-27 14:51
                收起回复
                  佛法准绳——法四依。
                  佛法是完备严整精纯永恒之学,不可乱来、师心自用,必须依持佛祖教诲。
                  法四依为——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据《大般涅盘经》开示——
                  法者即是(诸)法(实)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详细说——
                  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来。是故如来常住不变。若复有言如来无常。是人不知不见法性。若不知见是法性者不应依止。虽修一切契经诸定。乃至未闻大般涅。皆言一切悉是无常。闻是经已虽有烦恼如无烦恼。即能利益一切人天。何以故。晓了己身有佛性故。是名为常。
                  依义不依语者。义者名曰觉了。觉了义者名不羸劣。不羸劣者名曰满足。满足义者。名曰如来常住不变。如来常住不变义者即是法常。法常义者即是僧常。是名依义不依语也。
                  依智不依识者。所言智者即是如来。若有声闻不能善知如来功德。如是之识不应依止。若知如来即是法身。如是真智所应依止。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若言如来无常变易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常住不变是名了义。


                  16楼2012-12-27 15:02
                  收起回复
                    小乘佛法准绳为三法印。其义理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已断烦恼而未证永恒佛性,故为有乐有净而无常无我。
                    大乘佛法准绳为一实相印,即永恒真实、完备自在、清净妙乐之佛性。
                    禅宗和密乘佛法则以心印心,故又称佛祖心印,是一实相印的最上乘境界,禅宗直指本根,见性成佛,密乘三密相应,即身成佛。


                    17楼2012-12-27 15:08
                    收起回复
                      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2-12-28 09:33
                      回复
                        夫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感谢大宗师的开导,借此时机我也谈谈自己的人生心得------
                        1.王国维谈人生:
                        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
                        欲之为性无厌,而其原生于不足。不足之状态,苦痛是也。既偿一欲,则此欲以终。然欲之被偿者一,而不偿者什伯,一欲既终,他欲随之,故究竟之慰籍,终不可得也。即使吾人之欲悉偿,而更无所欲之对象,倦厌之情即起而乘之,于是否人自己之生活,若负之而不胜其重。
                        故人生者如钟表之摆,实往复于苦痛与倦厌之间者也。夫倦厌固可视为苦痛之一种,有能除去此二者,吾人谓之曰快乐。然当其求快乐也,吾人于固有之苦痛外,又不得不加以努力,而努力亦苦痛之一也。且快乐之后,其感苦痛也弥深,故苦痛而无回复之快乐者有之矣,未有快乐而不先之或继之以苦痛者也,又此苦痛与世界之文化俱增,而不由之而减。何则?文化愈进,其知识弥广,其所欲弥多,又其感苦痛亦弥甚故也。
                        然则人生之所欲既无以逾于生活,而生活之性质又不外乎苦痛,故欲与生活与苦痛,三者一而已矣。
                        2.道教《静心篇》:
                        《静心篇 》

                        长春子曰:人生本静,是其性也。感物而动,是其欲也。
                        人有耳目口鼻身体之感,而成心中之欲,由是有爱憎喜怒忧乐,爱过则伤精,憎过则伤气,喜过则伤脾,怒过则伤胆,忧过则伤肝,乐过则伤神。
                        故治民先治其情,育民先育其性。
                        今天下之人,终日碌碌,求满足所欲,而无片刻定心以近思,天下之物有穷,而人心之欲无尽,安得而不乱耶。
                        天有五辰,人有五脏,地有五行,人有五官,五脏以心为主,心以神为君,人之生死,天君司之,神不离心则生,神离心则死,真人全神,上智全心,中人全身,下愚者,惟求耳目口鼻身体之欲,而自伤生命,犹跨枝以伐木,航行而毁舟,岂不可哀耶。
                        夫天地者,阴阳也,阴阳者,动静也,动而无静,则万物不成,静而无动,则万物不生,动者自然之流行,静者人力之修养,人身须动,而人心须静,心不静,则不安,国不静,则不治,天下不静,则不宁。
                        故人心静则易治,动则难知,天下须定于壹道,国家须定于壹法,人心须定于壹志。仁者内动而外静,智者内静而外动,儒家尚仁而求实,道家尚智而贵虚,尚实者善,贵虚者神。
                        凡人心不知本然,以其动也,欲求清静,须定于一事一物之上,如鸡伏雏,如兔候月,不间 断,不迁移,一心不二,则定矣。
                        定而后丹田之真阳,随气导引而达于五脏七窍三百六十六关节,气凝于心,而藏于海,精凝于骨,而发为神,精气调合,神旺性全,久之,则山崩于前而不惊,见所乐而不喜,遇大难而不忧,逢拂逆而不怒,心如止水,形若木鸡,入火不热,入水不溺,此谓真人,治天下大难,惟使人人习静存真去伪耳。

                        3.运志勇的《命理学》:
                        ------《运氏命理学》正文部分
                        缘起性空,三世因果。无中生有,阴阳互根。
                        什么是命?命是一个概念,此概念的重点是一个“活”字。活人命在,人去楼空。而活人是此时此刻、每时每刻的活,也就是“存在”。我们通常又把这种活的每时每刻的点连续起来,叫做“生”。
                        以此故,《运氏理论》解命用“三分法”。也就是“三位一体”。
                        答案,命:生命------生存------生活。人生唯命,人命唯生。三生定命,一死皆空。
                        命从哪里来?命往何处去?
                        有诗为证:
                        问天问地问自己,疑神疑鬼更疑佛。
                        古今中外全不信,一失足成千古恨。
                        阿弥陀佛,阿门!!!
                        唯一能解释命的,就是一个“缘”字。也就是概率理论的:“偶然中的即成事实”。命不是既定的,也不是现成的,而是时间“生成”的。命活在时间的某一特定时段。 ···············写作中,··
                        4.《运氏唯生论》的结论:
                        运氏唯生论摘要:生命唯“欲”,生存唯“利”,生活唯“美”。
                        运氏唯生论摘要:三生一体,三生互逆,三生有“道”,三生无“理”。
                        运氏唯生论摘要:“宇宙三分天地人,阴阳互逆泣鬼神。有机整体和谐美,爱恨情仇日日新。
                        运氏唯生论摘要:以人为“人”,珍惜此世今“生”。以生为“生”,呵护此身至美。以美为“美”,信仰此命有“缘”。(未完,待续,思考中)


                        IP属地:浙江19楼2012-12-31 22:17
                        收起回复
                          佛,归依法,归依僧.佛渡有缘之人,阿弥陀佛.


                          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3-01-16 14:20
                          回复
                            佛,归依法,归依僧.佛渡有缘之人,阿弥陀佛.


                            来自手机贴吧22楼2013-01-16 14:2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