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城的荒途辗转...吧 关注:67贴子:1,257
  • 25回复贴,共1

存戏- -随便叫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冒雪而来,阶下抖落一身蓬雪,殿前侯召】


1楼2013-01-21 15:04回复
    @朱厚煡


    2楼2013-01-21 15:05
    回复
      刚从宫中移驾御书房,听小太监说道刑部乔元颛在外等候召见,着人宣。


      3楼2013-01-21 15:11
      收起回复
        【闻宣召,随来人入内,行礼】
        臣刑部主事乔远颛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垂首间已是百思辗转。自己一早上奏议礼满朝皆知,而今王妃一行当已返程,尊号一事却久悬不定,陛下心中想必也急得很。虽已与艾大人商定联齤名上书,眼下职责之内得与此牵连者,惟一而已。抬首朗声】
        臣恭祝陛下早日母子团圆,二位皇太后娘娘长乐无极,百姓安康,社稷大幸
        【这话险得很。但朝堂哪日不是急中求稳险中求胜,顾不得许多了】


        4楼2013-01-21 15:38
        回复
          瞧着其人进来,一番礼数自是十分周全。然而听了他之后这一句恭祝,这“两位皇太后”之称叫朕听着也有些不惯,初时一怔,然后才恍然知晓他的意思。
          冷冽目光在殿中逡巡一周,才落回其身,并不多言。
          “乔爱卿。”着意顿了一下。“免礼。”
          言毕,正坐于上,目光和煦,示意其可言事。


          5楼2013-01-21 15:54
          回复
            【这一顿心中便是一沉。常言君心难测,不知这一棋行险招是对是错。将心一横,直言其事】
            启奏陛下,前工部主事李皓影冒名顶替一案,经吏部萧主事查而回文刑部,刑部追查之下得其科举录册时之户籍牒谱
            【一径言一径自袖子取出细折,朗声念道】
            李皓影,南昌人氏。祖父皆工营造。自言字玄武,因冠玄武于名前
            【念毕收起细折,将所揽证据呈上】
            此案尚无人证;其余物证于备案署者,计都察院经历司经历薛忘机奏一封并吏部主事萧穆轩回文,前锦衣卫百户裴云蔚与刑部信一封,刑部主事苏晋合独审李皓影记录一份,口供尚缺
            【续道】
            臣愚以为,此案关键者二也。其一,李为新科进士而裴为前朝臣子,二人未知如何私交,得以使裴弃明律国法、吾皇厚恩于不顾,保李如斯;其二,李既自言玄武本为其字,未知何故而使其冠字而非祖姓于名前,弃祖宗家法、人伦孝敬于不顾,而执萧于刑部大牢作靡靡之音,未见悔改之意
            【言至人伦孝敬等语,下意识一顿,又道】
            据闻,此案苏大人尚于吏部取证,似欲得吏部何以查李为冒名;裴亦暂寄于锦衣卫,未得详证,故暂时难以结案,请陛下治臣延误之罪。然臣实以为,只以臣前所述者二,足以治其结党及不孝之罪。正得以敲此震彼,平息朝野不通情理、妄言继嗣之论
            【深吸一口气,缓缓顿首】
            叩请圣裁


            8楼2013-01-21 16:46
            回复
              李皓影与裴云蔚之事,前番一心纠葛于议礼之事,不愿多虑。那日让崇安批回去给各处处置,后来听闻这二人已各自下狱,亦未有多想。这时听乔远颛说起,大约看过,只哼了一声。
              “这二人欺君罔上,朕瞧了就不舒坦。卿等执掌刑狱,此案由你们依律处之,朕准了。”
              将那些证物拨去一旁让小太监放回给他。他话中有意,这李皓影自然并非一时之要。
              “朕上回看过了你的折子。”
              将目光慢慢扫过他恭谨脸面。这样一个人,仿佛也正跟朕年岁相差无几,而肯在满朝皆说朕的不是时呈辞辩理,也难得他了。面露嘉许之色,招手却向那小太监道。
              “赐座。”
              并不待其说话,便看着他,开口沉声。
              “朕看你写的好,原本被这些朝臣们说的不知怎样应对。这皇帝的位置,朕是坐了上来,却坐着不安稳。他们要朕,去做皇伯父的儿子,才可算坐得正了。他们这好一番苦心,说的朕无可言语。”
              从前几日的折子中挑出几本,正是那四本未批的议礼疏,让小太监呈给他看。


              来自贴吧神器9楼2013-01-21 19:09
              收起回复
                凝神听着他说话,慢慢心底里也有了些平稳。之前一味跟那些引经论典的朝臣们拗着,知道他们引经论典的手段高明,却无从与他们争起,况且母妃之前就跟朕说过少言慎行之理。如此朕在朝中,至少仍可有所倚仗。
                听到炮制万民伞之说,却是一惊,凛然问道。
                “你说湖广有人要串通炮制万民伞?说清楚了,这传闻从何而起?”
                心下微忖,朕从前藩居湖广,父王亦是安分守己,与民无犯。如今湖广若有这等传闻,却是彼处有谁与兴献王府怀怨,不服于朕么?
                听他其后所言,略微颔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朕有心举用贤才,乔卿可有良策?”


                11楼2013-01-22 09:24
                收起回复
                  【闻言微微一怔,似有些拿不准这问出在万民伞上还是湖广上,只得察言观色,谨慎回道】
                  回陛下,京畿之地,天子脚下,传闻本频;况三人成虎,虽有此说,终不可尽信;或以他处为湖广,或谓他书为万民伞,或散播谣言以乱人心。臣斗胆达于天听者,但求防患于未然,许是臣多虑了
                  【待闻后文,却是古今贤君皆有之问。略一思忖,敛神静气道】
                  微臣以为,纳贤之策,本务举士;举士之道,尤重科举。而今春闱不及,可令礼部呈科举详策,开秋闱以求贤才,则天下贤士尽入吾皇彀中矣。另可令吏部速呈京察及地方官吏政绩,拟定等次,由陛下擢其优良敏秀者,授以机要,施典范于新科进士。请陛下圣裁


                  12楼2013-01-22 20:21
                  收起回复
                    仍是一脸狐疑的望着他,朕在湖广掌持过王府之事,知道无风不起浪,若是有人造谣生事,又为何要传出这般谣言,让这乔远颛传入了朕的耳朵里。一时眯目思忖,暗暗记下,此时却只作不在意。目光闪烁,徐徐而道。
                    “这件事,你们查清楚了,再来跟朕说。”
                    听了其后言语,慢慢点头,看着他凝神想了一会儿。道。
                    “乔爱卿有心了。朕看你也是用心想过的。科举是紧要之事,不容有失,所录皆日后我大明之栋梁。眼下礼部尚有诸项事务繁忙,正值用人之时,朕就调你到礼部,任职礼部员外郎,主持此次科举之事。为我大明选拔贤良。”
                    目光正对着乔远颛,朕要用人,也要有为朕用人的人。是非成败,有时就在一事之间。总有些话不可明说,总有些事须人去做。


                    来自贴吧神器13楼2013-01-22 22:54
                    收起回复
                      【闻言暗自松了口气。传闻之下终究是自己操之过急,未掌握证据便在圣前妄言。稳下心神,不缓不急礼道】
                      臣遵旨。然此事不宜大行明查,臣斗胆请将此事暂寄于锦衣卫,如访有炮制造假之行,再由刑部按律治罪
                      【又闻后言,悚然一惊。调任礼部,主持科举,遴选贤才?恍然记起礼部薛主事正是护礼派一早上了折子的,这科举...心中豁然明澈,抬首迎上那道目光,稽首到地】
                      谢陛下。臣誓为我大明选拔贤良,人尽其责,才尽其用,以报陛下
                      【君君臣臣,此身所仰,惟一忠良耳】


                      14楼2013-01-22 23:31
                      收起回复
                        微微颔首,言及此处也无他事,便扬手道。
                        “这件事,朕先记着。你就先去着手科举之事,朕等着。”
                        “退下吧。”


                        15楼2013-01-23 09:05
                        收起回复
                          【科举之期近,的确急迫。遵旨告退】


                          16楼2013-01-23 13: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