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唯和张楚其实很相似。
首先,他们都很神秘,神秘到了外人根本就无法真正了解、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程度。
窦唯表现出来的是沉默,"窦二字"那是出了名的。黑豹时期的他完全不是今天这样,轻狂不羁、恃才傲物,一如其他年轻的摇滚乐手,每次在乐队拍照时总要站到最前头。但在退出黑豹后,窦唯的性格有了180度的大转变,从此少言寡语,脸上挂起优雅又充满距离感的微笑,就像他的新风格一样开始拒绝与别人的交流。
张楚表现出来的则是孤僻,在成名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逃避任何形式的采访,因为他总觉得别人会曲解他的意思--在他而言,别的任何人都是永远不能正确理解他那些作品的真正含义的。张楚第二张专辑发行时,公司曾特地为他拍了一个电视片--安排他参观自闭儿童幼儿园,与那里的老师交谈时张楚问:"......您有没有想过,这些孩子对于自己的自闭状态其实可能是很满足的呢?"
他们的一些做法同样不被人理解,比如他们都曾甘愿放弃唾手可得的成功与名利,非要白手起家从头来过。窦唯在黑豹最走红的时候毅然离队、甩开巨大的荣誉光环去追求当时不讨好的Punk乐,又在"做梦"的上升期突然解散乐队独自走上探索另类风格之路,留下来的是两段让歌迷们至今牵挂的辉煌。张楚则在以"姐姐"一举成名后拒绝再重复这样讨好的伤感煽情路线,宁愿冒被刚刚获得的广大歌迷群体离弃的危险,也要作真正完全自我的风格,这些,确实是只有真正浪漫的艺术家才能做得出来的事。
他们一同签约魔岩,一同出版专辑,又一同受到乐评的盛载和歌迷的拥戴。"魔岩三杰"的大名,在94年响彻大江南北,三张专辑风格各异,但艺术价值都能排名进中国摇滚史上最精彩的十张杰作之列。而相比何勇专辑的作品总结作用,窦唯的《黑梦》和张楚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更具有完整的概念性和突破性--前者用前瞻的探索手法精细的刻划出一个非现实的内心世界,后者以朴实的民谣语汇深刻的勾勒着这片正在巨大变化中的土地和人民,一个自省一个**,位列当年各媒体评选的"年度十大唱片"第一、二名,风靡一时。
他们都属于"大智若愚"的类型,到香港演出,两个人都在话筒前一动不动,只不过一个站着一个坐着。当香港媒体问他们"四大天王"时,一个是微笑不答,一个则反问:"四大天王?是托塔李天王吗?"只有何勇那样的愣小子才会直话直说。
后来窦唯的脚步要更快,他在95年推出了《艳阳天》专辑,而此时张楚不知道在干什么。其实可以把《黑梦》与这张专辑当作一套双唱片来听,因为这正好可以完整的表现窦唯的双重性格,一面阴郁、迷幻,另一面则阳光、明快,正像《艳阳天》以寓意深刻的封面--一朵包在冰里的向日葵。《艳阳天》是一张精美的、叫人心情愉快的唱片,窦唯有了它才完美,从头至尾流畅飘逸的民乐元素与摇滚乐完全融合,成为窦唯独创性的金字招牌,也使这张专辑在摇滚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中"窗外"等曲的MV因为拍摄得十分迷人,在内地的电视台广为播放,为窦唯捕获了不少流行歌迷的心,最后还在海外获了奖。当然,这时的窦唯变得和张楚更相似了--因为与王菲结婚生女,他也开始厌恶和到处躲避记者。
他们甚至开始同时受到乐评的批评--那是在96年的《中国火2》中,窦唯的新作"主"和张楚的新作"认识了"被一致指为固步自封和水准平庸,应该说,这个评价还是公允的。自此之后,乐评对他们二位也不再专宠。
之后他们就前后脚开始了自身风格的巨大转变。97年张楚第二张专辑《造飞机的工厂》终于问世,引来从乐评到听众的一片争议之声。让人们吃惊的是,新张楚的音乐风格很有几分接近印象里的窦唯了--硬蕊的冰冷手笔、大量的电子音效,不再民谣,反而有几分Punk,歌词也扑朔迷离起来,不再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印象......总之,一切都与过去的张楚大异其趣。无奈的是,虽然回过头来看,这张唱片非常的精彩、前卫,但大多数人对之并不感冒,乐评界尽管有人对之狂赞,但更多是喝倒彩的声音。而销量上也大遭滑铁卢--张楚的唱片,竟然开始卖不动了!这也是"中国火"系列中我唯一一张自己掏钱买的CD--因为销量太不好,发行公司印制的CD数目也就极低,根本就没有Sample能给乐评!
尽管如此,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的话,张楚的转型还是相当明智且成功的,对于不懂乐器、只凭灵感的他来说,单纯的民谣路线只会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巷。相比之下,窦唯的转型可就有点儿莫名其妙了。他的新作《山河水》基本上就是一张失败的作品,彻头彻尾的电子乐实验手法并不高明,那些完全自我的意识流歌词更叫人摸不着头脑,太多似曾相识、相互干扰的民乐吟唱听得人昏昏欲睡--真不知他为什么会作这么一张唱片!乐评界的普遍评价是:一张沉闷、平淡、缺乏激情的作品;而这样的音乐,当然也不可能在市场上有什么太好的回应,为此据说发行公司都向中国火部门下了通牒--下次如果窦唯还做这种音乐的话,他们将拒绝发行。这是窦唯比较糟糕的一段时间,与王菲的分裂对他的公众形象造成了相当的破坏,间接也影响到听众对他的音乐的支持,而他因为心情不好反过来又对歌迷和媒体连连冒犯,更加深了这种矛盾。
不管怎么样,进入99年下半年之后,一切就算过去了,窦唯又一次对自己作了重大调整--他一反过去排斥现场演出的态度,组建了"译"乐队,活跃于北京的大小Pub舞台上,音乐风格又变回了大家乐于接受的乐队化。在他和译乐队的新专辑将要上市之前,对媒体他也不再抗拒躲避,相反非常欢迎大家来采访,并声明"只要不是私生活问题问什么都可以",一派雄心勃勃的样子,看来,挽回王菲事件的负面影响指日可待了。而此前张楚早就开始十分正常的与媒体配合了,并且配合得非常好。--这说明了什么?这是他俩又一个共同的优点--适应这个社会的能力强。
窦唯和张楚,都是中国摇滚非常非常重要的骨干和永远解不开的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会是。
首先,他们都很神秘,神秘到了外人根本就无法真正了解、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程度。
窦唯表现出来的是沉默,"窦二字"那是出了名的。黑豹时期的他完全不是今天这样,轻狂不羁、恃才傲物,一如其他年轻的摇滚乐手,每次在乐队拍照时总要站到最前头。但在退出黑豹后,窦唯的性格有了180度的大转变,从此少言寡语,脸上挂起优雅又充满距离感的微笑,就像他的新风格一样开始拒绝与别人的交流。
张楚表现出来的则是孤僻,在成名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逃避任何形式的采访,因为他总觉得别人会曲解他的意思--在他而言,别的任何人都是永远不能正确理解他那些作品的真正含义的。张楚第二张专辑发行时,公司曾特地为他拍了一个电视片--安排他参观自闭儿童幼儿园,与那里的老师交谈时张楚问:"......您有没有想过,这些孩子对于自己的自闭状态其实可能是很满足的呢?"
他们的一些做法同样不被人理解,比如他们都曾甘愿放弃唾手可得的成功与名利,非要白手起家从头来过。窦唯在黑豹最走红的时候毅然离队、甩开巨大的荣誉光环去追求当时不讨好的Punk乐,又在"做梦"的上升期突然解散乐队独自走上探索另类风格之路,留下来的是两段让歌迷们至今牵挂的辉煌。张楚则在以"姐姐"一举成名后拒绝再重复这样讨好的伤感煽情路线,宁愿冒被刚刚获得的广大歌迷群体离弃的危险,也要作真正完全自我的风格,这些,确实是只有真正浪漫的艺术家才能做得出来的事。
他们一同签约魔岩,一同出版专辑,又一同受到乐评的盛载和歌迷的拥戴。"魔岩三杰"的大名,在94年响彻大江南北,三张专辑风格各异,但艺术价值都能排名进中国摇滚史上最精彩的十张杰作之列。而相比何勇专辑的作品总结作用,窦唯的《黑梦》和张楚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更具有完整的概念性和突破性--前者用前瞻的探索手法精细的刻划出一个非现实的内心世界,后者以朴实的民谣语汇深刻的勾勒着这片正在巨大变化中的土地和人民,一个自省一个**,位列当年各媒体评选的"年度十大唱片"第一、二名,风靡一时。
他们都属于"大智若愚"的类型,到香港演出,两个人都在话筒前一动不动,只不过一个站着一个坐着。当香港媒体问他们"四大天王"时,一个是微笑不答,一个则反问:"四大天王?是托塔李天王吗?"只有何勇那样的愣小子才会直话直说。
后来窦唯的脚步要更快,他在95年推出了《艳阳天》专辑,而此时张楚不知道在干什么。其实可以把《黑梦》与这张专辑当作一套双唱片来听,因为这正好可以完整的表现窦唯的双重性格,一面阴郁、迷幻,另一面则阳光、明快,正像《艳阳天》以寓意深刻的封面--一朵包在冰里的向日葵。《艳阳天》是一张精美的、叫人心情愉快的唱片,窦唯有了它才完美,从头至尾流畅飘逸的民乐元素与摇滚乐完全融合,成为窦唯独创性的金字招牌,也使这张专辑在摇滚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中"窗外"等曲的MV因为拍摄得十分迷人,在内地的电视台广为播放,为窦唯捕获了不少流行歌迷的心,最后还在海外获了奖。当然,这时的窦唯变得和张楚更相似了--因为与王菲结婚生女,他也开始厌恶和到处躲避记者。
他们甚至开始同时受到乐评的批评--那是在96年的《中国火2》中,窦唯的新作"主"和张楚的新作"认识了"被一致指为固步自封和水准平庸,应该说,这个评价还是公允的。自此之后,乐评对他们二位也不再专宠。
之后他们就前后脚开始了自身风格的巨大转变。97年张楚第二张专辑《造飞机的工厂》终于问世,引来从乐评到听众的一片争议之声。让人们吃惊的是,新张楚的音乐风格很有几分接近印象里的窦唯了--硬蕊的冰冷手笔、大量的电子音效,不再民谣,反而有几分Punk,歌词也扑朔迷离起来,不再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印象......总之,一切都与过去的张楚大异其趣。无奈的是,虽然回过头来看,这张唱片非常的精彩、前卫,但大多数人对之并不感冒,乐评界尽管有人对之狂赞,但更多是喝倒彩的声音。而销量上也大遭滑铁卢--张楚的唱片,竟然开始卖不动了!这也是"中国火"系列中我唯一一张自己掏钱买的CD--因为销量太不好,发行公司印制的CD数目也就极低,根本就没有Sample能给乐评!
尽管如此,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的话,张楚的转型还是相当明智且成功的,对于不懂乐器、只凭灵感的他来说,单纯的民谣路线只会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巷。相比之下,窦唯的转型可就有点儿莫名其妙了。他的新作《山河水》基本上就是一张失败的作品,彻头彻尾的电子乐实验手法并不高明,那些完全自我的意识流歌词更叫人摸不着头脑,太多似曾相识、相互干扰的民乐吟唱听得人昏昏欲睡--真不知他为什么会作这么一张唱片!乐评界的普遍评价是:一张沉闷、平淡、缺乏激情的作品;而这样的音乐,当然也不可能在市场上有什么太好的回应,为此据说发行公司都向中国火部门下了通牒--下次如果窦唯还做这种音乐的话,他们将拒绝发行。这是窦唯比较糟糕的一段时间,与王菲的分裂对他的公众形象造成了相当的破坏,间接也影响到听众对他的音乐的支持,而他因为心情不好反过来又对歌迷和媒体连连冒犯,更加深了这种矛盾。
不管怎么样,进入99年下半年之后,一切就算过去了,窦唯又一次对自己作了重大调整--他一反过去排斥现场演出的态度,组建了"译"乐队,活跃于北京的大小Pub舞台上,音乐风格又变回了大家乐于接受的乐队化。在他和译乐队的新专辑将要上市之前,对媒体他也不再抗拒躲避,相反非常欢迎大家来采访,并声明"只要不是私生活问题问什么都可以",一派雄心勃勃的样子,看来,挽回王菲事件的负面影响指日可待了。而此前张楚早就开始十分正常的与媒体配合了,并且配合得非常好。--这说明了什么?这是他俩又一个共同的优点--适应这个社会的能力强。
窦唯和张楚,都是中国摇滚非常非常重要的骨干和永远解不开的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