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若明灯吧 关注:68贴子:6,179
  • 10回复贴,共1

丿亮若明灯灬【青史留名】《论诸葛亮》作者:王夫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点灯


1楼2013-02-13 19:25回复
    话说我来这吧这么久就知道水的。。。。。水量可以泡N个热水澡。
    嗯还是不水了,为吧里做点贡献,前两天从图书馆借了本祝秀侠的《诸葛亮传》,吧友应该都看过吧,里面引起民国初年诸葛亮热的这篇文想转过来。
    于是,就转过来了。


    2楼2013-02-13 19:27
    回复
      (一)
      我早就想写一篇文章评论诸葛亮,这动机已存了三年多。忆三年以前,本报曾发表一篇题为《养才与用才》的社评,中间有一节提到诸葛亮,谓:“诸葛武侯志虑忠纯,贞亮冠世, 当然是第一流的政治家:但他于养才与用才,皆嫌不足。”那段文章,以措词简略,有欠谨严,以后就有几位淹雅的读者来函指教,谓不宜厚诬先贤。我当时就想写这篇文章,作一个比较详细的评论;但以日课纷繁,一忙二懒,就一直搁置下来。诸葛亮受国人崇拜,历久不衰,实在有他不朽的事迹与人格,几乎到了“褒之不足加荣”的程度。,近来似乎武侯更为走运,褒扬他的新书一本接着一本的出来。恭维诸葛亮的话都被人说尽了,但诸葛亮是否也有一些短处呢?是否他的一些短处也可供现代政治家的参考呢?这两个问号一直荡漾在我的脑中,大有此文不写不得宁静之概,现在我就鼓起勇气来写了。
      我写此文,并不是作历史翻案文章。诸葛亮是一位大政治家,所有历史上称赞他的话,我大都赞同;我只是就历史所载的事迹指出他的一些缺点,以为补充之论。因为愈是历史有名的人愈容易被人仿效,我们应效贤者之长,若竟误效贤者之短,那实在是读史与论史者所应负的一份罪辜。王船山著《读通鉴论》,其“叙论”中有几句名言,谓,“于大美大恶昭然耳目前有定论者,皆略不赘。”又谓:“褒其所不待褒,君子不以为荣;贬其所不胜贬,而奸邪顾以为笑。”我写此文,也是本此原则。诸葛亮的大美,以前已有定论,尤其褒不待褒,所以此文只想于大纯中指出小疵,并附带指出几点前人所未曾指出的一些美事优点,以补前人论史者之所未及。


      3楼2013-02-13 19:28
      回复
        (五)
        诸葛亮察察为明,事必躬亲,其辛勤甚感人,却为大领袖大政治家所不应有。勤小一定忽大,察秋毫往往不见舆薪。诸葛亮读书能独观大略,是其少年豁达处,及身任一国之重,用人治事,反倒不能举重若轻,这作风实在与他的学养有关。司长以下的人应该学诸葛亮“自校簿书”的辛勤作风,大领袖大政治家就必不可以学他了。 诸葛亮的琐细明察,有几件事可以作代表:
        (一)诸葛亮用法峻密,阴闻督军从事何祗游戏放纵,不勤所职,尝奄往录狱,众人咸为祗惧。祗密闻之,夜张灯火,见囚读请解状。诸葛晨往,祗悉已谙诵,答对解释,无所凝滞,亮甚异之。这是上下彼此都有情报,上以此察,下以此应。
        (二)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亮使使至懿军,懿仅问其寝食及其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懿曰:“亮将死矣!”负军国重任,打二十板屁股,都要亲自提笔画行,怎么不累得呕血不起?
        (三)诸葛亮治事既琐细峻密,所以也喜欢用殷勤精细的人。亮曾教群下曰:“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诸葛亮如此夸奖董和,就因为董和常为一件事向丞相请示十次。马谡之所以得诸葛亮信任,就在这种殷勤处。
        诸葛亮这种作风,杨颙曾痛切言之。杨颙为丞相主簿,亮尝自校簿书,颙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故邴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陈平不言知钱谷之数,云自有主者,彼诚达于位分之体也。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竟日,不亦劳乎?”亮谢之。后颙死,亮垂泣三日。可见诸葛亮感颙言之深,但仍事必躬亲如故。何以故呢?因为他察察为明的作风不改,就不能放心用人,越不放心,就越把自己钻入细碎的事务之中,于是乎劳矣,而事无成。诸葛亮本非常人,掌非常事,图非常功,而细碎如此,怎么可以?


        8楼2013-02-13 19:33
        回复
          (七)
          史籍上载有两件事,甚见诸葛亮之高明,前人很少表彰过,特附记于次,以彰先贤之绩: (一)诸葛亮南征,对孟获七纵七擒,以服其心。南中既平,亮皆即其渠率(土司)而用之。或以谏亮,亮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多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诸葛亮既平南中,军资所出,国以富饶,由此更获得北伐的资本,且终蜀之亡,南人始终拥护蜀汉,谓就得力于诸葛亮的民族政策之正确。给小民族以高度的自治权。使之无被征服受压迫的感觉,则非但不变乱,且能为我之助,这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他这种民族政策,既在今日,也觉得意义甚新。 (二)李严与诸葛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亮答书:“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义也。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耶?”这段话真是开诚布公,不受诏佞架弄,尤其令人佩服。


          10楼2013-02-13 19:34
          回复
            改日再把我的一点评论发上来吧。话说古代的人(民国算古代吧)三观真是正啊,你看王夫之同学这篇文章明显是在黑亮,但是呢,还是一种很谦虚的态度,表示自己只是在鸡蛋里面挑骨头,瑕不掩瑜。不像现在的亮黑理直气壮,完全无视先贤。
            我明白这文为啥能引起诸葛亮热了,那情况不亚于海洋帝在三国吧发了一篇长篇大论然后众人蠢蠢欲动的景象啊。
            有点长,作为资料放在这里吧。话说 孔明先生吧 有很多很好的史料,大家可以去看看。亮吧其实也是有好东西的,只不过得往前翻很多年。
            多谢观看~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3-02-13 19:38
            回复
              花花辛苦啦~是呀,很久以前的精品,亮吧还是有很多好东西的。。。
              这文,我们看来是力图站在客观的角度黑亮,窘。。。其实倒也不见得他想黑,个人观点不同嘛。。。里面很多观点倒是变成现下亮黑常常用的论据了。


              12楼2013-02-19 10:56
              收起回复
                此吧人才辈出,原来高人都在此啊,顶之。。。


                IP属地:云南13楼2013-03-11 23: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