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他本身的原因
嗯,书看的太少。杰伦是天才,杰伦也很勤奋,可是杰伦不喜欢看书= =看书真的很重要积淀真的很重要文化真的很重要体验也真的很重要
灵感的迸发需要刺激的点需要底子老祖宗说得好厚积薄发(于是这个貌似跟前面的说他不消耗自己矛盾了?举个栗子,写失恋的歌不一定要失恋读了跟失恋有关的小说诗歌散文有感而发都可以嘛……听失恋的朋友吐槽也可以嘛……)
嗯,太忙……一天睡三四个小时还在飞机上(心疼各种……)还有病……各种忙拿着ipad来写歌真不容易啊……
当然我今天看到两段话在考虑是不是其实只是大家觉得他退步了其实他进步了呢……
很多真正唱得好的人,或者是对音乐有自信的人,不太愿意把编曲和配器做得特别复杂。你听很多好的欧美的音乐,它们的伴奏非常的少。你听Coldplay一,还有Alicia Keys二、Norah Jones三,Norah Jones是最明显的,就三四样乐器,还是同期录音,同时来演奏。我觉得她是简约之美做得最好的。弹吉它的人知道,很多时候我们要扫弦,这一扫弦下来有好几个跟音出来,比如C和弦,中音和高音的Dou都有。但我看Norah Jones弹琴的时候,当贝斯手弹出Dou的时候,钢琴手一定要避开那个音,在乐理上基本形成了像古典音乐一样严格的四部和声,非常的严谨。而不像一般的音乐人,包括我以前也是,做《为你而来》的那首歌时,光吉他就录了二十多轨;谁来都录了一个,录完之后就一锅粥,乱七八糟。所以音乐特别像建筑,到最后就是“Less is more”,做很多减法,越来越简单。
【没记错的话星晴好像有二十多个音轨吧……烟花易冷好像就少了很多……雨下的伴奏很好但是也不复杂各种意境靠唱腔烘托得多……】
其实可能也许我们更需要那种每次听都有不同感受的?额……
最后贴这一段
你能理解为什么网络歌曲能那么流行,你能理解为什么小孩儿爱听港台歌曲,也有很多农民工拿着声音巨大的手机听音乐。因为我就是这么过来的;我也是从港台歌曲听起。因为港台歌曲最简单、最直接,跟人身体上的感觉是最相近的。你喜欢音乐一定是从港台歌曲开始的。那很多网络歌曲现在做得比港台歌曲更贴近你。比如说,说得专业一点,你可以测试一下,所有的流行歌曲的速度基本是每分钟80到90;跟你的心跳是一样的。包括最流行的周杰伦的《双节棍》,它的律动也是你的心跳速度,只不过他多唱了一些16分音符。
音乐就像人一样,一定会有一个成长期。你责怪一个人审美是没有意义的。
也许几年之后剩的是情结而非音乐上的感动也难说。
套用很久之前跟一个做妈的杰迷的话
【你干嘛老提那时候好像他现在很老一样】
【那时候我年轻呀】
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