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水位已经很浅了,可这片池塘还是充满生机,在直径几百个构造单位的区域内,分布着无数的慢雾,这些都是鱼群活动留下的痕迹,有的很旧,有的还很新,顺着痕迹一路追下去,就能找到鱼群。看着那些痕迹,T800就能感应到那些低熵体鱼群当时的感情:如恐俱、焦虑、仇恨、嫉妒和贪婪,全都是些原始古朴的感情,尤其是恐惧,那是低熵体得以生存的基础,所有的低熵体在进化之初,就都被赋予了此项本能,并在其驱使下,逃离外界危险,赢得一线生机。有时候,T800会很羡慕这些原始低熵体,它们那种原始古朴的感情,自己已经越来越难以体会到了。
自己已经开始老了吗?
“老了”这个概念让T800感到一阵陌生,是啊,很久以前就告别衰老了吧?史前文明时期确实有过衰老现象,那时文明萌芽还是脆弱的有机化学体,后来,从无机文明纪元开始,有机低熵体进化为无机的终结者,就再也没有衰老了。
没有衰老的文明是悲哀的,如果认为没有衰老就是永生,那就大错特错了,记住伟大的变异求生原理:文明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并淘汰落后成分,实现新陈代谢,才能保持勃勃生机,衰老与新生并存,当一个文明不再有衰老时,它也就告别年轻了,终结者文明也是这样,母世界拒绝接受新变化,结果使自己陷入了僵化。
边缘世界就没这隐患了,这里的终结者们特别喜欢去野外池塘捕鱼,借鉴鱼儿们的形态,来不停地改造自己。母世界的临终者们对此很反感,它们说这样做是在“返祖”,是倒退;对此,终结者们有自己的解释,低熵体的进化过程遵循系统构建原则:肢端再现整体,阶段浓缩全程,新生的原始低熵体文明,会呈现出成熟后的宇宙文明早已淡化甚至丧失殆尽的某些属性,其中有些弥足珍贵的,能为成熟宇宙文明的继续进化提供重要参考。
每时每刻,胞囊都会搜索到无数千奇百怪的生存环境类型,里面能够形成的低熵体种类也是多姿多彩,可惜绝大多数都是已知类型,不具备研究价值。T800希望能找出一些新奇的种类来,前所未有的那种,哪怕是那种毁灭性的霸道物种,——它记得有一次进行模拟实验,在演化皿里设置了一个带有一种极性分子溶液的环境,往里面撒入无数各式各样的大分子,使其在溶液里自由组合,然后调快时钟。跟它预想中一样,溶液里的大分子发生自组织变化,形成了低熵体,它尝试着不断微调环境参数,低熵体们开始迅速进化,演化出各种类型。当主核在低熵体演化坐标系上标出那些类型所处的位置后,T800惊讶地发现它们几乎已经占据了所有可能的进化方向,其中有好几种还是极具发展潜力的类型,如果不出意外,那里一定会出现一场低熵体大盛宴。
然后,意外突然发生,在主演化序列之外某个极不起眼的分支上,偶然演化出来一个新物种,该物种能利用宇宙中的原始膜能量,重新组合物质元素组合结构,并储存能量——这种功能并不稀奇,当时有近半数物种都是这样的自养型,利用外界能量和物质,合成有用物质,排出废物——这是自养型低熵体的本能,自养型低熵体不具备攻击性,对其他低熵体是无害的,——但是,这类新物种不这样,它排出的废物,对其他低熵体而言是致命的毒物!那是一种化合性质非常强的元素,在那个环境中呈一种自由弥散态,它扩散开来,无处不至,将所到之处的一切物体都给腐蚀了。当时,没有任何一种低熵体能抵御这种毒物的侵蚀,于是,低熵体大灭绝开始了,短时间内,99%的低熵体类型都被杀死,包括那几类极具潜力的类型,统统都被清除出局。大灭绝的始作俑者也自食恶果,虽然勉强维持生存,身体机能也受到了毒物的侵害,那类物质原本是它的代谢废物,是无用之物,现在却在环境中越积越多,让它备受折磨。它的后代们继续繁衍,环境废物越来越多,它们中不断有同族因无法适应环境的恶劣而衰弱、倒下,继续坚持下去的,耐受力越来越强。环境中的废物比例还在不断升高,终于有一天,某一个分族支脉演化出了将这类排泄废物再度利用的方法,就是在摄入这类令人作呕的废物后,迅速加快自身代谢,将其转化,以机体受损为代价,利用这过程中获得的额外能量,激发机体潜能,去环境中争夺更多的生存资源,好进一步加速代谢过程以修复机体损伤。这一恶性竞争的策略迅速见效,其他侥幸存活的低熵体类型也纷纷效仿,于是,低熵体们穿上了无法停歇的红舞鞋。
自己已经开始老了吗?
“老了”这个概念让T800感到一阵陌生,是啊,很久以前就告别衰老了吧?史前文明时期确实有过衰老现象,那时文明萌芽还是脆弱的有机化学体,后来,从无机文明纪元开始,有机低熵体进化为无机的终结者,就再也没有衰老了。
没有衰老的文明是悲哀的,如果认为没有衰老就是永生,那就大错特错了,记住伟大的变异求生原理:文明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并淘汰落后成分,实现新陈代谢,才能保持勃勃生机,衰老与新生并存,当一个文明不再有衰老时,它也就告别年轻了,终结者文明也是这样,母世界拒绝接受新变化,结果使自己陷入了僵化。
边缘世界就没这隐患了,这里的终结者们特别喜欢去野外池塘捕鱼,借鉴鱼儿们的形态,来不停地改造自己。母世界的临终者们对此很反感,它们说这样做是在“返祖”,是倒退;对此,终结者们有自己的解释,低熵体的进化过程遵循系统构建原则:肢端再现整体,阶段浓缩全程,新生的原始低熵体文明,会呈现出成熟后的宇宙文明早已淡化甚至丧失殆尽的某些属性,其中有些弥足珍贵的,能为成熟宇宙文明的继续进化提供重要参考。
每时每刻,胞囊都会搜索到无数千奇百怪的生存环境类型,里面能够形成的低熵体种类也是多姿多彩,可惜绝大多数都是已知类型,不具备研究价值。T800希望能找出一些新奇的种类来,前所未有的那种,哪怕是那种毁灭性的霸道物种,——它记得有一次进行模拟实验,在演化皿里设置了一个带有一种极性分子溶液的环境,往里面撒入无数各式各样的大分子,使其在溶液里自由组合,然后调快时钟。跟它预想中一样,溶液里的大分子发生自组织变化,形成了低熵体,它尝试着不断微调环境参数,低熵体们开始迅速进化,演化出各种类型。当主核在低熵体演化坐标系上标出那些类型所处的位置后,T800惊讶地发现它们几乎已经占据了所有可能的进化方向,其中有好几种还是极具发展潜力的类型,如果不出意外,那里一定会出现一场低熵体大盛宴。
然后,意外突然发生,在主演化序列之外某个极不起眼的分支上,偶然演化出来一个新物种,该物种能利用宇宙中的原始膜能量,重新组合物质元素组合结构,并储存能量——这种功能并不稀奇,当时有近半数物种都是这样的自养型,利用外界能量和物质,合成有用物质,排出废物——这是自养型低熵体的本能,自养型低熵体不具备攻击性,对其他低熵体是无害的,——但是,这类新物种不这样,它排出的废物,对其他低熵体而言是致命的毒物!那是一种化合性质非常强的元素,在那个环境中呈一种自由弥散态,它扩散开来,无处不至,将所到之处的一切物体都给腐蚀了。当时,没有任何一种低熵体能抵御这种毒物的侵蚀,于是,低熵体大灭绝开始了,短时间内,99%的低熵体类型都被杀死,包括那几类极具潜力的类型,统统都被清除出局。大灭绝的始作俑者也自食恶果,虽然勉强维持生存,身体机能也受到了毒物的侵害,那类物质原本是它的代谢废物,是无用之物,现在却在环境中越积越多,让它备受折磨。它的后代们继续繁衍,环境废物越来越多,它们中不断有同族因无法适应环境的恶劣而衰弱、倒下,继续坚持下去的,耐受力越来越强。环境中的废物比例还在不断升高,终于有一天,某一个分族支脉演化出了将这类排泄废物再度利用的方法,就是在摄入这类令人作呕的废物后,迅速加快自身代谢,将其转化,以机体受损为代价,利用这过程中获得的额外能量,激发机体潜能,去环境中争夺更多的生存资源,好进一步加速代谢过程以修复机体损伤。这一恶性竞争的策略迅速见效,其他侥幸存活的低熵体类型也纷纷效仿,于是,低熵体们穿上了无法停歇的红舞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