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吧 关注:29,748贴子:235,095

大家道理讲多了,但是体悟和修证的少。本帖不讲道理只讲实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法的多,证法的少。达摩祖师说,不能磨瓦成镜,如坐禅不能成佛。要直指人心,直接在心上修。如何空,如何空空,如何去身见,如何断妄念,如何空五蕴,如何达清明觉境,如何达无上正等正觉,,,如何实修证悟到各种境界,请各位各抒己见,每条回帖也欢迎各位批判指教。也希望能够得到真正有境界的高手的切身体悟宣扬。谢谢。本帖直说证境,或证悟的路,不辨理。


1楼2013-03-01 12:50回复
    我先讲一点,最难的是,要空掉自我。自我包括自我的身觉和妄见。身体的各种感觉和成见习气的障碍形成的性格反应,人格气质等。就像一个瓶子装水,我们要做的是打破瓶子,让水和天地万物融合。难就难在,打破瓶子。


    2楼2013-03-01 12:53
    收起回复
      2025-08-05 17:35: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既然知道体悟和修证,那就不可能是语言文字论的清楚的。从这个角度看,这些理论,没有任何意义。“如何空,如何空空,如何去身见,如何断妄念,如何空五蕴,如何达清明觉境,如何达无上正等正觉,,,如何实修证悟到各种境界”,这么多的问号,那不是就有更多的答案等着,这还是有为之求,而不是无为之悟。


      IP属地:山西3楼2013-03-01 13:31
      收起回复
        自我本空,这个认知本身就是在去妄去执,何用专门“空自我”。当你知道本就没有瓶子,没有内外,天地人身本为一体,就人无我,法无我了。不破自破,无证而证。


        IP属地:山西4楼2013-03-01 13:36
        收起回复
          楼主的问题,楞严经已经回答了啊,而且回答得很详细,楼主可以看看楞严经
          耳根圆通修证的过程: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开悟的境界,就像“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前面是修证的过程,破五阴、解六结、越三空。
          这个过程会出现很多境界,这些境界在楞严经最后两张也有详细的说明,如自己去修行实证,上面说的是耳根圆通,中国的参禅,有些书中说是意根圆通,最后要达到的境界都是一样的。


          5楼2013-03-01 13:39
          收起回复
            佛家八万四千法门,道家三千六百法门,还有单传大道,奇门大道等等。不同法门有不同的证悟之道,不同根性不同悟性不同来头不同使命者更是天差地别。
            就限于一门中论证,此中玄机也不可说、不能说丶不得说,此乃言语道断之理之妙。因为知者无需言明,谈天品茗间即灵犀神通。而对不知不明者,似乎对牛弹琴,更近乎乱法。果有缘悟道交心,多会于私下。
            至于真正明心见性、空空、究竟丶正等正觉者,天道言称开天眼,佛道言觉者真人,已是 见诸相非相,也是随缘说法而已。


            IP属地:山西6楼2013-03-01 14:01
            收起回复
              【变帅哥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暂且称之为这个名字。这是我一个大学同学的故事,事情挺简单,就是他大学时候在食堂排队打饭,看见旁边一个队伍里面有个他心仪的女生。他也不是很外向的跟人聊天那种。当下,不多说,感觉要从排队中’散乱,说话’的其他男生中产生脱颖而出的气质和气场,有了这种吸引女生的动力,当下,变成了一个沉稳,智慧的帅哥,他内心清净,自觉关照,感悟达到了一种,静观外部环境和其他人物之变的觉悟境地。在这一两天内,他感觉非常轻松清晰,甚至梦见了非常轻松的梦境。不知道我这么说,大家能体悟到这个情形?


              7楼2013-03-01 14:17
              收起回复
                刚在‘禅学吧’大概一位老先生发帖出了机锋‘ 我有一条金龙,巍巍不动,不吃不喝不叫,谁能叫出它真名?’。我把它一阵乱打乱杀,灰飞烟灭。只剩呼吸,只剩寂然。


                8楼2013-03-01 16:57
                收起回复
                  2025-08-05 17:29: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为了陷入‘文字游戏’和‘名词之争’,为了破除陈词老语对于大家理解的僵局。大家尽量用不同的词句,切身的例子,通俗灵活的语句,糙话,揉碎了讲,正着讲,反着讲,侧着讲,怎么舒服怎么讲,怎么让人舒服怎么讲,我想是会越讲越让人清楚的


                  11楼2013-03-01 17:43
                  回复
                    佛道,重‘柔,慈,慢,顺,静,净,从容。。’由此入证悟超脱之道,但是凡人习气自我甚重。如何打破抛弃如此障碍深重的自我。还一个清明湛然的心或者灵妙的觉性。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要轻柔,乃至飘然无住。飘然而羽化,幻灭。灭而不灭。


                    12楼2013-03-01 18:14
                    收起回复
                      关于信心问题,在10楼回复中有说。再回答tianjieyu0011先生关于‘佛陀终极证悟是什么’的问题。我觉得,这个答案,是千百年来,千万人,包括本吧本帖各位都有了无数回答。我在这也再在此时此境斗胆,做个答案。佛陀的终极证悟,就是一种,‘化入山河大地,不可知虚空中’。


                      13楼2013-03-01 18:25
                      回复
                        楞严经:闻性不生不灭,声尘有生灭。声音来了,听到声音,声音去了,听到无声,闻性不随着声音的来去而生灭,是如如不动的。修行的路是“弃于生灭,守于真常”,不随声音的来去跑,守于不动的闻性,这叫“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是耳根圆通。中国的参禅是意根圆通,起疑情、参话头。实际上禅师们一般都是长时间用功的,只是开悟的那一刻,记述比较多,而用功的过程记述的比较少,以至于很多人认为禅师们没怎么修行,一下子就见性开悟。
                        楼主你举得变帅哥的例子,应该算是一种善境界,楞严经中最后两卷说了很多境界,参禅的过程,入定中会出现很多善境界,比如在参禅入定,色阴中,突然看到很远的地方,不受物体的阻碍,别人干什么看的清清楚楚,比如在定中,自己的手可以捡出自己身体里面的小虫,身体不受损害,等等,这些都是善境界,不是开悟。


                        14楼2013-03-01 18:46
                        收起回复
                          如何空,如何空空,如何去身见,如何断妄念,如何空五蕴,如何达清明觉境,如何达无上正等正觉,,,如何实修证悟到各种境界,
                          这些问题楞严经中都说了,弃于生灭,守于真常,随着定力的加深,逐步破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最后开悟,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
                          这个过程会出现很多境界,认为这些境界是证圣,会着魔。禅宗修意根圆通,也会有很多禅病,禅病就是被这些境界所扰,有点着魔,总认为一遇到这些境界就开悟了。禅师们总结了很多禅病,现在的人喜欢看禅师们开悟时刻的一些语言记述,往往不注意禅师们长时间的用功以及禅师们记述用功应注意的事项。开悟之后,就可以达到金刚经中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
                          楼主希望有修证的人说出一些境界来,有修证的人很可能不会说的,只有着魔的人才认为自己遇到了这些境界是证圣开悟才会到处说,破想阴的时候,要是着魔了就会到处去说。随着定力的加深,还有很多神通出现,这也是不准表演的,以免“显异惑众”,让人觉得有这本事就是开悟。


                          15楼2013-03-01 19:2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