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吧 关注:162,825贴子:2,529,499
  • 22回复贴,共1
记得前段时间有个找老家的是萧县马井王行的,今天偶然又听说了这个村子,这个村子怎么样啊,是不是很好的村庄?出没出过什么大人物啊?有知道的吗?


1楼2013-03-04 16:05回复
    没有知道的吗?


    3楼2013-03-04 16:44
    回复
      2025-08-08 09:47: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就我们村啊...


      5楼2013-03-13 14:28
      收起回复
        http://tieba.baidu.com/p/2178920088


        10楼2013-03-14 10:13
        收起回复
          王行是不是有一个叫杜明稳的?88年出生的?这孩子是个什么货色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4-12-09 15:59
          回复
            “记忆是掌心的水,不伦你摊开还是握紧,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只是,那水的凉意。却是可以让人始终无法忘记。”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12-09 16:13
            回复
              王行,最早叫王家行,是王氏彭西堂六世祖立谦公于清乾隆朝后期开创的,其四子怀仁公留守王行并繁衍了一大家族,至今已经传到第十七世。村子总人口最多时达1100多人,曾是独立的行政村,拥有完整年级的小学一所,现在属于王楼行政村。
              目前村里以王、杜两大姓为主,王家居村西,杜家居村东。据杜家《族谱》记载:杜家是从杜六迁来的,先是住在韩庄北边的杜台子,因和王家的地连边,加之当时地广人稀,便接受了王家的邀请,搬来一起居住。
              杜家也和王家一样,在东大坑以东一路之隔的杜家土地上和王家并排着取土筑宅,这就形成了西头是王家,东头是杜家的村庄格局。杜家搬来后,杜台子遂废。
              王、杜两姓数百年来相处融洽,联姻不断,也都崇文重教,出过不少博硕研究生,目前在全国各地工作、定居的也很多。


              IP属地:江苏14楼2024-10-11 14:07
              回复
                王道源,萧县王氏彭西堂十二世,1917年出生于萧县王行村,1988年逝世,讣告登载于宿县地委机关报《拂晓报》,其生平载于王氏族谱2008年版,原文名《老八路道源生平》(悼词)
                宿县军分区离职休养干部王道源同志,因医治无效,于一九八八年元月十日十八时逝世,终年七十二岁。
                王道源同志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出生于安徽省萧县马井乡王行村(时属江苏省)。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中学毕业后,接受了抗日救国思想并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投身革命,一九三九年八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豫皖苏边区萧县六区汴南乡公所行政委员、青救团团长、永城县三区区中队政治指导员、新四军四师十一旅三十二团侦查通讯参谋、二十一军六二师一八五团三营教导员、浙江省军区司令部参训队队长、兵役复员科科长、训练团副团长、军务处副处长、处长、浙江省平阳县人武部部长等职。一九六二年七月一日被授予中校军衔。一九八二年九月南京军区批准享受副师职待遇。
                王道源同志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参加过数十次战斗和战役,主要有津浦铁路曹城车站战斗、永城保安山战斗、泗州战斗、宿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临朐战斗、胶河战役、华中益林战斗、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郭楼守备战斗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解放后,王道源同志主要从事人民武装工作。他作风深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我军的后备力量建设作出了贡献。一九七〇年离职休息后仍坚持参加社会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担任校外辅导员期间,经常给青少年做报告,讲传统,启发青少年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育新的一代付出了心血。在生病住院期间,以坚强的革命毅力与疾病作斗争,自觉遵守医院纪律,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临终前嘱咐家属子女,在后事的问题上,要一切从简,不要给组织上找麻烦。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王道源同志在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怕困难,勇于牺牲,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兢兢业业地完成了党所交给的各项任务。
                王道源同志具有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有坚强的党性,是我党的优秀共产党员。不居功,不自傲,坚持原则,为人正直,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襟怀坦荡,豁达大度,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顾全大局,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保持革命晚节。他的模范行为深受同志们的尊敬。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王道源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战友、好同志。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的革命品德、高尚情操和优良作风,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作出更大的贡献。
                宿县军分区政治部
                一九八八年一月二十二日


                IP属地:江苏15楼2024-10-11 14:13
                收起回复
                  2025-08-08 09:41: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山东朱氏军人后裔寻亲萧县王行的故事
                  10多年前,在百度看到一个任要找萧县一个叫王行的村子,那里是他爷爷的老家。我就在留言区留下了我的QQ号,说我就是王行村人,详情可细聊。
                  他加了我的号,说他现在山东(烟台还是威海我记不清了),他的爷爷姓朱,早年间参军走了,直到去世都没回来过。现在他想替爷爷回老家看看,哪怕带一捧家乡的土回去告慰老人在天之灵也行。
                  我知道萧县有两个叫王行的村子,一个我村,另一个在黄口镇那边。而我村主要是王、杜两大姓,其他的就张姓一家、卢姓两家、薛姓一家、吴姓一家,没听说过有姓朱的。
                  就打电话问家里,父亲说确实村东头有一家姓朱,是从隔壁老朱集村迁过来的,叫朱言昆(或言坤,小名小成),早年间参军走了,据说参加了抗美援朝,退伍到了大连镁矿(查了一下营口、海城有镁矿)当书记。50年代,朱还回过老家,后来再就没回来过。他的母亲和舅舅一直生活在王行,其舅马相才还在村东头当过生产队小队长。文化大革命时,朱的女儿还曾避难来王行村跟其奶奶住过一段时间。朱的母亲过世后,朱家就没有人来过了。
                  看来这个寻祖的要找的就是我村。于是我就跟那个人讲了所知的情况,他表示非常感谢。我还留下了村干部的电话,说你要去王行的话可以联系他们。他则说不添麻烦了,他只想悄悄地回去看看就行。
                  再后来,我那个QQ号因为长期不登录,密码失效被平台收回了,于是这个寻祖的朱家后人也联系不上了,不知道他之后来过王行没有。 希望看到消息能回复一下!


                  IP属地:江苏16楼2024-10-12 08:52
                  回复
                    【清二品直隶清河道段书云与萧县王氏族谱序】
                    摘自段书云为萧县王氏彭西堂族谱所作之序,作于1910年(宣统2年)。

                    咸丰同治间最知名者为济众、御众两先生,余八九岁时习闻之,济众先生和易好施,内行敦笃,(此处两字遗失)方正,人无间言。御众先生任侠饶谋略,皖寇逼萧,先生筑砦(zhài同寨),守御保卫桑梓之功尤多。古之人没而祭於社,两先生殆无愧欤!余家与王氏累世交,然余在外久,未尝睹其家乘。
                    宣统庚戊年夏,余奉讳家居济众先生之曾孙少卿以修族谱蒇(chǎn完成)事请序於余,乃受而读之,上自前明,下及近世,三百年来嘉言懿行,灿然具在。其祖若考既多作室敷菑於前,其子若孙类能堂构播获於后。周官所谓睦姻任恤,汉代所谓孝弟力田者开卷如见焉。
                    则信乎,明德之后必有达人,王氏得此,非惟一姓之美,实吾邑之光也!余故乐而为之序。
                    二品衔直隶清河道段书云拜撰
                    段书云,字少沧,萧县人,1856年(咸丰六年)生,清光绪三年(1877)拔贡。朝考后,任军机章京,后曾任广东雷阳道台,广东提学使司。民国初,曾任湖北省民政长、徐州商埠督办、国会议员等职。段家是萧县望族,有“萧城一个段、徐淮半个天”之说,在徐州南郊有一处大庄园——段家花园。段书云与其父段广灜,其子段毋怠(又名段庆熙)三代皆出仕为政府要员。
                    此序虽然应嘱之作,不免称誉之辞,然仍能得窥一丝史迹,比如所述之“皖寇逼萧”,似为捻军作乱之事;惜乎述及段王两家世交之事太过简略。
                    延伸阅读:《关于清朝和民国的萧县望族段氏》
                    文·王智科
                    民国6年(1917年)至9年(1920年)在徐州任徐海道尹的段毋怠,原名段庆熙,字子敬后更名毋怠,字芝晋。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八月三十日(农历7月27日)出生于徐州府萧县(今安徽)城里段家北公馆。祖父段广瀛是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翰林院编修。也是咸丰年间徐州八县唯一的进士,卒于河南粮储盐法道任上。父亲段书云是光绪十一年(1885年)拔贡,历任刑部司官、贵州司司长、军机章京、直隶清河道、广东高雷阳道、署广东提学使、津浦铁路南段总办。民国后曾任湖北巡按使(省长)。


                    IP属地:江苏17楼2024-10-30 14:44
                    回复
                      你说的哪个王行,俺庄南北就是王行村,俺庄是老朱集村,


                      IP属地:江苏18楼2024-11-06 11: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