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法吧 关注:465贴子:827
  • 1回复贴,共1

首愚法师:准提海会答众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入流亡所”需要三种资粮
  问:准提法门中也有观世音法门的修法,请问如何才能达到观世音法门的“入流亡所”?
  答:凡夫都在生灭心的境界中,破除心的生灭相,没有多个什麼,没有少个什麼,平坦清净,即不生不灭,“入流亡所”则是其初步入门的功夫境界。那是要能念的心与所念的咒语打成一片,能所双融、心咒合一,化掉现有身心诸相。就此目标,我经常提到要注意三方面。第一,对准提法仪轨的次第要弄清楚。第二,以金刚念诵来持咒。金刚念诵可以迅速有效地转化我们身心的业气和障结。第三,个人习气方面,也要从自己的心地上恳切下手,一定要扩大心量。一个人好比贪心重、嗔心大,自己要认得到、盯得住,发愿努力去行布施、修忍辱、重持戒。这样一步一步慢慢转化,配合准提法中整套佛法事理的了解和金刚念诵的精进,一定能够越来越能“於心无事,於事无心”,心胸变得非常宽广,人家赞叹你也好,毁谤你也好,都不放在心上。凡事,你才有一点点不满,修行就垮掉了,对人,你心中有点不痛快,佛法就别谈了,可见得“亡所”多困难。不满或不痛快就是所谓的嗔恨心,嗔恨心一起来,心就不平,心不平则气不和,老是在那边分别计较,在那边嘀嘀咕咕,这就把你的清净心给破坏掉了,还谈什麼“入流亡所”!
  “入流亡所”,简单讲就是清净的现量境界,等於是六祖慧能大师接引惠明禅师的两句话:“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麼时,哪个是你明上座本来面目?”这里六祖所直指的是一个无住生心的境界,一般人要“入流亡所”,一定从这见地(通达准提法仪轨的佛法事理)、功夫(以金刚念诵持咒)、行愿(在待人接物中观照改正自己的习气)三方面汇总起来,才能够达到。换句话说,以修持准提法来讲:方能够进入到圆满次第。要进入到圆满次第,先要“入流亡所”,而修行能够“入流亡所”,才有解脱自在的一份。
  金刚念诵可让我们加速成就
  问:持准提咒在唱诵的时候,那是什麼样的状态?应该用什麼样的心境来唱诵?
  答:用什麼样的心境来唱诵,那就看个人的智慧了。准提法仪轨所讲除了持咒,还包括多层次的观想。现以观想字来作说明,这字的观想你能把握得到,从粗住、细住到空无所住,你进去了,就到达无相光的境界。所谓无相光,就是入流亡所、能所双亡的境界,这是作字观的状态,也是行者作字观最理想的心境。以金刚念诵持准提咒,也是一样。念念空,声声无住,由这金刚念诵的加行力,可让我们加速成就,真正进入到音声海中,有时就那麼一念间忽然自己的身体没有了,甚至连大众音声也没有了,一切都提不起来,当然也不需要放下了,从中你便可得点好处。
  气机的现象证明了身心是幻化的
  问:最近静坐或念咒,气机就来了,有时走到头部,有时候好像有很重的东西,从顶门上头压下来,有时候气在里头转来转去,撞来撞去。还有一个现象,舌头很自然而然就上翘。这种情况差不多已有半年以上的时间。曾经阅读法师在普陀山闭关的禅关日记,其中也提到气机这方面的一些境界,请问我这种情况要多久才会过去?是不是正常?
  答:你这种现象还是刚开始而已。真正用功到一个时候,气到了胃,整个胃部会翻滚;到心脏,心脏绞痛得不得了;到头,头快要爆炸一样。那麼这种现象好不好?这个是色身转化的过程,你要忍受。至於舌头往上翘,这个也是气机发展的现象,不错的。
I


1楼2013-03-08 13:14回复

      这类状况,有人上根利智的,一刹那之间,他就转化过去了,中下根基的,自己的功德和智慧还要增长,往往会停摆在那里,这就要自己发大愿,坚定道心。另外,《金刚经》的般若波罗蜜多要多参究,十方禅堂的门联,上联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两忘空色相。”其意甚深,可供你在身心转化中玩味。身心的转化是转了一层又一层,化了一层又一层。虽然有这麼许多变化,但都是当体即空,幻化无常的。因此身心的转化正是有助於行者悟空之机,上根之人由之进展神速,而中下根者却往往反以为苦,多可惜呢!
      一句神咒消诸恼炎炎世道少人知
      问:初学准提法金刚念诵,念诵中曾有肺活量大概只有平常一半的经验,好像气不来,唱都唱不下去。后来有一次发现,如果金刚念诵的方式跟念诵时的姿势都对的话,可以感觉音声是整个从腹腔到胸腔一直到整个头部,由内往外产生共鸣。这时声音虽然是从嘴巴出来,却好像整个身体都可以发出声音,丹田也发热,甚至烫起来。这样对吗?
      答:没有错,是这样子的。这要不断用功,把一句准提神咒诵得很纯熟顺畅,一口气、一口气很深沉又空灵,这需很深的功夫,可使全身的神经细胞都在松放,那你在修法上就容易上路了。千万不要看轻咒语容易念,能够一句神咒持得耐烦,乃至消解业气,转化身心,那也是世上少人知啊!
      持咒好向法界行
      问:法师常说持诵咒语时,要把它持诵得很纯熟顺畅,让全身神经都松放。这方面,我颇有感受,同时也感触到愿力的重要,这点法师也常强调。当我在持诵咒语时,如果观想法界的众生都跟我一起在共修,那时候我便会更加认真地持诵,如果没有发起这种愿心,就会有点散乱的现象。因此,我觉得从您从前的开示中,蛮得受用。
      答:你这样修,可谓悲智双运。自己在念咒,观想法界众生跟自己一起念,这就是华严法界观。华严法界观是重重无尽,无量无边,让我们把窄闭的心打开来,心量无限地放大,等於启发了《普贤行愿品》所讲的“虚空有尽,我愿无穷”的菩萨心,能这样修去,自然就跟空相应,跟无量无边的法界相应。我们一般人为什麼修行不上路?小儿科的缘故,一天到晚在人我是非中转,出不了头啊!
      会通禅、净、密的准提法
      问:一般修净土法门都用持名念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土。修准提法是不是算持名念佛?
      答:没有错,也算是持名念佛。
      问:两者有什麼不同?
      答:在方法上,准提法另有几个层次的观想。并且,准提法的修持分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两部分,当你的观想真正深入的话,圆满次第可以直接透入到实相念佛。另外,准提法的念诵方式跟一般修法也不太一样,对色身转化有非常大的帮助。
      一般人习惯把学佛分成净土、密宗、禅宗等等修行路线。事实上,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心地法门,八万四千法门也都是念佛的净土法门。我们若想通了这点,那对修什麼法,心理上便没有什麼矛盾了。
      准提法是道地道地的唯心境界法门,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因此正也是念佛法门,实际上,整个佛法在告诉我们怎麼进入到法性,法性就是佛性,念佛得到念佛三昧,便能通达佛性、法性,那才是真正的极乐世界啊!所以说百千妙法同归方寸,百千三昧也都是净土,无二无别。只有净土法门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其他的法门难道就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了吗?极乐世界又代表什麼?这个地方要参。还有,阿弥陀佛在哪里啊?如何看到阿弥陀佛?你要见佛,那是要靠慧眼、法眼的。如果我们对法认识清楚了,阿弥陀佛随时可见,甚至是随时跟十方诸佛同一鼻孔出气,这是禅家的说法,但你说它是禅?是净土?还是密啊?
      严格讲起来,整个佛法一部《金刚经》讲完了。《金刚经》是道地道地的念佛法门。怎麼说呢?《金刚经》是扫相的,要扫除我们一切的执著,让我们直接契入到本性、法性中,那是真正的佛的本地风光,是禅也是净土。佛教后来常常以阿弥陀佛代表十方三世一切佛,因为佛佛道同,不是哪一个佛比较高明,也不是哪一个净土比较殊胜。佛法中一切宗派的问题,都是仁者在自生分别。
      金刚念诵有特殊的摄心效果
      问:感觉上,如有用一个字一个字来唱念咒语,那种震动感应的效果,比用金刚念诵整个连续成一片的音声,效果要小了一些。后者很容易使人进入美好的韵律感中,易於摄心。这样的体会,对吗?
      答:这是经验之谈。你这比喻也比喻得非常好,准提法强调行者要进入成片串连的音声海中,这样能较快趋近於“入流亡所”的境界,离於妄想分别。若未达“入流亡所”,也极有助於意识的清明。
      心地扫乾净就不会昏沉
      问:有时打坐坐得很好,坐坐坐,就昏沉了,不过也知道自己在昏沉,要如何对治?
      答:我们色身的障碍是蛮多的,所以天台宗的五停心观中有“多障众生念佛观”这一项。昏沉也是障碍,障碍我们的清明,修行是要让觉性清明,一昏沉,清明就被障住了。所以想到了赶快咒语一句接一句的,清清楚楚地念去。这样身心的许多障碍,包括昏沉便会慢慢消除。
      我们要把准提神咒当做一把扫帚一样,勤扫自己的心地,把自己心中的种种污秽垢染扫掉,昏沉现象也就不见了。
      怎样才易进入音声海的境界
      问:听师父的唱颂,似乎不止用了舌尖,而且用了舌根,舌根也在震动,因此可使音声与身体的共震更大一点,因此,音声海的那个效果会更好一点,请问是不是这样?
      答:金刚念诵念得好,那由音声来转化身心的效果便很大。你的音声成片如海,像波浪排荡而来,并不完全是从舌根的运用,运用舌根只是一个方法,等於一个传声筒而已,我们心灵上的观想很要紧。心灵要有般若的态度,放得开,这才是将自己带入到音声海的诀窍。然后再由这音声海展现出本地风光,空去色身,离於种种执著,与佛相应。
      ——辑录于《巍巍字灿大千》


    2楼2013-03-08 13: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