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花会1983年创办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30届。2011年11月,经文化部批准,洛阳牡丹花会升格为国家级节庆活动,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文化部和河南省政府主办。2008年,洛阳牡丹花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0年来,牡丹文化节对洛阳的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对外开放、文化、旅游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日益扩大。洛阳牡丹文化节已经成为洛阳与河南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成为洛阳与河南人民约定俗成的盛大节日。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a353a3329381f309e198da199014c67/8ae605f3d7ca7bcb0e5ccf24bf096b63f724a8fa.jpg)
牡丹文化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明亮窗口
洛阳牡丹文化节在改革开放初期脱颖而出,伴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不断发展壮大。
从“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宣传洛阳,发展经济”,到“花会搭台、经贸旅游唱戏,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再到“以人为本,牡丹为媒,文化为魂,扩大交流合作,推动科学发展”的办节宗旨;从“把牡丹花会办成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展引会、招团引游的平台,广大市民和游客的节日”,到“牡丹的盛会、百姓的节日、产业新天地”,再到“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节会品牌”的办节目标折射出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同时,牡丹节更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城乡巨大变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集中展示。
近年来,每一届牡丹文化节的主题都紧扣国家大事,2008年为“牡丹盛开迎奥运”;2009年洛阳承办“世界集邮展览”,花会主题为“邮传万家、花和天下”。洛阳牡丹文化节成了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醒目的亮点,成了彰显中国改革开放丰硕成果的一扇明亮的窗口。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85d7a1808f79052ef1f47363cf2d738/ababf2f2b21193139887f6bb64380cd793238dd9.jpg)
牡丹文化节是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的华彩乐章
牡丹文化节的举办,有力地带动了城市建设。举办牡丹节以来,洛阳每年都要集中力量完成一批“花会工程”,以便在节日期间将最好的城市设施、城市秩序以及文明礼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多年来,洛阳市把花会工程同创造良好的对外开放环境相结合、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相结合,在搞好市容环境综合治理的同时,先后建设了飞机场,改扩建了火车站,完成了一大批路桥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道路网络和各县市高速公路已经形成,对外开放设施进一步完善,洛浦公园等一大批深受欢迎的公园、绿地、水面、广场及群众休闲娱乐场所已成为城市的明珠和绿色项链。牡丹桥、牡丹大道、牡丹广场、牡丹大酒店、牡丹城宾馆等一批以牡丹为标志的建筑物,纷纷在牡丹节中应运而生,不仅突出了洛阳牡丹文化的内涵,而且增添了新的城市景观。所有目睹洛阳巨变的人们无不赞叹:如今的洛阳山青、水美、地绿、路畅,处处透出现代化都市的勃勃生机。
可以说,牡丹文化节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广大市民群众和游客的一种期待,期待着城市和生活的新变化、新发展、新气象。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今天的洛阳有了全新的解释和意味,那就是“牡丹节让城市更美好,牡丹节让城市更和谐”。
牡丹文化节是弘扬经济建设主旋律的恢宏交响
以经贸活动为主线,围绕经济办节会,办好节会促经济,是办好牡丹文化节的基础。据统计,前30届签订招商引资投资总额4846亿元;过去牡丹节经费全靠政府投入,或通过行政手段向企业集资摊派,近几年牡丹节活动主要采取市场化运作,政府仅仅投入宣传经费和政务活动经费,举办资金主要通过市场化运作筹集,企业商家与牡丹节双向选择、合作共赢。
![](http://g.hiphotos.baidu.com/album/s%3D1100%3Bq%3D90/sign=1b6705e39825bc312f5d05996eefb6c0/29381f30e924b8999f93a9156f061d950a7bf674.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