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之美,传奇人生
——————我眼里的张火丁与王君安兼谈“火丁现象”和”“君安现象”
作者:木水之因 张火丁,一个乍听起来让人觉得怪异的名字,不了解京剧的人不会知道她是谁!
我第一次从别人的口中听到这个名字大约是三年前了,尽管我早就知道如今的京剧界有一个响当当的“张火丁”,但终究无法想象她到底“火”到了何种程度。那时是在公交车上,我身旁的一对四十岁左右的北京夫妻正在热烈讨论着如何才能搞到张火丁在人民大会堂专场的戏票。我听后心中为之一震: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竟能在人民大会堂办专场,她难道仅仅是一名戏曲演员吗?!即便是这样,我也从未有过探究她的冲动。“哦,看来这个张火丁确实是挺厉害的!“我只在心中默默地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白燕升对她的专访,那期节目的名字叫“程门冷艳——张火丁”。
镜头前的张火丁是那样木讷拘谨和不善言辞,完全没有一般演员本该有的八面玲珑和巧舌如簧,她略带紧张的神情和简洁的回答搞得老白自己都觉得有些冷场的尴尬。也就是这一次,让我第一次真正的认识了张火丁。从老白的口中,我知道了一些关于她成长的故事。小时候
原本学习评剧的她一心痴迷京剧却六年屡考不中,跑遍了全国N多个戏校都没有老师要她,这种打击对于一颗幼小的心灵足以致命。从此,母亲眼里的一向活泼开朗的女儿变成了一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孩子。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的父亲看到了报纸上关于天津戏校校长的介绍,便鼓足勇气写了一封长信给该校长,张火丁学戏的执着感动了这位校长,他终于答应愿意收下她了——尽管这只是个自费旁听的名额,还是拿她的痴心和自尊换来的!我不知道那几年在天津戏校里作为唯一一名自费旁听学生的她是如何一天天度过的,但我可以肯定那绝对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因为这种煎熬我也曾有过——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伤痛。
张火丁说她自己一面对摄像机就会不自觉的紧张起来,但是只要上了妆一登上舞台,她就会立刻全心投入,她说她深知自己天生不是当影视演员的“那块料儿”。幸亏她不是“那块料儿”,不然今天广大的“灯谜”总能一饱眼福?!
“我不太会说话”“我懂得不多”类似这样的话不时会从张火丁的嘴里冒出来,态度诚恳表情严肃。每到这里,我都惊异于她的直白和真诚。在我们当下生活的这个社会里,“打肿脸充胖子”和“一桶不满半桶晃”的人是何其之多,不要说大人物皆是如此,哪怕是周围的无名之辈和贩夫走卒,放眼望去,有几个不是以能者自居的?!而她,在事业上早经到达了众人仰慕的巅峰状态,早已被戏迷公认为程派的领军人物的她却丝毫没有沉浸于自己的成就之中沾沾自喜,而是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在说自己。她是那样真实,真实的让电视机前的我都有些汗颜,同时,我也在纳闷:以她这样的性格居然能在今天国内藏污纳垢的艺术界真正的
“火”起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啊!
说实话,电视上的素颜的张火丁算不上漂亮,即便是上了妆登上舞台仅就扮相而言,她也绝对漂亮不过刘桂娟、史依弘等名角,然而京剧界里响当当的“张火丁”只有她一个,其他的旦角名家都难以与她相提并论!在别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有“唱念做打”不及格之处,而张火丁把这些缺点缩小到了她所能达到的最小化。张火丁的美更胜在她浑然天成的青衣气质,“程门冷艳”绝非浪得虚名!连她自己也说,当初的求艺之苦形成了她现在这种有些忧郁的性格,而她这性格却正符合程派凄美哀怨的特色。难怪她演的薛湘灵如此传神,这还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啊!
后来,我开始有意的收集一些关于她的信息,浏览关于她的网站,从这些信息中我对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某次演出新戏《江姐》的时候,舞台上的她因为嗓子突然进了凉风而唱坏了一句,待毕戏之后,她在谢幕前来到了舞台上为此真诚的给广大戏迷道歉,并补唱了这一段,当时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我想,真正爱她的“灯迷”们并不会介意自己偶像偶尔的差错,他们真正感动的是张火丁对艺术的执着、对观众的尊重!“512”大地震的时候北京京剧界搞义演活动,“灯迷”们痴痴地守候在电视机旁,盼望她的出现,然而没有人看见她的身影。当然,她是捐了钱的,她只是再一次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不是晚会型的演员”。在刚刚过去的鼠年年末,听说她从中国京剧院被调到了中国戏曲学院任教,这个消息令爱她的“灯迷”痛心不已,因为这样的话她登台的机会就会少之更少了。世俗的我常以小人之心揣测:莫不是她为人正直得罪了某些人吧?!但愿这只是我的小人之心,我甘愿当一次这样的小人。报纸上她在说这件事时是这样解释的,“因为校方的诚心邀请,我也愿意利用这个机会把自己所积累的东西沉淀一下。”当校方让她挑选“苗子”重点培养的时候,她说她不会去主动挑学生的,只要有学生肯愿意跟她学,她都会倾力教授的!我想,或许是当初求艺之路的艰辛让她对戏校的这帮孩子格外理解和心疼吧。一个人经历苦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苦难过后的她在别人的苦难面前袖手旁观候冷眼窃喜!
——————我眼里的张火丁与王君安兼谈“火丁现象”和”“君安现象”
作者:木水之因 张火丁,一个乍听起来让人觉得怪异的名字,不了解京剧的人不会知道她是谁!
我第一次从别人的口中听到这个名字大约是三年前了,尽管我早就知道如今的京剧界有一个响当当的“张火丁”,但终究无法想象她到底“火”到了何种程度。那时是在公交车上,我身旁的一对四十岁左右的北京夫妻正在热烈讨论着如何才能搞到张火丁在人民大会堂专场的戏票。我听后心中为之一震: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竟能在人民大会堂办专场,她难道仅仅是一名戏曲演员吗?!即便是这样,我也从未有过探究她的冲动。“哦,看来这个张火丁确实是挺厉害的!“我只在心中默默地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白燕升对她的专访,那期节目的名字叫“程门冷艳——张火丁”。
镜头前的张火丁是那样木讷拘谨和不善言辞,完全没有一般演员本该有的八面玲珑和巧舌如簧,她略带紧张的神情和简洁的回答搞得老白自己都觉得有些冷场的尴尬。也就是这一次,让我第一次真正的认识了张火丁。从老白的口中,我知道了一些关于她成长的故事。小时候
原本学习评剧的她一心痴迷京剧却六年屡考不中,跑遍了全国N多个戏校都没有老师要她,这种打击对于一颗幼小的心灵足以致命。从此,母亲眼里的一向活泼开朗的女儿变成了一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孩子。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的父亲看到了报纸上关于天津戏校校长的介绍,便鼓足勇气写了一封长信给该校长,张火丁学戏的执着感动了这位校长,他终于答应愿意收下她了——尽管这只是个自费旁听的名额,还是拿她的痴心和自尊换来的!我不知道那几年在天津戏校里作为唯一一名自费旁听学生的她是如何一天天度过的,但我可以肯定那绝对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因为这种煎熬我也曾有过——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伤痛。
张火丁说她自己一面对摄像机就会不自觉的紧张起来,但是只要上了妆一登上舞台,她就会立刻全心投入,她说她深知自己天生不是当影视演员的“那块料儿”。幸亏她不是“那块料儿”,不然今天广大的“灯谜”总能一饱眼福?!
“我不太会说话”“我懂得不多”类似这样的话不时会从张火丁的嘴里冒出来,态度诚恳表情严肃。每到这里,我都惊异于她的直白和真诚。在我们当下生活的这个社会里,“打肿脸充胖子”和“一桶不满半桶晃”的人是何其之多,不要说大人物皆是如此,哪怕是周围的无名之辈和贩夫走卒,放眼望去,有几个不是以能者自居的?!而她,在事业上早经到达了众人仰慕的巅峰状态,早已被戏迷公认为程派的领军人物的她却丝毫没有沉浸于自己的成就之中沾沾自喜,而是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在说自己。她是那样真实,真实的让电视机前的我都有些汗颜,同时,我也在纳闷:以她这样的性格居然能在今天国内藏污纳垢的艺术界真正的
“火”起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啊!
说实话,电视上的素颜的张火丁算不上漂亮,即便是上了妆登上舞台仅就扮相而言,她也绝对漂亮不过刘桂娟、史依弘等名角,然而京剧界里响当当的“张火丁”只有她一个,其他的旦角名家都难以与她相提并论!在别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有“唱念做打”不及格之处,而张火丁把这些缺点缩小到了她所能达到的最小化。张火丁的美更胜在她浑然天成的青衣气质,“程门冷艳”绝非浪得虚名!连她自己也说,当初的求艺之苦形成了她现在这种有些忧郁的性格,而她这性格却正符合程派凄美哀怨的特色。难怪她演的薛湘灵如此传神,这还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啊!
后来,我开始有意的收集一些关于她的信息,浏览关于她的网站,从这些信息中我对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某次演出新戏《江姐》的时候,舞台上的她因为嗓子突然进了凉风而唱坏了一句,待毕戏之后,她在谢幕前来到了舞台上为此真诚的给广大戏迷道歉,并补唱了这一段,当时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我想,真正爱她的“灯迷”们并不会介意自己偶像偶尔的差错,他们真正感动的是张火丁对艺术的执着、对观众的尊重!“512”大地震的时候北京京剧界搞义演活动,“灯迷”们痴痴地守候在电视机旁,盼望她的出现,然而没有人看见她的身影。当然,她是捐了钱的,她只是再一次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不是晚会型的演员”。在刚刚过去的鼠年年末,听说她从中国京剧院被调到了中国戏曲学院任教,这个消息令爱她的“灯迷”痛心不已,因为这样的话她登台的机会就会少之更少了。世俗的我常以小人之心揣测:莫不是她为人正直得罪了某些人吧?!但愿这只是我的小人之心,我甘愿当一次这样的小人。报纸上她在说这件事时是这样解释的,“因为校方的诚心邀请,我也愿意利用这个机会把自己所积累的东西沉淀一下。”当校方让她挑选“苗子”重点培养的时候,她说她不会去主动挑学生的,只要有学生肯愿意跟她学,她都会倾力教授的!我想,或许是当初求艺之路的艰辛让她对戏校的这帮孩子格外理解和心疼吧。一个人经历苦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苦难过后的她在别人的苦难面前袖手旁观候冷眼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