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左传》不可信,其次赵盾和赵朔和庄姬公主的关系值得怀疑,《春秋》里面提到庄姬公主乃是晋成公的同父异母的姐姐,而不是晋灵公的妹妹,其次庄姬在《史记·赵世家》里面提到是晋灵公的姑姑,换言之晋灵公应该是晋成公的侄子,是晋襄公的儿子,而庄姬公主则是晋灵公的姑姑(也有可能是表姑),而屠岸贾杀害赵盾全家则是因为赵盾弑君,也就是赵盾的兄弟赵穿在曲沃西郊射杀晋灵公,结果被晋国大夫屠岸贾得知,这才迫使新继位的晋景公下令杀了赵盾的全家。恐怕是赵氏孤儿另有隐情,还有就是《左传》里面关于庄姬私通赵婴则是一家之言而已。左丘明这样写无非是诋毁赵国开国的赵武子是不祥之人罢了。但是晋成公之子是晋景公而不是晋灵公,换言之,晋成公和晋灵公的父亲晋襄公才是亲兄弟,且都是晋文公重耳的儿子,而晋成公则是晋灵公的叔父,如果《史记》里面提到《赵氏孤儿案》发生在晋灵公时期,那么庄姬公主则是晋成公、晋襄公的姐姐亦或是堂姐,而晋灵公、晋景公则是堂兄弟,也就是说京剧《赵氏孤儿》里面的庄姬公主是晋灵公的妹妹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历史上的庄姬公主应该是晋灵公的姑姑。后来庄姬公主嫁给赵盾的儿子赵朔为妻,并且生子赵武,三家分晋后分别成立赵国、韩国、魏国,其中的韩厥即韩国的开国君主,史称韩献子,而剧中的魏绛则是魏国的开国君主,史称魏庄子,再加上赵武也就是赵武子,是为三家分晋,曲沃代翼后,因为晋国小宗也就是在今天的曲沃县的晋桓叔、晋庄伯和晋武公连续弑杀了在今天的翼城都邑的六任晋侯(晋昭侯、晋孝侯、晋鄂侯、晋哀侯、晋小子侯和晋侯缗)以晋国庶出取代嫡出的大宗,这就是曲沃代翼的故事,从晋武公开始,翼城的晋国嫡系被晋桓叔的庶系所取代,晋武公就是的晋桓叔的后代。然而之后的晋国国君晋献公、晋文公重耳、晋襄公、晋成公、晋灵公和晋景公都是曲沃桓叔的后裔而已。
谱系:曲沃桓叔和晋文侯是同宗兄弟;曲沃庄伯则是曲沃桓叔的儿子,是晋文侯的侄子;而晋昭侯则是晋文侯的儿子,曲沃庄伯和晋昭侯是堂兄弟;晋孝侯则是晋昭侯的儿子,对应的则是曲沃庄伯的儿子曲沃武公,并且曲沃武公成为晋君后,弑杀了后面的翼城系统的晋君晋鄂侯、晋哀侯、晋小子侯和晋侯缗等人;晋武公的儿子晋献公则是与被弑的翼城派系的晋鄂侯同辈,那个雄才大略的晋文公重耳在兄长夷吾、申生被杀后出逃,在齐国被齐君齐桓公所救并且齐桓公将自己的女儿齐姜下嫁重耳为妻,后来姬重耳诛杀骊姬、奚齐母子,晋文公成了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对应同辈是翼城谱系则是晋鄂侯的儿子晋哀侯,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对应的则是翼城的晋哀侯的儿子晋小子侯;晋灵公则是晋襄公的儿子,对应同辈的则是晋小子侯的儿子晋侯缗,此时的晋国翼城谱系已经出了五服,且曲沃桓叔和晋文侯都是晋穆侯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