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江吧 关注:717贴子:66,351

【水贴】波哥的赵氏孤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剧情简介 春秋时期晋国最强大的太尉屠岸贾,掌握着晋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三大命脉,他制造了宫廷政变, 让景公误认为赵朔正是政变主谋, 盛怒之下, 命令屠岸贾将赵氏灭族,连婴儿也不放过,程婴的冒死相救,使得赵家留下了血脉,并得以巧妙地栖身屠岸贾家。 十八年后,屠岸贾最骄傲的儿子屠越,文武双全, 是晋国政权一颗新星。但却有谣言说他并不是屠岸贾的亲生儿子,而陪读的干儿子程大业——程婴之子也卷入这赵氏孤儿的谜团中,谁才是真正的赵氏孤儿---随着最终谜底地层层揭开,屠岸贾当年对赵氏灭族的残酷血案昭然若揭,而屠越其实叫做赵武,是真正的赵氏孤儿。隐忍一生被周围人唾弃的食客程婴,在最后一刻赢得了胜利,赢得了正义。[


1楼2013-04-06 11:55回复
    因为《黎明之前》播映后开始关注波哥,不过,波哥虽然不是我的那杯茶,但在我心中却是一位优秀的好演员。
    之后的《心术》据说也很好看,不过大概因为专业原因,不能接受这样的故事。
    这次放映的《赵氏孤儿》首先是我幼年之时读春秋战国历史时就喜欢的一个故事,二是演员阵容不错,所以,我对这个电视剧留了心,只看了第一集,觉得还不错。


    2楼2013-04-06 11:59
    回复
      《史记》中的“赵氏孤儿”
        赵盾死后,赵朔袭职辅佐晋景公,屠岸贾准备发动对赵氏的攻击,大将韩厥让赵朔逃亡,赵朔不肯,说道:“只要将军答应我你不绝我赵氏后代,我死而无憾。”(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可是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个后果有多严重。屠岸贾不经晋景公允许便带着军队围攻赵朔居住的下宫,杀死了赵朔和他的几个叔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并且尽灭其族。
        而这场大灾难中,只有三个人侥幸活了下来:赵朔的夫人,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好友程婴。程婴把一个天大的秘密告诉了公孙杵臼:“赵朔的老婆怀孕了。”而赵朔妻在晋宫中躲了几个月后,终于分娩,生下了一个男婴。
        屠岸贾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便向宫中索要这个孩子。很显然,此时的晋景公已经没有任何权力可言,屠岸贾守住宫门,自己亲自进来搜索,赵朔妻毫无办法,只好行了一步险棋,她把男婴夹在胯下,祷告说:“如果天要灭赵氏,你就哭吧,如果天不想灭赵氏,你就别哭。”一顿彻底的搜查后,屠岸贾只看到了一旁默默伫立的赵朔妻,却没有搜到婴儿。屠岸贾认为孩子肯定被偷偷转移走了,便向城外搜去,这样赵氏母子才得以幸免。
        程婴得知此事赶快找来公孙杵臼商议。公孙杵臼突然对程婴发问:“抚育这孤儿成人与死,两者哪件难?”(立孤与死孰难?)程婴回答说:“死容易,抚育孤儿难。”公孙杵臼坚定地说:“那请你承担难的那件事,我去承担容易的,让我先死去吧。”
        二人找了一个婴儿,将其穿上赵氏孤儿的衣服……一切安排妥当后,程婴突然向参与这次杀戮的将军告密:“谁能给我千金,我马上把孩子的藏匿之处告诉他!”这些将军非常高兴,最高兴的当属屠岸贾,屠岸贾马上拿出千两黄金给了程婴,程婴二话没说带着这些叛乱的军人到了公孙杵臼的家门前。
        公孙杵臼见到程婴便破口大骂:“程婴你这个小人!当初下宫之难你没死,口口声声说要与我好好抚养赵氏孤儿,今天又把我卖了。你纵然是不能抚养孤儿,又怎能忍心出卖他呢!”说完公孙杵臼抱起孤儿大哭道:“天哪天哪!这个孩子有什么罪?请你们放过他吧,只杀我公孙杵臼就可以了。”
        这出双簧演到这个程度怕是没人会相信此中有诈了,而公孙杵臼最后的那次求情也是一种忏悔,虽然死的不是赵氏孤儿,却也是个无辜的孩子。可是那些将军们没有给公孙杵臼留下这个希望,杀死了公孙杵臼和这个可怜的婴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已死,皆喜,赵氏孤儿就这样被留存了下来,被程婴藏匿在了山中,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赵武。
        晋景公十五年,晋景公突然病了,韩厥把一切实情和盘托出。当年参与杀赵氏的诸位将军来问安时,都被韩厥的人拿下。不久赵武率军攻打了屠岸贾,屠岸贾就此被灭了族。
        赵武成人后,程婴辞去公职,向诸大夫辞行,然后告诉赵武说:“当年你家遭遇大难,我没有死,就是因为要抚育你成人,今天这个愿望达到了,赵家也复位了,我有脸去见赵朔和公孙杵臼了。”赵武哭着对程婴说:“您怎么能忍心离我而去呢?”程婴说道:“公孙杵臼把生的希望留给我,他自己选择了死,就是认为我能把你养育成人,今天事情办完了,我也该履行我之前的承诺了。”说完,程婴就自杀了。《史记》上称:“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5楼2013-04-06 12:48
      回复
        这是我一触剧荒之后看的第一个连续剧=_=波叔绝对的演技派!
        话说我看了也好喜欢屠岸贾啊,他俩的对手戏最给力了!更新到三十多集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3-04-06 12:48
        收起回复
          人们的猜疑 为何存在如此差别
            为什么同一事齤件的历史记载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有人对史籍所载“下宫之难”的有关资料进行考辩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史记》所谓“赵氏孤儿”之说,虚构的成分很多。
            其一,所谓“赵氏遗腹”的史实不足为信。
            《史记》对赵朔着笔不多,但赵盾死后,赵朔承袭了他的职位。晋景公三年,赵朔以下军统帅的身份与楚国作战,其政治地位仍高于赵同、赵括、赵婴兄弟。此后,史料对赵氏家族的记载中便没有了他的消息,可能是英年早逝了吧。而后,这才有赵婴与赵庄姬通奸的说法。照此时间间隔推理,景公十七年赵庄姬不可能怀有赵朔的遗腹。而另据《左传》记载,“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国语.晋语九》亦称赵武“从姬氏于公宫”。可见,“下宫之难”时赵武年幼,跟随母亲依舅父(晋景公)而居。如此说来,“搜孤救孤”以及公孙杵臼、程婴的相关记载也就不足为信了。
            其二,《史记》载“下宫之难”诛杀的范围明显有误。
            屠岸贾为追究晋灵公被杀一案,“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皆灭其族。”这里,并没有提及弑君的主凶赵穿以及同为卿大夫的赵旃家族。而《史记》、《左传》均言当时诛杀的只是赵括、赵同兄弟家族。《左传》载赵婴与赵庄姬通奸,死于鲁成公五年(前586年)。赵朔具体的死亡年代虽无从考证,然赵婴得与赵庄姬通奸,说明当时赵朔确已死了。如果“下宫之难”发生时赵婴、赵朔叔侄均已故去,那么《史记》记载存在的漏洞就很明显了。
            《左传》鲁宣公十二年(晋景公三年,前597):“赵朔将下军,栾书佐之”。
          《左传》鲁成公二年(晋景公十一年):“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
          杨柏峻注:“此时赵朔或已死,故以当时下军佐栾书升任。”
          《春秋》鲁成公四年(晋景公十三年):晋赵婴通于赵庄姬。(“庄”即为赵朔谥,赵
          朔此前已死。赵婴是赵朔叔父。)
          《春秋》鲁成公五年:原、屏放诸齐。婴曰:“我在,故栾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忧
          哉,且人各有能,有不能,舍我何害?”不听。(赵同、赵括流放了使宗族蒙羞的赵婴
          。)
          《春秋》鲁成公八年:“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
          《左传》鲁成公八年:
          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征。六月,晋讨赵
          同、赵括。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
          者其惧矣……。”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注:原、屏即赵同、赵括,武即赵武,成季、宣孟即赵衰、赵盾。)
          赵朔之子赵武安然无恙,所谓赵氏族诛,实际上是指赵同、赵括两个支族的被杀。韩厥
          “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一语,是指赵氏没有嫡传的继承宗长,并不是说他们没
          有子孙留世,起码他知道赵朔之子赵武尚存。赵武之孙赵简子时曾击败邯郸大夫赵午,
          而赵午即赵氏另一支族赵穿的子孙(孔颖达《春秋左传注疏》),此事亦证赵穿一支没
          有受到“族诛”的影响。
          可见,赵氏族诛并不是赵氏整个家族的全部被杀,而遭诛难的是赵氏嫡传正宗一支,从
          而宗长空缺,直到赵武出任宗长。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3-04-06 12:48
          回复
            其三、《史记》关于下宫之难发生的时间(晋景公三年,即前597年)互相矛盾。
              同出于司马迁之手的《晋世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均明确记载,该事齤件发生在晋景公十七年(前583年)。《左传》的相关记载也与此相同。晋景公三年之后的许多历史事齤件,赵氏多有参与。如晋景公六年(前594年),“晋侯使赵同献狄俘于周。”鲁成公五年(前586年)赵婴与赵庄姬通奸,被赵括、赵同兄弟放逐;晋景公十二年(前588年),晋始置六卿,赵括、赵旃皆为卿。由此推断,“下宫之难”不可能发生于晋景公三年。
              其四,关于赵武复立的时间。
              《赵世家》、《韩世家》皆称“下宫之难”发生在晋景公三年(前597年),过了十五年即景公十七年(前583年)又复立赵武。但《春秋》、《左传》、《晋世家》与此记载截然不同。《晋世家》景公十七年记载:“诛赵同、赵括,族灭之。韩厥曰:‘赵衰、赵盾之功岂可忘乎?奈何绝祀!’乃复令赵庶子武为赵后,复与之邑。”《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晋景公十七年:“复赵武田邑。”可见赵氏族诛与复立赵武的时间间隔并不遥远。也可以证明当时诛杀的确为赵同、赵括家族。作为晋景公外甥的赵武,随母亲一起生活在宫中,似乎没有受到此事的波及。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3-04-06 12:49
            回复
              看呀看呀。。。我爸妈天天看。。。我要上早班也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04-06 12:52
              回复
                为什么我看了半集就果断弃剧了呢??我发现我现在看电视完全没有耐心,而且又是一个如此熟悉的故事;演员的表演也是中规中矩,毫无期待感啊。。。
                顶锅盖,大家轻拍


                10楼2013-04-06 12:55
                回复
                  水一水~嘿嘿。。看到我的姓了。。差点被灭门呢。。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04-06 14:10
                  回复
                    额,只看过葛优的电影版,是不是一样的故事?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04-06 15:07
                    回复
                      好久不见你咬文嚼字研究史书了。
                      导演阎建钢目前置顶微博就是这个---
                      【对自己而言,《赵氏孤儿案》是我的静心之作,敬心之作,精心之作。一生只有一次面对这部经典的机会,唯有如此】
                      断断续续看过高CC的楚汉,感觉整体比新三下了不止一个档次,于是对古装剧。。。。。。
                      即使赵孤是孙淳&吴秀波对手戏,原本也没打算看。
                      但自从关注了阎导演围脖,看到他关于赵孤的很多讨论,就先看了那个超长片花。
                      程婴城墙摔子那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呼太震撼了!吴秀波瞬间V5!所以果断跟剧。
                      然后,又正好看了【北京西雅图】,就觉得他的演艺生涯上了一个新台阶。


                      IP属地:辽宁15楼2013-04-06 17:29
                      收起回复
                        这部戏真的很不错。这段独白非常经典-----
                        转 李星文 围脖
                        #赵氏孤儿案#的“吴秀波7分钟”:程婴献子前夜的对话。婴儿无语,其实是独白。一个父亲的疼惜,惨伤,不忍,无能为力,痛彻肝肠,如波涌,如鼓擂,如裂帛,如石碎,滚滚而来不忍卒看。这是全剧的HighC所在,是为人父母者不能承受之重。或也是吴秀波来日争夺视帝的压舱石。 看哭了。


                        IP属地:辽宁16楼2013-04-07 10:13
                        收起回复
                          《赵氏孤儿》是中国传统戏剧文化中至今仍备受关注的几个热门题材之一,于是,有人把这出戏和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志远的《汉宫秋》并称为“元曲四大悲剧”,王国维更是认为这出戏和《窦娥冤》一样“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它之所以受关注因为这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具悲剧力量的一部。然而,何谓悲剧?人物的悲惨命运?人物的悲壮牺牲?
                          其实在元曲中,程婴和公孙是找了其他人的孩儿摔死,公孙为了保护他人的孩子被屠岸贾的士兵杀死,可是到了现代,却被改成程婴摔死自己的亲生孩儿,是为了更体现戏剧中人性的挣扎?人性的搏斗?人性的选择?人性的反省?在这过程中程婴的人格魅力被无限放大。
                          所以我们的这个程婴不再是千里走单骑,忠义传千古”似的英雄,也不再是口口相传,百姓爱戴的忠良化身。他只是一位医者仁心的医生。他出于善良本心作出“救孤”的承诺,直至自主选择献出亲子。
                          随后就是不可回避的“复仇”难题。其实一个自小未受亲生父母养育之恩的孩童,如何对敌人能有复仇的观念?一个没有切身之痛的人如何能改变自己的本心想要复仇?所以这个复仇只能是程婴强加于赵武的,也许可以换一个思路:其实更有复仇原动力的人是程婴,他亲身经历了仇恨,他亲眼看见了仇恨,他直接体验了仇恨;也就是说真正给赵氏孤儿洗脑的是程婴本人,想要复仇的也是程婴本人。
                          如从医者仁心的角度来说,程婴应该放弃复仇,带着孩子远离杀戮,但是从史记一直到最近的赵氏孤儿案都未能这样安排。所以,我觉得程婴这个角色很矛盾。


                          17楼2013-04-07 10:59
                          回复
                            不用特意艾特我~~~~色风就不要为披着羊皮的狼做开脱了好吧,瞅着你这个头像真是可恶的很,考虑换一个?
                            你知道大多数人还是感性居多,so最感动人心的肯定是不完美的人。
                            当然,心动过后静下心时我们要考虑这个不完美的人的缺陷在哪里。研究明白后,会一边吐槽他的不完美,一边继续喜欢;或者按照自己的想象来美化来他,于是愈发喜欢。
                            所以,你为次次坚持不懈的写文,英雄气概的有,搞笑颠覆的也有。反正,你笔下的次次好像已经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了吧。
                            不过我总觉得,太过完美的人是用来膜拜而不是用来爱的。所以,我可以因为那谁继而爱瑜,但终究瑜不是我的初始原动力;这一点与你不同,你可是最爱史册记载的那位完美的公瑾。
                            矛盾里产生真实,我爱这种矛盾,人性本来就是复杂的。如果不这样安排剧情,程婴会有那么感人?一个经典艺术人物,需要无数的润色加工,需要无数的情节来烘托,这才会打动人心。悲壮的悲剧,怎么能用一个【其他的孩子】来体现?而且,赵孤主要突出体现的是程婴的【忠义】,而不是他的【仁义】。二者不能两全时,他会选择哪个?或者说,是当时的统治阶级需要哪个?所以关羽永远是最受追捧的代表, 有谁还知道他的本来面目?
                            矛盾的人性最好看了,比如萧峰。你不喜欢矛盾吗?总是侠之大者的很累的


                            IP属地:辽宁19楼2013-04-07 12:1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