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吧吧 关注:750,465贴子:18,573,921

详细解读《一样的月光》和黄绮珊版本,浅谈饕餮盛宴与速食快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4-08 09:02回复
    大家从多个访谈节目中都看到了黄绮珊受苏芮和邓丽君的影响之深,第一次登台演唱就是苏芮的《明天还要继续》,等等,听过她唱的《洒十倘卖无》非常棒,在这个平台上她也曾唱过苏芮的另外两首《跟着感觉走》和《牵手》,在《天天向上》好像还唱了几句《是否》, 这首《一样的月光》和《回来》一样是很少有人敢碰的,但是整曲比《回来》的爆发力要求更高,要唱出层次感和力量、内容和气势、虚无和苍凉到极致水准简直是个问题,况且还有原唱的苏芮在先。
    也许因为自己被黄绮珊版《一样的月光》超强感染力包围得不能脱身,那种感觉久久不散,仿佛打在心上的一记烙印,依然弥漫着烟幕浓浓的伤痛,黄绮珊带给我的那种振憾力和攻击性有如一股强大的狂流,汹涌澎湃,激荡丰盈。
    黄绮珊再次用她从肺腑深处发出的声音和灵魂蕴藏的丰沛情感撼动了我,就像她最初来到这里时所言,唱人生,她是用生命在歌唱,每一个音符都是在她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内涵自然而然酝酿选优后传达出来的。


    3楼2013-04-08 09:05
    收起回复
      这首的配乐非常唯美,纯钢琴奏响第一个音符,舒缓、哀伤的大提琴忧郁而不情愿地跟上,一声突变的节奏拉起兄弟姐妹器乐,人声在以提琴为主角的纠葛中喷涌而出,坚定有力地以倒叙的方式直入歌曲,变与不变的时间与空间给人们的无奈感,“一样的笑容,一样的泪水,一样的日子,一样的我和你”。
      大提琴再次踏着缓慢的节奏忧怨哀婉地陪伴着人声回到记忆里,“什么时候儿时玩伴都离我远去,什么时候身旁的人已不再熟悉,人潮拥挤拉开了我们的距离,沉寂的大地在静静的夜晚默默地哭泣,谁能告诉我,谁能告诉我,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这一段黄绮珊唱得非常投入到位,无论情感传达和声音控制,情绪在淡淡的诉说里弥漫,意境在层次的淅近中延伸,特别是复返这句“谁能告诉我,谁能告诉我,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时不重复前面的茫然,在声音由轻弱到透彻的变化中将歌曲的意蕴小小升级。
      在强节奏的乐声中小提琴精致而细腻地缠绵着人声,“一样的月光一样的照着新店溪,一样冬天一样的下着冰冷的雨,一样的尘埃一样的在风中堆积”,这几句黄绮珊用先留白寥落后激进凄凉的方式表达出深厚凝重、苍桑渺远的情感内在变化,唱得真是绮丽无比,无论声线还是气息,用耳机听细节了你会惊叹不已。
      之后怒诉般的“一样的笑容,一样的泪水,一样的日子,一样的我和你”,有金属摇滚的悲观和虚无,还有流行音乐特有的华丽和消解,特别是复返的部分,嗓音的苍劲潇洒,坚定有力,尾音能保持到最后还是一样的量,不虚不减,这样的难度演唱和这样高品质的声音,我禁不住感叹华语乐坛舍我求谁!
      两个吉它乐手左右其两边,两边的乐声是人声高潮后的渲染和衬托,在延续中用来平复意境和气势,之后第二段开始,“什么时候蛙鸣蝉声都成了记忆,什么时候家乡变得如此熟悉,高楼大厦到处耸立,七彩霓红把夜空染得如此俗气”,这一段的节奏与前一段是不同的,而且后两句用哭腔法呈现那份落漠,仔细听歌的就知道,这也是我赞韩国编曲的最重要的一点,非常注重节奏,一直我不屑于华语乐坛不管节奏只为深沉的编曲,其实这样不仅没有兴奋点和律动感,而且情感的切入点因为相同于前段而无法感受不同变化带来的丰富音色和激荡情绪。但是我要说的是这样的编曲对演唱者是非常难的,因为一直都在变,转音、转调、变奏的情况下如何掌控声音强弱和尾音控制、以及真假声的自由转换,这对于技术的要求非常高。
      再次进入质问的这一段“谁能告诉我,谁能告诉我,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两次重复的呐喊式质问比较第一段的这部分,无论在演唱还是气场都是不同的,首先歌者的态度与前面那次不同,你看看黄绮珊的肢体语言,再有声音和节奏与前面的不同,你听听她的气息运用,这一段明显比之前在气势、力量、声场、情绪都在升级中将歌曲的意义骤增加深。这节第二次复返到“改变了我和你”由升又降回到缓和的倔强点,为承接后面紧跟上的重复句“一样的月光一样的照着新店溪,一样冬天一样的下着冰冷的雨,一样的尘埃一样的在风中堆积”,这一句的重复非常的让人有感觉,那种看似轻缓的背后藏着极强的狂放不羁,为后面升调重复“一样的笑容,一样的水,一样的日子,一样的我和你”两次做了极好的铺垫,这两次升调的重复演唱,唱得我坐都坐不住,从沙发站起来,那种耸然的感觉,记得我曾经第一次听到Whitney Houston的《I Have Nothing》有过这样的情景。
      之后在乐声的强势打扰中用一句拉丝式长音“一样的笑容”果断结束。


      4楼2013-04-08 09:06
      收起回复
        黄绮珊像一个高贵冷艳的女王,抛弃比赛的讨好度,不在乎年轻一族对于该曲的陌生(传唱度和理解力),只有她灵魂深处对音乐的爱与敬意,站在这样与选曲不合宜的平台上,用无视娱乐只有音乐的坚定信念,为我们送上了这样的饕餮盛宴,这首歌的高音和气息是非常难以把握和掌控的,需要歌者拥有持续的爆发力,不是一句、两句、一节、两节、一段、两段的事情,而是整首歌曲的高音和爆发力在跌荡起伏中不断地回旋推进,没有停顿和迟缓的空间,每一小节的歌词都需要在一气呵成中完成,紧跟着就被器乐送到下一节。黄绮珊坚定有力地以倒续的方式唱响序曲后,第一段又是用如此细腻的情感,将回忆的无奈感表达的极尽无助,因为歌曲的意义,后面的表达必须用这样汹涌的方式,有人说后面音太高了,太猛了等等,后面就是在前面的忧郁和迷茫后对现实的批判,现实是残酷无情的,“究竟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变与不变的不协调、不和谐给人们带来情感的落漠,发展拉大了人与之间的距离,即使现在我们也有同样的的惆怅,背井离乡的奔波、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不成比例丰富的困惑,人情之间的冷淡与疏离等等,所以不谈歌曲的主题在声音中依然能够感受到一位伟大歌者从灵魂深处用声音表达出的那份丰富的精神内涵。
        再听她的《酒般的记忆》、《月光下的海》,是这样的气势吗?不同的歌曲总是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对比她唱过的歌曲,她的呈现真的是如此的丰富和精致。
        黄绮珊版《一样的月光》让我更加感受到摇滚有着更实质的内在哲学,她把自己的灵魂与作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黄绮珊真正让我看到了华语乐坛的希望和惊喜,一直以来,总是无奈地将听音乐的目光转向欧美,追逐着遥远而绝然的听感和明星,在距离和迷失、偏执、不屑的冷漠中惨淡地寻找,直到淅行淅淡地找理由不听人声,偶尔在中国古典音乐中小憩,早已不再年轻的心在忙碌中淡然地想起音乐之事。


        5楼2013-04-08 09:08
        收起回复
          也许在娱乐充斥的缤纷世界里,人们不再需要殚精竭虑,没有痛不欲生,没有精神抚慰,它甚至可以把人们的智力消耗降低到几近为零。这样的速食快餐,更适合浮躁的大众心态,因为越是粗糙、浅表的歌曲,越能够刺激人们的随意和浮躁情绪,人们所感受与记忆的往往是一种场景、一种情绪、一种奢华、一种刺激。
          所以音乐也有为俗世和为精神之分,前者是利益最大化的迎合市场,后者是对人类精神高度的表现,前者是向市场和听众趣味的妥协,后者是创作、演绎者和听众心灵世界的挺进。《一样的月光》就是后者。享受并消化这样的饕餮盛宴是一种幸福。


          6楼2013-04-08 09:09
          收起回复
            我抢个沙发


            7楼2013-04-08 09:10
            收起回复
              感觉楼主说的真好,看楼主的文章,有强烈的想再听这首歌的愿意,但当听的时候,感觉唱得不如你说的好。


              IP属地:河北9楼2013-04-08 09:14
              收起回复
                想和黄绮珊分享一句话——坦然接受生活对你的馈赠吧,无论是好的或是坏的


                10楼2013-04-08 09:19
                收起回复
                  楼主写的很好,这电影我都没看过,但看故事情节很感人
                  再谈黄妈唱的:这歌的低、中音确实比原唱差太多,高音可以跟原唱一拼甚至超越原唱。无怪乎黄妈称为高音女王,黄妈有些歌低中音很不错如等待、离不开你等,但有些歌低中音真的很不好听,一样的月光,感觉黄妈很不愿意唱低、中音,里面有点不耐烦的情绪


                  11楼2013-04-08 09:19
                  收起回复
                    LZ 不太厚道。
                    黄妈唱得感觉不如原唱。。 特别是感情投入少了些!


                    12楼2013-04-08 09:21
                    收起回复
                      楼主真是用心的感受呀,我也很同意你的观点


                      13楼2013-04-08 09:28
                      收起回复
                        黄妈演唱所传达的讯息需要静下心仔细聆听,细细体会


                        14楼2013-04-08 09:31
                        收起回复
                          音乐 本就应该从 平静 细腻 到 极致狂噪 再回归平和。


                          IP属地:湖南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3-04-08 09:37
                          收起回复
                            顶个


                            17楼2013-04-08 09:53
                            收起回复
                              歌是唱给知音的,这句话是真理。对于音乐欣赏而言,也的确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因为自身的音乐修养决定了一个人对于一首歌的欣赏程度。
                              如果一个人只习惯于听口水歌,听偶像歌手唱歌,你让他去欣赏和理解水平更高的音乐实在是强人所难。不要奢望于他能听出歌曲的层次感和歌手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故事,更不要奢求他可以听出歌手所运用的技巧。中国大众整体的音乐欣赏水平只能达到这个高度,所以只能说对于一首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与听歌人的耳朵有关。


                              19楼2013-04-08 10:0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