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907,540贴子:12,223,049
  • 5回复贴,共1

【曲阿小将】你怎么看?——————转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慈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於是解散。


1楼2013-04-10 17:10回复
    出自:《三国演义》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太史慈踊跃曰:“此时不捉孙策,更待何时!”遂不候刘繇将令,竟自披挂上马,绰枪出营,大叫曰:“有胆气者,都跟我来!”诸将不动。『惟有一小将曰:“太史慈真猛将也!吾可助之!”拍马同行。』众将皆笑。】事迹:助太史慈抵挡程普等十二骑。


    2楼2013-04-10 17:10
    回复
      2025-08-07 13:40: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下面笔者对上述八种情况逐一进行分析。第一种情况不可能,程普、黄盖、韩当三人追随孙策之父----江东猛虎孙坚多年,经验何等丰富,程普后为江东水军副督都,黄盖曾向周瑜献火攻计,后与周瑜施苦肉计,成为赤壁之战的重要一环。均表现出智勇双全,不可能判断不出太史慈的诱敌之计。太史慈虽是临时想出的计策,但程普等人一定会提防太史慈抓住孙策年轻气盛的弱点,预先设伏,将之诱入包围圈,一举擒之。因此程普等人一定会紧紧跟随孙策,不可能在原地傻等。第二种情况不可能,纵观三国,魏蜀吴三家忠诚度最高的首推东吴众将,不但一个个忠心耿耿,而且很能识大体顾大局,不会因一己之私而坏大事。虽孙坚战死未留下任何遗言,但程普、黄盖、韩当等宿将依然主动承担起托孤重任,尽心竭力辅佐孙策;周泰、蒋钦二将新近加入,观其后期表现,忠勇亦不逊于江东老将;宋谦后来是孙权的侍卫,为救孙权奋不顾身,不幸遇难,也是忠勇可嘉。因此,让主公去浴血奋战,众人袖手旁观的可能性也不存在。第三种情况不可能,前面己经提到东吴众将忠心耿耿,识大体顾大局。孙策要去参拜汉光武庙,张昭曾出言阻止,孙策虽年轻气盛,但并非有勇无谋,不可能不知此行的危险程度,仅带十二骑必为忠臣悍将,观其后收服太史慈的表现足以证明孙策有知人之明,不大可能带一个间谍去执行如此危险的任务。十二骑最后全部赶到也可以排除有人叛变的可能。第四种情况不可能,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未提及太史慈、孙策骑的是宝马(如的卢、赤兔);二将从马上打到地上时,太史慈的马跑的不知去向,凭这一点就可以认定太史慈的坐骑只是一般的战马,决非宝马良驹,而太史慈既非宝马,孙策一定也不是宝马,不然就会提前上演关羽诛文丑的一幕;二将且战且走,速度一定不如程普等人全力追赶。因此决不可能追不上。第五种情况不可能,太史慈并非事先设伏,只是临时拍脑袋想出的计策,骑的又不是宝马,既需防备马失前蹄,又需孙策从背后暗算,只能选择较宽阔、适合战马奔跑的路走,不大可能选择崎岖山路。有了这些依据,虽然太史慈对地理比江东众将要熟,但是要想甩掉程普、黄盖等老江湖决非易事。第六种情况不可能,看看后来诸葛亮舌战群儒时江东众将的表现就知道这些名将多数既拙于言辞,又没有善听的耳朵,且个个忠心耿耿,护主心切,恐怕没有这么好的耐性听一个无名小卒说教。第八种情况,书中所描写的神亭岭只是一个山丘,显东西走向的山脉。岭的东面是神亭村委的白塘村,岭南是石马村,岭西是茅麓茶场九工区和彭城村,岭的北边是茅东村。假设古代地形与现代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暂且排除曲阿小将利用地形阻挡追兵的可能性。下面附带神亭岭一带卫星图片,有兴趣的可以放大查看。
      卫星地图[1]如果排除其他七点,第七种可能就是最靠谱的一个,从而得出题目中的那个惊人的发现,曲阿小将有可能是一位被埋没的盖世猛将。


      5楼2013-04-10 17:12
      回复
        飘过


        IP属地:吉林7楼2013-04-10 17:12
        回复
          下面再谈一些本人想到的零碎的小问题:1、曲阿小将武艺盖世无双,未什么没有展露头脚?有可能是刘繇不识货,看太史慈在刘繇帐下的待遇就可见一斑。最大的可能性还是曲阿小将看破红尘,淡薄名利,深藏不露,正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2、曲阿小将是个什么样的人?曲阿小将有勇有谋,有胆有识。武艺高强自不必说,智谋亦不逊色。当孙太二人离去时,程普等十二将必要跟随,在不知曲阿小将武艺之前,必然不会把他放在眼里,追赶主公要紧。曲阿小将的坐骑未必是宝马良驹,就算是,在一片开阔地上也很难将十二骑尽数拦住 ,顾此失彼,坏了太史慈的好事,只能是抢先据险,并且亮出一手绝技,镇住东吴十二将,使得十二将只能围住自己大战而不敢离去,不然个个有性命之忧。太史慈听说孙策探看营寨,便披甲上马,招呼众将同往却无人应声,只有曲阿小将挺身而出。要知道孙策虽是初出茅庐,但手下的程普、黄盖、韩当等将可是成名己久,这份胆气更胜文鸳单骑退魏兵(文鸳当时面临绝境,必然激发更大斗志,超水平发挥;而曲阿小将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份敢于只身涉险的勇气,实在可贵)。 曲阿小将不但胆气豪壮,而且对自己的实力很有自信。曲阿小将的地位仅是 一员末将,恐怕没有机会跟高手过招,有可能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但经过分析,发现曲阿小将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论据如下:(1)只身陪同太史慈勇斗东吴众将,如无自信肯定会再招乎几个同伴前来助拳。(2)太史慈、孙策二人离去时,曲阿小将面临独当大敌的危险境地,却没有吓得两股战战,落荒而逃,而是稳住阵脚,岿然不动。(3)如果曲阿小将对自己的实力没有自信,那么面对江东十二上将,最佳的选择是出其不意痛下杀手,拣弱的先干掉几个再说,以其武力的绝对优势,做到这一点易如反掌,而事实上东吴众将个个全身而退毫发无损。3、曲阿小将去向如何?笔者认为神亭岭一战后曲阿小将应该是退隐江湖或另投它处继续做小将了,而不大可能回到刘繇账下。原因是,一方面经过神亭岭一战刘繇己知账下众将仅 太史慈是孙策的对手,大敌当前无暇顾及太史慈的违抗军令私自出战之罪,而曲阿小将则不然,实力深藏不露,为整肃军纪,刘繇极可能要重罚曲阿小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还是逃掉的好;另一方面孙策评价太史慈是“真丈夫也”,最重信义,得曲阿小将相助,必然感激不尽,就算刘繇不识货,也应 该向后来的孙策推荐曲阿小将,违背了曲阿小将置身世外的处事原则。4、曲阿小将与太史慈交情如何?应该不差,而且很可能太史慈知道曲阿小将的本领。如若不然,虽然曲阿小将有可能是受太史慈敢于孤身涉险的勇气感动而出手,但太史慈可不知道身边还 有这样一位万万人敌,尽管孙策有可能逞血气之勇紧追不舍而中诱敌之计,而太 史慈却不敢肯定曲阿小将有本事阻击江东众将,倘被程普等人很快追上,则诱敌之计成为泡影。最大的可能性是,太史慈与曲阿小将交情莫逆,对他的武艺和处 事原则十分敬仰,自觉为其保守秘密;而曲阿小将也钦佩太史慈是个英雄,有心相助。太史慈不得刘繇重用,得知孙策前来,早生去意,但又不愿主动屈就,当这个好机会从天而降时,太史慈与曲阿小将一路商定,分工明确,太史慈用尽浑身解数,搏得孙策的钦敬,而曲阿小将则挡住江东众将,为了使太史慈顺利投靠孙策,曲阿小将手下留情未伤一人,估计时间差不多了,孙策己经有了英雄惜英雄中有意留下的一个伏笔。因为该章节着力描写太史慈的胆勇,为何不写太史慈孤身独战孙策十三骑?又或数十将校随太史慈前来,一见孙策勇武众将威风,吓得四散奔逃,只留太史慈独当大敌(很象文鸳单骑退魏兵)?《三国志》中仅用廖廖 数十字描写这一情节,基本不存在这个疑问。本人文学功底甚浅,参不透罗老先生的本意,愚以为最大的可能是他老人家既尊重了史实又有意留给后人无限暇想 的空间。还请高手赐教。


          8楼2013-04-10 17: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