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房产吧 关注:83贴子:178
  • 0回复贴,共1

打工难圆市民梦,城市只养有钱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农民工自身对市民化怎么看?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有哪些?4月1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历时半年进行的专门调研报告称:过半农民工想当市民, 城里房价高成最大困难,约有13.71%的农民工选择“我们根本不属于这里,迟早要回去”。(2013-04-12 人民日报)
为什么过半农民工想当市民?自然是因为农村不如城市里好。农民苦、农活累,人往高处走,谁愿低处回?只可惜,他们忽略了自己是吃青春饭一族这一事实,有力气为城市创造GDP时,城市会要你,等没有力气了,城市可不会要你没钱人。
不是嘛!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壁垒被打破,近1.6亿的外出农民工在城镇打工,成功实现了职业的转变(非农化),却无法实现身份的转变(市民化),在社会中形成了有别于农民和城市居民的第三类群体。
虽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全覆盖。但我们知道这只是写在报告中,是一个美丽的梦,距梦圆还差得太远太远。以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3%的政绩看,就是“夹生”的,低质量的: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33%,大量农民工在城镇居住,但真正完成华丽转身的却只有极少数人。
明眼人都清楚,时下之中国,不仅打破城乡二元制的户籍藩篱难,就是改变一些人的观念也很难。在好多官员心里,只知道企业缺人时想起农民工,但农民工需要的均等公共服务,却压根不想解决或无力解决;他们两眼只看到农民的地,赶农民上楼,却将农民、特别是农民后代的生存置之脑后。一些城里人对待农民工也是“二元态度”:他们在乐享农民工提供的种种便利舒适的同时,公交车上辱骂甚至驱赶农民工,餐厅张贴“禁止农民工在此用餐”的告示等丑剧不时上演。在他们看来,当年农村对城市的牺牲和支持是理所当然的,如今农民到城市里抛洒汗水、创造剩余价值也是应该的。而对于农民工要求市民化,一些官员却积极性不高,一些市民也不够包容。
而如果农民工的权利和幸福得不到尊重和保证,那再快的城镇化也只是一个繁荣的数字。怎么办?课题组的报告认为,首要任务是破除二元制度障碍,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五项公共服务。即子女教育、居住、医疗、养老保险和精神文化生活。课题组特别强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工的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
由此想来,那些约有13.71%的农民工选择“我们根本不属于这里,迟早要回去”想法的农民工倒是务实的,聪明的。与其将青春奉献给城市后再被抛弃,倒不如趁着年轻在老家创一番事业,凭着自己的能力缩短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与城市居民的距离。这虽然难,但却更实际。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 邱海昌


1楼2013-04-15 11:1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