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教寺吧 关注:223贴子:766
  • 3回复贴,共1

魏欣:“兴教寺事件”的警示 勿滥用历史的遗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源:http://fo.ifeng.com/special/baoweixingjiaosi/pinlun/detail_2013_04/12/24154547_0.shtml
莫高窟外,宕泉河旁,沙漠中的几座高僧灵塔屹然傲立。一个世纪前,王道士那冰冷的铁锤,砸碎了绵亘了几个世纪的璀璨文明,唯留下这片朔风中的悲凉的塔影。
宛若对影成。一个世纪后,今日的长安城外,少陵原畔,玄奘大师的灵塔遗迹,即将面临同样的命运--那份留给后人的文化遗赠,那片留给生命的仰止之处,即将被夷为平地几亩,即将被栽满无情草木,即将化为漫天的历史尘埃,悲鸣这个将民族记忆掏空的时代。
憨山大师有云:“天下丛林,为十方衲子行脚者之传舍。以万里云游,吊影长涂,而莫知所止,故望一丛林,以求一夕之安,如穷子之望父母庐舍也。”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一席佛门清净地,容不下一代圣僧驻锡之处!是何因由会成这样?或是獦獠真无佛性也?还是商业化黑手已然伸向灵魂净土?
眼下的“后申遗时代”,可谓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人们逐渐看穿了申遗背后的幕后商业黑手,他们无一不是将文化珍宝,从自然损坏,推向人为破坏。“申遗”的目的,并非真的为了保护兴教寺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而是以“撤汤换药”的方式,把真正的“好”揽给自己,把剩下的“不好的好”留给别人,把“干货”留给自己,把“清汤寡水”留给别人,最后变成纯粹功利性的商业运作。“申遗”即使成功,不仅不能使这座千年古刹得到世人共珍与呵护,相反,灵塔失去了僧人和信众的守护,仅仅被包装成一处挂着“世界遗产”招牌的傀儡景点,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也必将消失殆尽。“申遗性拆除”究竟是“为了增添绿意”,还是要让无知的野草长满文化的荒原?
“法海事件”的始作俑者对于中国文化的肆意推翻、解构与组装,篡改中国历史的原貌,已然招致大众的强烈抗议与抵制,这起同样是以“推倒重来”、大掘文化根基的“兴教寺事件”,也必将致使国人的愤慨。一片片砖瓦,一段段墙垣,无不书写着不会被时间偷走的珍贵记忆,饱含着先辈对后人最最温情的希冀,传达着鞭策今人的智慧哲理。透过它们,我们仿佛能看到圣贤先哲为探求真理,所走过的山路水途,这无声地指引着我们前行的路,而失去了它们,我们又用什么去照亮未来?
二十世纪初年,欧美的艺术家与学者,早已向东方文明投来歆羡的目光,华夏的灿烂的文化,一度是世界文明史上的耀眼珍宝。而否定了自家文化的智慧,推崇西方工业文明的今天,国人仿佛只能用多得发腻的工业产品,去堆砌这个文化匮乏时代的历史。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老子便向后人提示,物质文明越发达,人文道德越落后。中华文明所独具的智慧光芒,仿佛已黯淡了太久。我们无暇以智慧与情怀去创造优秀的文化倒也罢了,但我们岂能眼睁睁地看着敛财的投机者,用冷酷的铲车去推平圣贤先哲留予千秋后世,去推平不仅仅是留予我们这代人,更是留予后世代代人的文化遗赠?
明清古城被野蛮拆毁,面对废墟,面对文化失守,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抚砖痛哭,惋惜不已。林徽因痛惜地说道:“你们把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革新好不如守旧好,历史上的一次次文化悲剧在让我们警惕,勿滥用历史的遗赠,勿践踏信仰的尊严,勿截断文化的生命,勿重蹈历史的覆辙。


1楼2013-04-18 20:40回复
    明清古城被野蛮拆毁,面对废墟,面对文化失守,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抚砖痛哭,惋惜不已。林徽因痛惜地说道:“你们把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革新好不如守旧好,历史上的一次次文化悲剧在让我们警惕,勿滥用历史的遗赠,勿践踏信仰的尊严,勿截断文化的生命,勿重蹈历史的覆辙。


    2楼2013-04-20 09:33
    回复
      毋滥用历史的馈赠!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3-04-20 11: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