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星公益吧 关注:162贴子:4,603
  • 5回复贴,共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处江湖之远,居庙堂之高。
或忠君爱国,或书剑恩仇
或纵横捭阖,或醉卧沙场
或高山流水,或知音难觅
浮沉千古,谁问东流?
悠悠历史,尽数风流人物!


1楼2013-04-25 12:16回复

    千古一帝秦始皇,何以落得个暴君之称?
    一统六国、始称皇帝、中央集权、颁布律法,统一文字,统一思想,金铜为币,统一度量衡,定土地私有,修筑驰道,沟通湘漓,用制险塞筑长城,北伐匈奴,经略百越。
    如此帝王,暴君却是有些当之有愧了。
    至于焚书坑儒有什么不对?哪朝帝王没有钳制民众思想?何以秦朝就不对了呢?估计错在了后世儒家翻身农奴把歌唱了。若说他的错处,可能也就给自己修了做阿房宫,建了处骊山墓吧。


    2楼2013-04-25 12:17
    回复
      2025-08-06 17:19: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纸上谈兵是赵括?
      长平之战,赵孝成王会昏庸到是因为听了秦间谍的传言而换赵军主将?不过是赵括与廉颇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战略思想,赵括认为应主动出击,廉颇却是坚守不出,秦商鞅变法,赵胡服骑射,综合国力来讲,秦胜赵几筹,如此来讲赵国禁不起消耗战,只能速战速决,廉颇老成持重,终会误国。国力不如人,应该速战,赵括对己方认识清晰。换将不过是因为孝成王也是个主张进攻的而已。
      赵括严明军纪,更换人事,裁撤了一批廉颇的有勇无谋的老部下。再与王龁交战,王龁不敌,昭王立即启用了武安君白起。看一个人的能耐,看其对手----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称战神、杀神、人屠。若赵括真是个纸上谈兵的,值得昭王如此这般派出白起与其对阵?
      上党盆地,西是沁水,东是丹水,南为太行、王屋属秦,北为太行山关隘,分归秦赵。中间为一矩形阵地。白起背靠深且宽的沁水,赵括背靠浅而宽的丹水。两军背水对阵,但白起有强大的后援,使之赵括没有完成夹攻白起的战略部署,却被昭王切断了自己的退路。长平之战秦军提到了王龁、司马梗等人,但赵括军中自始至终好像没有涌现出杰出人才,只能说赵括在凭一己之力对上下一心的强秦。
      这场战争,赵括的战略部署得当,但他的对手却是白起加秦昭王,白起有坚实的后盾,而赵括却显得有些势单力薄。昭王会配合白起补给粮草,阻击赵括援军,断赵括后路,取赵括粮草补给。相比赵括,先是皮牢、晋阳守军未完成指令,再是陵川守军龟缩不出,后是赵都邯郸自顾不暇。无奈后撤,也成了背水阵,而赵括的背水却是包围。之后刺杀秦军主将令其受伤,又使别人假扮自己以迷惑敌军分兵突袭,再到之后诈降时与白起的博弈。能令四十万大军断粮四十六日而不生哗变,之后且能多次突围,诈降后而不乱,终因力竭而败。赵括之血性刚烈,古今战将能有几人?
      长平之战秦军以60万大军进攻,赵军四十五万大军防守,赵军全军覆没,秦军死伤过半。秦灭六国蓄谋已久,赵收上党仓促应战。
      孝成王问望诸君长平之战,乐毅说,赵括虽死而赵军未败。赵括的部署可谓得当,只是赵皮牢、晋阳二军未能完成任务,殊为可惜。赵军虽然损失稍大,但秦军的消耗的人力物力也不相上下,秦赵两强对峙的格局没有改变。赵国的最大损失是失去了赵括。
      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固全军覆没,秦亦死亡过半,即双方死亡百万左右。是役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如此重要的一场战争,一方主帅怎么会是个纸上谈兵的庸才?可叹后人。。。


      3楼2013-04-25 13:53
      收起回复
        默默顶一个


        4楼2013-04-28 01:41
        回复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5楼2013-05-01 21: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