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型心理吧 关注:6,249贴子:29,456
  • 11回复贴,共1

心理漫画-图解心理防御机制 &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九型人格与以下九种心理防御机制一一对应,九型与防御机制具体的关系请参阅海伦的《九型人格》:
1、反向作用2、压抑作用3、认同作用
4、内投作用5、隔离作用6、投射作用
7、合理化作用8、否认作用9、麻醉作用


1楼2013-04-25 21:17回复


    2楼2013-04-25 21:18
    回复


      3楼2013-04-25 21:18
      回复


        4楼2013-04-25 21:19
        回复


          9楼2013-04-26 21:22
          回复


            10楼2013-04-26 21:22
            回复


              11楼2013-04-26 21:23
              回复


                12楼2013-04-26 21:23
                回复


                  13楼2013-04-26 21:23
                  回复
                    本文作者:@allenjo


                    14楼2013-04-26 21:25
                    回复
                      个人以为“心理防御机制”这个名称并不恰当,可惜咱没想到更好的名字,以下是101种心理防御机制(其中没有内投、麻醉的说明):
                      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派用语。指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如压抑、压制、否认、投射、转移、文饰、解除、自居、补偿作用等。
                      自我防御的特征:
                        自我防御机制有以下几个特征:
                        (1)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固然,我们时常会做一些意识的努力,但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进行的。
                        (2)防御机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过自我美化(价值提高)而保护自己及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从它的作用和性质来看,可分为积极的防御机制和消极的防御机制两种。
                        (3)防御机制似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因此,自我防御机制是藉歪曲知觉、记忆、动作、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虑。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法。
                        (4)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相反,它们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状态。
                        (5)防御机制可以单一地表达,也可以重叠地表达。例如,某工人在车间受到组长批评,于是说:“我才不在乎呢!”随后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摔摔打打,制造废品以消心中之愤,就是合理化与迁怒的双重作用。
                      概说:按照发展中出现的大约的先后顺序
                      一、口欲期:0—3岁
                      1、投射:你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2、**:你形成了一个他人的意象。
                      3、幻觉:你看到或者听到你想听到或者看到的—愿望、评论、想象或者批评—没有现实检验。
                      二、肛欲期:1.5—5岁
                      4、投射性认同:三种使用方式。
                      a)投射了如此之多的自己给他人,以至于造成了他或者她的巨大改变;
                      b)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痛苦的恋人伙伴”)
                      c)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使这个人像那个曾经让你不快的人一样对待你。
                      5、投射性指责:你因为自己的问题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6、否认:假设你自己感知到了现实:
                      a)本质否定:尽管现实明确存在仍加以否认。
                      b)行为中的否认:用行为象征性地说,“那个肮脏的现实并不是真的!”
                      c)幻想中的否认:坚守不正确的信念,所以不愿意看到现实。
                      d)言语上的否认:使用特殊的词汇让自己相信现实是虚假的。
                      7、失区别(自体-客体混乱):你变成了别人要你变成的那个人。
                      8、分裂:你认为一些人是完全可恨的,另一些人是完全可爱的。或者,你现在恨着你爱过的魔鬼。
                      9、泛灵论:你将人类的属性给与非人类。
                      10、去生命化:你看到的那个人不是人,所以你不必担忧。
                      11、反向形成:你有相反的感觉。
                      12、抵消与仪式:你做着违背良心(超我)的事情。或者你做让自己感到内疚的事,作为弥补你又在另外的象征形式上惩罚自己。
                      13、隔离(情感):你不注意自己的情感。
                      14、外化:你认为“社会”批评你,而事实上是你感到内疚。
                      15、转向自身:你对某个人生气,转而攻击或者杀掉自己。
                      16、消极主义:你拒绝合作,并且以谦卑的态度对待他人。
                      17、小团体化(compartmentalization):你通过建立关系来限定自己。
                      18、敌意的攻击:你进入争斗以隐藏不愉快的情感。
                      三、第一生殖器期:2—6岁
                      19、替换:你感到跟一个人亲近,但却转变为亲近另一个人或者状态。
                      20、象征化:你赋予一些心理功能以不合理的意义。
                      21、凝缩:你把完全不同的想法聚在一起,使它们成了整体。
                      22、幻想形成或者白日梦:你持续地幻想一些沮丧的或者高兴的场景,并且知道那是幻想。


                      15楼2013-04-26 21:26
                      回复
                        我去,又插队,赶着投胎啊?这就是幽默,想要幽默可以练习吐槽


                        IP属地:河南18楼2021-08-01 23: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