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高考完历史任课老师让我写的,说是留给学弟学妹
)
高三历史学习小结首先十分有幸可以写下这篇文章来总结自己的高三历史学习的情况与感想,可以给范老师、给我都留下一个纪念。这是我高三奋斗的时光,也是范老师为我们2012届历史9班倾心奉献的回忆。时光飞逝,高考结束,历史课本与笔记也已蜷缩在书柜当中,如今看来真是感慨万千。
我选择历史作为我的加一科目是因为
兴趣,我的其他副科并不是十分优秀,但却对历史情有独钟,正是如此,从初中历史到高一高二的历史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为高三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因此我认为学习兴趣是让一个人不断奋进的最大动力。
其次,我想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当然,历史作为一门文科,最重要的就是
背诵。背,更是一种技巧。我们讲究的并不是是否能将七本书背得倒背如流,而是一种“
巧”,用有限的时间达到最终效果。当然我也看到我的同学花了大量功夫在背诵,甚至背到深夜,却往往易忘。我对课本的熟悉是建立在平日做
笔记上,而不是全篇背诵或默写。这就需要对做笔记这项作业的完全投入,在这过程中
理清思路、构出知识框架,找出背景、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及影响(最好是做图表)这样一篇课文就会被完全肢解开来,不仅背诵方便也头脑清晰。因为学习的第一步就是完全吃透。此外,我也找到我的方法,当我熟悉课本之后,检验自己的方式是看课文标题
回忆知识点,在最后的复习阶段是看单元概述回忆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看考纲回忆考点的细节内容(需好好运用考纲)这样就能轻松
查漏补缺,使自己得到提高。
再而就是
做题的重要性,以前也有抱怨作业太多的时候,因为自己认为比起重新整理笔记这类作业更偏好做题。做题就是
训练思维,高考考场上不可能会做到一模一样的题,但却有可能是同一思路的题,知识点仍是这些,万变不离其宗。做完题必须要及时订正,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肢解大题答案,从中吸取有用信息,往往能收获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例地缘学说、欧洲统一思想等等)。《高考完全解读·王后雄考案》是本很好的书,有同一类型的配套练习和详细答案、解题思路及原因。虽是全国的,但通过自己的取其精华,也能得以加强,我平日的错题集大多出于此。
我认为一份考卷最重要的有两个部分,一是选择题,这需多练和知识面。二是solo题,solo满分15,我一直都是10分以上,最高达到14。Solo关键第一步是
看材料,所有结论、依据全部来自材料,我们需要替材料“说出心声”。现在solo注重史实和推理,结论是不能凭空产生,而是灵活运用材料、史实加以精妙的语言将其清晰体现。此外让solo加分的方法是
升华(前提是以上步骤很好地完成),升华是一种论点的再发展,例如提出思考(文明思考、社会发展思考等等)。再要补充一句,
字数也是重要的,时间有限情况下尽量多写,而时间不足则要尽快论述完整。
接下来是总结自己的整个高三的学习状态。自己认为是厚积薄发型,比起班中男生,知识面并不广,就需要日常的积累(从做题中)。虽感到这一年自己已是尽心尽力,但也有松懈时刻,在自己的成绩变化中就能看出。说到考试,对考试很没耐心,就一心想着快点做完好好休息趴到睡觉。不过话说回来也练就了我迅速思考迅速答题的能力,往往一场考试下来还能余下15—30分钟的时间来进行检查。说回自己的考试成绩,一模发挥失利(选择题的问题),二模正常发挥,高考没有完全发挥(没有考到自己要求的120)。在一模失利后自己也开始挖掘自己的问题所在,加紧了对选择题的训练,欣慰的是,此后的选择题再也没有发生大失误。现在想来,课堂上十分能训练思维,需要每个人的全身心投入。而在当时似乎自己的精力大多投入到自己的弱势学科上,对历史仅是去对考纲的吃透,所以学习的舍得得失之前的
平衡很难掌控,值得思考。
将这篇小结特意安排在7月8日的上午完成是因为一个月前的自己此时此刻也正在考场中奋笔疾书,当时的我一定想不到如今的我的内心的最深感受,我只想说我的高三历史学习生涯就是如此,有笑有泪,有得意有失落,但我却再也回不到那课堂的旧时光里。2012届历史9班 套姐
2012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