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质量
1.1.7.1 农药、自然环境污染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由于较为普遍地使用大量含有机氯、有机磷等农药及含有铅、铬、砷等有害金属的工业废料、废水、废气等,对土壤、空气等自然环境的污染愈加严重。这些污染源必然会对植物造成影响,有的可能较长期残留在被污染的环境和植物内[1]。中药的农药残留,氯、磷、重金属、铅、砷、霉菌毒素、黄曲毒素等含量过高,亦可造成中毒和不良反应的发生[6]。
在对全国各地300多种中药材检测中发现,全部样品均残留农药666,除吉林的龙胆草、福建的阳春砂外,其余都有DDT残留;对50种70多批次药材检验发现,砷污染较为突出,有些甚至含量较高。人一旦服用这样的药材,亦会导致蓄积性中毒,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1]。
1.1.7.2 储存不善、变质
贮藏养护不善而造成的中药污染、变质,放射性元素、微生物及其毒素等污染对中药质量的影响,以及中药的霉烂、虫蛀、变色、泛油等现象,也是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如有报道,复方白及散、双紫粉治疗宫颈炎致30例破伤风,就是因所用散剂被破伤风杆菌污染所致[3]。
1.1.7.3 特殊污染
蜂蜜无毒,但如果蜜蜂采集雷公藤、博落回、钩吻、曼陀罗、杜鹃、菸草、毛地黄、毛茛等含毒性成分植物的花所酿之蜜,用之则会招致中毒甚至死亡。曾有报道,某一地区发生多起食用蜂蜜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检验蜂蜜中的成分,则含有与蜜源相同的成分[1,3]。
寄生类药材,若寄主为有毒植物(如巴豆、夹竹桃、马桑等),则寄生其上的药材也含有与寄主相同的有毒成分,用之将出现与寄主相同的毒性反应;矿物类药物,若其矿床中含砷等有害元素,用之也会致不良反应[3]。
1.1.7.4 伪劣药-品
由于目前医药市场是多渠道经营、全方位开放,回扣、让利销售现象普遍存在,再加上检验把关不严,使一些伪劣、掺假药材大量流入医药市场[3]。不法商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造成中药质量下降,疗效降低,甚至毒性增加[11]。如漏芦冒充升麻,牛黄用蛋黄和黄连粉制作,羚羊角灌铝等,这些都是不良反应的隐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