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乐国星4月的上海,两大汽车盛事接踵而至:先是日烧亿元的F1上海站,然后是新车如织的上海车展。但是,这两大盛事在公众层面的影响,却是冰火两重天。F1赛事即便是轰鸣声再响,亦难引发一般车主乃至汽车爱好者的关注,甚至在汽车赛事迷中的影响力也大打折扣,逐渐被大众边缘化。与之对比的是,F1赛事一周之后的上海车展,却成为汽车迷的嘉年华。10天逾80万人次进场,场馆内外热闹非凡,媒体与车主于网上网下倾情参与。为什么F1赛事影响力一年不如一年,而上海车展一届比一届受宠呢?无疑,上海车展地位、关注度与中国第一大市场的地位是相匹配的。中国作为全球车市翘楚,上海车展受到业界以及公众的关注也是水到渠成之事。但是,F1赛事关注度的低迷,却与中国来势汹汹的“汽车社会”、日益浓郁的“汽车文化”,有的格格不入?究竟是中国汽车赛事文化发展与F1赛事不匹配,还是以F1为代表的汽车赛事不适应中国汽车迷对赛车的需求呢?也许,这正是4月上海两大汽车盛事一冷一热所引发的思考。中国赛车文化凸显 “裂痕”分析F1赛事上海站的低关注度,皆因这一烧钱的赛车运动,离大众的心理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除了一般人难以承受的昂贵门票以及观赛成本之外,F1赛事更是缺乏公众参与的渠道。事实上,过去10年来,中国赛车文化随着汽车保有量剧增,在经过多年的积蓄之后,正在处于一大爆发临界点——从“看客”阶段迈向“运动员”阶段,从“用车”阶段驶向“玩车”阶段。9年前的2004年,随着郑州日产帕拉丁开始驰骋于达喀尔赛场,中国赛车文化尤其是越野文化迅速“热启动”。此后,F1、A1、WRC等各类赛事登场,中国车主对赛车文化愈加熟稔。而公众对参与汽车赛事的热情也越来越高。这从越来越多车主对SUV酷爱、对自己爱车的运动化改装可见一斑。但是,无论是F1、达喀尔等国际赛事还是国内绝大多数越野赛事,都不能让赛车爱好者圆梦赛场。这关键的原因是,这些赛事门槛高——动辄参与费用高达千万乃至上亿,没有开放公众参与渠道。这就导致了不少车主以及赛车爱好者只能作壁上观,沦为看客,导致参与的热情日渐消减。可以说,时下中国赛车运动出现了现在与需求的“裂痕”。一方面,赛车文化仍旧是高精尖,只有“高富帅”才能参与;另一方面,赛车爱好车“玩车”的热情不断高涨,呼唤平民化的赛事。车企如何“纠偏”?而处在在这个十字路口当中,需要汽车文化的重要参与者——汽车企业,运用自身的资源与优势,架起一座桥梁。这一桥梁不仅仅在于化解“裂痕”,更重要是为驶上路的赛车文化再推一把:从高富帅推向平民化,进一步扩大赛车文化的“分母”。因此,此时需要车企勇于推出“接地气”的赛车运动参与渠道,为数量不断扩大的赛车爱好者提供“节约型”的参与方式。我们看到车企正在“破题”。其中,在上海车展上,最先推动赛车文化的郑州日产在时隔7年之后,宣布重返赛车舞台,征战预计于今年9月举办的首届“中国越野拉力赛”。 但是这一次,这家车企却“不走精英路,而走平民路”:将面向全体用户和越野爱好者吹响集结号,发起“中国越野梦想总动员”,构筑赛车爱好者参与高水准赛事的“上升通道”。不难发现,这是中国赛车文化步入平民化的一次尝试。正如9年前帮助卢宁军、周勇等职业车手登上国际越野舞台那样,此次郑州日产用“海选”的方式,有望为赛车爱好者提供一个诞生“国际级车手”的机会。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考量,郑州日产上海车展启动的“中国越野梦想总动员”,以“全民总动员”姿态,有望为“高处不胜寒”的F1上海站“纠偏”,为中国赛车文化尤其是越野文化“换挡提速”。只有当越来越多普通赛车爱好者能够参与高水准赛事,才能进一步扩大中国赛车文化金字塔底端的“半径”。只有注入更加平民化的元素,汽车文化的精髓才能驶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