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吧 关注:36,246贴子:514,553

【转载】风云际会话列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哈揖


IP属地:江苏1楼2013-05-11 20:28回复
    也许是西周君主的军事扩张进行得太快,到了昭王时期,这一进程遭遇了严重的挫折。在他即位后的第十九年,曾亲率西六师(指宗周地区的部队)大举南下,对长江中游地区发动进攻。结果,全军覆没于汉水之上。此后,西周王朝的南下脚步便停滞了下来。
    穆王在位时,西周又和位于自己的西北和北方的邻居——犬戎(猃狁)干起来了,这件事发生在穆王十二年,据《竹书纪年》的记载,穆王西征犬戎,俘虏了五位王,并把他们迁至太原(在今泾水河上游的宁夏固原地区)。这一事件使得犬戎和西周的关系急剧紧张,以致懿王、厉王和宣王在位时都同犬戎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战争,犬戎的势力也渐渐地抵达泾河上游地区,对周都构成了直接的威胁,这也为后来的幽王被杀、西周灭亡铺平了军事上的道路。
    在西周政权逐渐遭遇主要来自犬戎的外部战争威胁的同时,其内部的政治也逐渐暴露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是分封制,它是以宗法制为指导原则的分封同姓和异姓诸王以共同拱卫中央的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周朝的各位君主需要调整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周王室和各个诸侯国的关系;二是周王室和王畿地区内贵族家族之间的关系。在王室和诸侯的关系中,血缘是维系其亲疏的纽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过了几代以后,彼此之间的血缘纽带就变得越来越松动了,各诸侯为了自身利益,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的离心力。而在王室同王畿地区内贵族家族之间的关系中,由于西周政权没有建立起吃俸禄的官僚集团体系,因此只能靠不定期的赏赐来让贵族们为自己服务,这个赏赐的主要形式就是把周王直接治下的土地赏赐给有功的贵族。这一来问题就出现了:土地是有限的,你赏赐的越多,今后继续可供赏赐的资源就越少。于是乎,以前积累下的种种问题在厉王胡时期爆发了。
    厉王胡,是夷王之子,西周的第十代国王。按《史记》等传统史书的记载,他是一个“好利”且“暴虐侈傲”的人,亲近荣夷公等小人,因此遭到了国人的毁谤。这位厉王胡还堵塞民意,不让百姓们表达自己的不满,以至于“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最后以国人暴动,“厉王出奔於彘(今山西霍县东北)”而告终。
    对于这些针对厉王胡的传统的说法,我们有必要仔细地斟酌一番:厉王是在西周的内忧外患不断加剧的时候上台的,他的所谓“专利”是有着有不得已的苦衷的。王朝不可能有无限的土地去赏赐众人,因而厉王可能出于缩减开支的想法尝试进行财政上的改革,这么做必然会引起贵族的不满。但是处在厉王的立场上却又不得不如此。为什么呢?因为此时正是多事之秋。在南方,鄂侯(这个鄂不是长江中游、武汉东南的那个鄂,很可能是位于南阳地区的一个诸侯国)联合淮夷向中原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曾一度攻到了南阳地区,西周出动了西六师和成八师全力抵挡,仍不能扭转战局。最后还是在周围几个诸侯国的帮助下才度过了难关。在北方,犬戎曾数次沿泾河谷地向周的腹地进军,虽然都被打退,但是已经严重地威胁了王朝的安全。一方面要抵抗异族侵略,另一方面又要封赏有功贵族,他厉王胡不改革又怎么行呢?至于堵塞民众言路,其实不过是厉王在强力扫除改革中的障碍,后来的商鞅不是也这么做过嘛?
    由此可见,厉王胡是一位激进的改革者,并去得过很大的战功,还一度迫使楚国的熊渠放弃王号。他的失败很可能是由于改革的步子过快,没有能力震慑住国内的贵族反对势力所导致的。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3楼2013-05-11 20:29
    回复
      2025-08-08 10:03: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从厉王流亡彘地的那一年即公元前841年起,中国历史进入了有明确纪年的时代。这一年因为西周君主的出逃,国政都交给了共伯和(可能是共族的一位首领)来执掌。
      对于这一事件,司马迁的《史记》称之为“共和”,但内容却很不一样。按《史记》的说法,共和是指周公和召公共同行政。但《竹书纪年》记载的却是“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对此,《师毁簋》的铭文支持了竹书纪年的说法。
      厉王在流亡后的十四年,客死异地他乡。共伯和也退出了历史舞台,王权重新回到厉王的儿子靖的手里,他是在周定公和召穆公的扶持下登上王位的,史称宣王。
      对于这位周宣王,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时期是他执政的前三十多年,国力有所恢复,一度使西周中兴。后一时期是他的最后十几年,西周再次衰落,一蹶不振。如果说宣王曾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其功绩主要是体现在军事方面。厉王时代西周主要面临的南北两个方向的外患在宣王时代同样存在,能否解决这两大问题关乎西周王朝的生死存亡。
      首先最严重的威胁还是北方的犬戎。因为西周的王畿地区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它首当其冲地成为犬戎军事进攻的主要目标。当然西周王国也不是完全孤立的,宣王就找到了一个同盟者,这个同盟者就是定居于渭河上游地区即今甘肃天水一带的秦,当时的秦还不具有诸侯国的资格,它的兴起也正是得益于此次和西周王朝的合作。就在宣王四年,大夫秦仲受命讨伐西戎(此西戎可能是犬戎的一部),历经大概三年左右的时间,最后竟失败了,秦仲也因此丧生。宣王并不气馁,又派秦仲的五个儿子继续出征,并拨给了他们七千士兵。
      在秦仲和西戎打得正酣的时候,犬戎的主力于宣王五年沿泾河通道向周的腹地进攻,先占领了焦获(今陕西泾阳西北),随后准备南下侵扰丰、稿二京。危急形势下,宣王亲帅周师迎战,派尹吉甫领兵和犬戎在焦获大战,取得大胜,一直把犬戎赶到了太原(即固原)。其后,秦师也就是秦仲五个儿子率领的部队也和周师会合,打败了西戎,这场危机才宣告结束。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4楼2013-05-11 20:30
      回复

        与北方战事同时进行的还有南方针对淮夷的战争。大概从宣王二年的时候,西周就不断地对淮夷用兵。宣王六年时,曾有过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事,这场战事是在淮河以南地区进行的,太师南仲和皇父(人名)统领西六师,在齐、纪等国的协同下打败了徐夷(淮夷的一支),并在其后几年使淮夷同西周王室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和解。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申(很可能在固原以东、平凉以北的某地)的一部东迁到了南阳,建立了申国,既填补了厉王时期因鄂国叛乱被灭所造成的权力真空,又成为西周王室用来监视淮夷的一支主要力量。
        到这里,可以说宣王的军事努力都获得了成功,但是他毕竟没有能力彻底改革西周政治制度上的缺陷,所以其“中兴”也只能是短暂的,到了晚期,宣王在军事上遭遇了一连串的失败,比如三十三年,王师曾讨伐“太原之戎”,失败了;三十八年,与晋穆侯合伐条绒、奔戎(山西汾河一带),又失败了:三十九年,在千亩败给了姜戎,南国之师全军覆没,西周王朝再也无力回天了。
        宣王死后,他的儿子幽王宫涅即位。
        这位幽王在历史上可是大名鼎鼎,《史记》中“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说的就是他。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幽王非常宠爱一个叫褒姒的妃子,为此不惜废掉申侯之女所生的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可是这位大美女褒姒却有一个毛病,平日里不爱笑,属冷美人的那种。为博其一笑,幽王宫涅竟点起了烽火,诸侯们以为京师有难,都前来营救,没想到是虚惊一场。这一来,褒姒这位大美人笑了,而且是开怀大笑,宫涅也乐了,哈哈,原来你也会笑啊!于是连着三次点燃烽火,最后这次,诸侯们都不来了。可谁都没想到的是,最后这次却是真的有难了。
        原来,宫涅废太子宜臼的时候,得罪了申侯,申侯就联合缯和犬戎一起进攻京师,宫涅只好再燃烽火,可是诸侯因前两次的戏耍都不来救,于是宫涅被杀死在骊山下,褒姒被掳,西周就这么灭亡了。
        那么幽王被杀和西周灭亡的真实情况是不是就是《史记》所说的这个样子呢?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5楼2013-05-11 20:31
        回复
          帮顶左儿乖乖·······


          IP属地:上海8楼2013-05-11 20:41
          回复
            幽王十年(前772),周王师向(可能位于)平凉北部的西申发动了军事进攻。
            在此之前,周和西申都各自邀结了盟友。西申拉来了缯和犬戎,而周则在嵩山和东部地区的诸侯会盟,以图得到他们的支持。不管这次会盟是不是得到了东部诸侯在军事上的实际支持,幽王的举动都不是徒劳无功的,以后的事态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和以前犬戎攻周的通常路线一样,这次周王师仍然是沿着泾河通道进军,只不过方向是相反的。西申对此已有准备,他们和缯、犬戎的联军在平凉北部的某一地区和周师遭遇,经过战斗,把周师杀得大败,并且一路追击下去,连镐京也一并攻克。幽王、褒姒、太子伯服和众大夫一起逃出京师,被申、缯、戎联军在骊山下追上,幽王和太子伯服被杀,褒姒被掳,西周随之灭亡。
            此时的关中地区已经完全被战火吞没了,百姓们四散奔逃,流离失所,士大夫们也纷纷举家东迁,逃离这个人间地狱,其场景在《诗经》中都有所反应。与此同时,西申在自己的国内立了新主人,即原太子宜臼,是为平王。而他的政敌虢石父也在携地(不知道具体位置,很可能在镐京附近)立了王子余臣为王,是为携王。这一来,周竟形成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注:这位携王在史书上的记载很少,只知道他在其后的几年被晋文侯所杀。
            对于新即位的平王来说,关中地区已经完全不能立足了,到处都是犬戎的人马,主要的城市都在异族的掌握里,哪怕只是为躲避战火,他都要离开这里。虽然在此之前的犬戎曾是他的盟友,但如今,这位盟友在他的眼里已经是难以驱除的恶魔了。于是下面的事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平王宜臼和手下向东逃到了洛邑,这个既远离战乱,又是他的先人已经经营多年的地方。
            除了躲避战乱,平王的这次东迁可能还有一层原因,这个原因和虢石父有关:虢石父所在的西虢很可能在宣王时就从其原来的封地陕西宝鸡地区东迁到了今三门峡附近一带,史上称之为北虢,这里据淆函之险,可以截断关中和中原地区的联系,而平王和虢石父又是死对头,呆在关中不是太危险了吗?所以当西周的势力在关中地区已经不复存在的情况下,平王宜臼除了东迁也没有更好的出路了。
            在这一艰苦至极的出亡过程中,西申、晋、秦、郑、卫等国都给平王提供了军事上的保护,否则,很难想象他可以顺利的抵达目的地。特别是晋和郑这两个国家对以后的东周也有非常的意义:晋屏蔽成周的北面,而郑武公在随平王迁到洛邑后,灭掉了东虢(荥阳一带)和郐(今密县东南大樊庄一带),建立了新郑国,这样,郑就成了东周在东面的屏障。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10楼2013-05-11 20:51
            回复
              左儿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05-11 21:02
              收起回复
                当秦赢的曾孙秦仲在位时,西戎开始不断地侵扰天水地区。周宣王即位后曾派秦仲为大夫讨伐西戎,三年后(前822)兵败身死。秦仲的五个儿子在长兄庄公的指挥下,联合周宣王拨给他的七千士兵,继续其父亲未竟的事业,这一次他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不仅战败西戎,还收复了秦赢之兄成在西犬丘的领地,这可是秦的祖地啊!庄公因此被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名正言顺地把两地据为己有,秦的重心又回到了犬丘。
                这位庄公在位子上干了四十四年,他死后本应由长子世父继位,但世父一心想为祖父秦仲报仇,竟主动放弃了继承人的身份,自己率领本部落人马和西戎作战去了。这样,世父的二弟襄公就代替了他的位置,做了秦的首领。襄公名叫赢开,他是秦国真正的创立者,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襄公上任(前777)之初,为对付西戎的不断侵扰,首先和自己东面的邻居丰人联姻:穆赢即襄公的妹妹嫁给了丰王为妻,丰人也是西戎的一支。秦的做法显然是在离间西戎,并且取得了实际的效果。在襄公二年的时候,西犬丘曾被犬戎包围,世父率兵出击,被戎人俘虏,但是因畏惧秦和丰的联盟,一年后还是把世父放了回来。
                襄公八年(前770),秦又一次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上,这一年因西周政权在关中地区的崩溃,平王不得已准备东奔洛邑。此时的周不仅有一位平王,还有一位携王,秦到底要站在谁的一方呢?对此问题,秦襄公和东部的诸侯国一样,坚决地站在了平王一方,其原因不难想象,既然幽王已死,平王宜臼又是原本该立的太子,那么支持他肯定要比支持仍在关中、又可能受虢石父操纵的携王好。于是襄公派出了一支军队,和晋、郑、卫等国长驱护送平王到洛邑,这对地处西部边陲的秦来说是个了不起的壮举!
                襄公的这次勤王事后被证明是无比英明的,其最大的回报在政治方面,平王因感戴襄公的无私援助,决定封秦为诸侯,并约定只要秦能打败犬戎,丰、岐以西的土地都归秦所有!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13楼2013-05-11 21:12
                收起回复
                  2025-08-08 09:57: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虽然是一张空头支票,但对当时还很弱小、落后的秦来说仍具有非凡的意义,主要是秦在政治上获得了以周王室为代表的主流国家的认同,给自己未来的开疆拓土做好了舆论准备,并时刻处于道义的制高点上。
                  不过眼下对秦来说还远不是高兴的时候,相反,秦人发现自己正处在无比险恶的环境里:随着周的东迁,渭河流域及其北部地区都被犬戎各部占据。仅北部就有义渠、白狄、乌氏、朐衍,沿渭河又有翟、豲、小邽、冀、大荔、彭戏等部。看到了吧,秦正处在戎人的wang洋大海里!要有多好的水性才能让自己不被淹死啊?所以秦自襄公以后的东进既可以说是开拓,也可以说是躲避。离西部越远,就意味着自己越安全,秦也正是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是环境促成了秦后来的强大!
                  虽然襄公在政治上取得了成功,但他在军事上的作为似乎不大。终其一生,都没能占据平王许给他的“丰岐之地”,他本人也在其执政的第十二年死于伐岐的战争中。其后,儿子文公继位。前763年,继位已经三年的文公率七百人东猎,这一去就是一年,直到前762年,才到达“汧渭之会”(今陕西宝鸡地区),并在这里定居下来。文公十六年(前750),秦发动了对渭河中部戎人的进攻,在这一战中,秦获得了胜利,名正言顺地实现了对“丰岐以西”地区的统治权,并把都城迁到了今宝鸡附近,这是秦历史上意义重大的一次胜利。然而从那以后直到文公逝世(前716)的三十多年间,秦一直呆在原地,没能继续往东发展,由此也可见当时戎人势力的强大。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14楼2013-05-11 21:13
                  回复
                    再说平王自东迁洛邑(前770)后,王室声威迅速衰败,虽名义上还是天下宗主,实际上已经和普通的诸侯国没什么两样了,其实际管辖的地区,最初是在河南的西北部一带,以后随着国势日微,控制的地区也越来越萎缩,但它最终能够苟延残喘地熬上五百多年,也不能不说西周宗法制度的影响还是很深刻的。与东周的衰落相对应的是春秋时代诸侯国的纷纷崛起,由于周王室已经威信不再,国际秩序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周时期的那些既定规则完全被打乱,国与国之间不再是以周王室为核心划分等级,血缘无奈的让位于实力,这个实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人口、国土面积等等,说白了就是,在国际争端中,战车的多少决定了道义的高下。这种情况越到后来就越显著,这也就是孔子说的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主要表现之一。
                    当然,凡事都有一个过程,最初的情况还不像后来发展的那么糟,周王室的旗号多少还是有点作用的,郑国在群雄中的首先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就沾了它的光。
                    郑国,其最初的创立者是厉王的儿子友,也叫多父。他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的时候受封于郑(今陕西华县),称桓公。幽王东逃时在骊山下与王室一同赴难。儿子郑武公掘突后随平王东奔,灭掉了东虢和郐后,建立了新郑国,仍称郑国。从地理位置上看,郑几乎处在华夏的中心,北临黄河天险,有制地(虎牢)扼守关中到东部平原地区的咽喉,南凭颖水、汝水同陈、蔡、许、南申等国分隔,西面是宗室加盟友的东周,惟有东面是自己的主要对手宋和卫。至于齐、楚、晋等国此时还没有做大,因此,凭着和周王室的良好关系,加上先天优越的地理位置,郑很快就在春秋初期强大了起来,而在其强大的诸多原因中,庄公的个人作用也是绝少不了的。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16楼2013-05-11 21:15
                    回复

                      郑庄公名叫寤生,母亲是申国人武姜。武姜还生了一个儿子叫共叔段,共,在河南辉县,因后来叔段逃到那里,就这么称呼他了。据史书载,庄公出生的时候,是脚先出头后出的,属于难产。这种情况按现代医学看,是胎位不正导致的,可以采取剖腹产的办法解决,这样比较安全,也可以让产妇少受痛苦。可惜啊,春秋时代还没有这项技术,武姜只能听天由命地把大儿子庄公“硬”生出来了,其所受的痛苦可想而知。还好,总算母子平安,庄公也没落下什么影响大脑发育之类的后遗症,否则,很难想象他日后会成为郑国鼎盛时代的开创者。
                      也许是当初的痛苦经历给武姜的印象太深刻了吧,庄公自小就不受母亲的宠爱,还差点因此丢了太子位置:这位姜氏时不时地给武公吹耳边风,要他废长子寤生,改立小儿子叔段。这种偏心眼的想法当然不会被武公接受,郑国好歹也是王室宗亲,怎么会做这种违背宗法的事呢?就这样,在父亲的坚持下,寤生终于得以继位,是为庄公。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武姜仍然不想放弃为小儿子争取权利,她先是向庄公请求把制地(虎牢)封给叔段,庄公认为这个地方非常险要,不愿给。于是武姜又请求封京城(荥阳附近),这一次庄公答应了,叔段便前去赴任,号称“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对此事很看不过去了,出来规劝庄公:“您这么做不妥啊!京城的城墙又高又厚,不符合先王的制度,一旦有变,您后悔都来不及了。”庄公说:“我母亲非要这样,我有什么办法呢?”祭仲看来是个实心眼,又接着劝说:“您母亲的心愿能有止境嘛?应早做防备,不要让事情闹得不可收拾啊!”这个时候庄公终于露出了狰狞面目,他说了一句后世广为传诵的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您等着瞧好了。”
                      这就是政治家,做事深谋远虑,想铲除你,不妨先放纵你,让你闹腾,等你得意忘形、人心尽失的时候,再动手收拾你,这样就可以把罪责都推到你身上,让所有人都觉得“我是无辜的,你是该死的”。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17楼2013-05-11 21:16
                      回复
                        果然,叔段又向西部和北部边境城邑发布命令,让他们既听庄公的话,又听自己的话。公子吕也出来劝说庄公:“您这样不行啊!一个国家怎么能有两个人同时发号施令呢?你让百姓们听谁的?要么您自己退位,要么就除掉他!”庄公说:“用不着,他会自食其果的。”看来他对此事成竹在胸了。
                        叔段见哥哥对自己的行动没什么反应,胆子也越来越大了,索性把这两个地方都收过来做自己的封邑,并扩大到廪延地方(河南省延津县北)。公子吕又坐不住了,跑来对庄公说:“这回差不多该动手了吧?别让他做大,做大会取得民心的。”庄公还是那么不慌不忙,很沉稳的说:“急什么?看他还能蹦跶几天。想造反也得师出有名,你以为他有那么大的号召力,一声招呼,大伙马上都跟他反了?瞧着吧,最后崩溃的一定是他自己!“
                        叔段不知道庄公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还以为他很懦弱,一定是怕了自己,于是加紧整理城郭,准备粮草,打造装备,扩充队伍,并派人和母亲姜氏通气,让她做自己的内应,这一切看起来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尽在庄公的掌握之中,连准备起事的日期都了如指掌。可见,叔段的身边不知安插了多少庄公的眼线!阴谋家啊,真是阴谋家。
                        眼看着火候已经差不多了,庄公才下令集合起二百辆战车杀向京城。叔段得知消息后想马上起事已经来不及了,京城的人也都不听他的,万般无奈之下只得逃到鄢地(今河南鄢陵县附近)。庄公哪肯放过他,又驱兵急追,叔段只好逃到共国才躲过了一劫。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18楼2013-05-11 21:20
                        回复
                          庄公听了大喜:行啊,还是你鬼点子多,马上去办吧!于是母子俩就在隧道里见了面。庄公临进去的时候还作了句诗:“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他母亲姜氏出来的时候也附和了一句:“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就这样,母子俩在对诗当中又言归于好了。
                          这个感人的故事发生之后没过多久,郑国的边境就出事了。原来,共叔段虽然去了共国,他的儿子公孙滑却跑到了卫国。卫桓公答应替他出头,发兵夺取了廪延,这一来,卫国把郑国得罪了。我想,卫桓公之所以这么做,可能有乘人之危的意思,郑国毕竟刚刚平定了内乱,还很虚弱,有机会就捞上一把,如果真能帮助公孙滑回国夺位,他郑国能不对自己感恩戴德吗?
                          可惜啊,卫桓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本应该注意到郑庄公的身份的,庄公从他的爷爷郑桓公那辈起,就是周王室的卿士,身居高位,手握大权,随时可以借天子之名行讨伐逆己之实的。这不,庄公马上就拉出了周天子的军队,又联合了虢国(北虢)、邾国的军队,向卫国的南部边境发动反击,以报卫国助公子滑之仇。
                          需要在此交代一下的是,此时的虢国(北虢)已经和周王室和解了,其原因还是北虢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可以扼守东周西部的咽喉,只要有虢国的存在,就可以阻止关中的戎狄越过崤函威胁自己。因此在虢石父死后,平王就主动放下了身段,和虢国改善关系,封虢忌父也在朝中做了卿士,和庄公分享权力,暗暗地也有牵制庄公的意思。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20楼2013-05-11 21:23
                          回复
                            平王分权的做法显然引起了庄公的不满,他心说:好啊,过河拆桥是不是?当初要不是我父亲一路保着你,能有你的今天吗?虢国?哼,它当年可是你的死敌呀。合着今天你们和好了,就想把我甩了,有那么容易的事吗?不行,我非出这口气不可!
                            庄公于是找到平王,把自己的疑虑对他说了,平王心说:我只是分点权力给虢公你就不干了,还跟我这兴师问罪,真有你的呀!想归想,脸上却没带出来,毕竟现在可不是和郑国翻脸的时候,自己的东大门还得靠人家替你看着呢。唉,忍了吧!想到这里,只得嘴里敷衍道:“你这都是听谁说的,哪有这回事啊?放心吧寤生,你们家的功劳我是心里有数滴,绝不会亏待你滴。”
                            要说平王的话已经够软了,可是这位郑庄公寤生居然不领情!他当时就提出了一个要求:周、郑互换人质!这可实在是个很过分的要求,要知道,在过去的西周时代,只有地位平等的诸侯之间才可以互相交换人质以巩固双方关系的,现在郑庄公居然违背礼法,向地位崇高的宗主国提这样的要求,不是太过分了吗?
                            平王真是有涵养,或者说也真够窝囊的,这口气居然也忍下了。于是双方达成协议:王子狐到郑国去作人质,郑国也派公子忽来周朝作人质。这一来庄公总算满意了,可是恶果也就此种下了,周的威信从此大打折扣。不过,和庄公后来的举动比起来,这只能算是大赛前的热身罢了。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21楼2013-05-11 21:24
                            回复
                              2025-08-08 09:51: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就在周、郑交恶的同时,郑的对头卫国也出事了。
                              这个卫国也是出自姬姓家族的,据《史记》载,其始祖卫康叔名封, 是周武王同母的小弟弟。他的被封是在成王年间,当时周公旦率兵平定了三监和武庚的叛乱后,为防止殷人的反复,便把殷商故地封给了康叔,建都朝歌(河南淇县)。同时他还负有另外一个使命,监视宋国。其它的几个国家像陈、蔡、许、郑、滑、曹、鲁等可能也负有类似使命,它们分布在宋国的周围,形成了一张庞大的网,时时都在监视着它。所以整个西周时代,宋的形势是最不好的,如果不是周的败亡,它永远都要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下。
                              卫国此前的历史比较平淡无奇,唯一的亮点是卫武公。他是卫僖公的二儿子,在杀了自己的哥哥太子共伯余后继位为君。这一行动得到了卫国人的支持,他也不负众望地把卫国治理的很好。卫武公最大的亮点还不是这些,因为根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他很可能就是前841年代行执政的那位“共伯和”!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22楼2013-05-11 21: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