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胶吧 关注:1,779贴子:16,100

[转]讨论:一代天骄江嘉良的球术之我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代天骄江嘉良的球术之我见
映日荷花 1楼:以前没怎么好好看过。刚刚仔细看了汉城输给林德的。再看新德里赢瓦的比赛。还有教学。做个简单的看法,由于信息不完全,肯定不是什么全貌,但是绝对不带偏见去看。
汉城比赛,总体看法,林德已经戒掉了急躁的毛病。全场发挥非常稳定,心情也很稳定,战术上就是死死压住江嘉良的反手,不用大发力,挂住,直拍最后就会顶不住。还有在发球上,有变化。就这几样就足以争胜负了。
江嘉良这方呢,全场而言,非常急躁。新科世界冠军,理应大胜的,结果打得纠缠。第四局,场面上,心态很急躁,没有绝顶高手的镇定。接发球单调,总是试图快点一下然后进入连续相持,可是对手的发球有了很多变化,实际中接发球很被动。自己的发球很暗淡。而反手的推挡,防御能力,比暗淡更差,漏洞很大。状态比起世界冠军那场,差了很多,反手不是很能侧开位置,步法滞重。不知什么原因,反正状态比一年前差了很多。技术上也没有什么新点。以焦躁的心态,打到13比17落后,大局一比二落后,此时,终于真正镇定下来了,显出绝顶高手的特质,一路追分,到了19比18领先。此时再度心态动摇,胜机已经来了,不能继续保持镇定。一个侧身,不是很到位,没能得分。紧接一个正手失误。幸好自己发球。最后二十平。
二十平之后,情绪不稳定,咬不住了。挂了。
相比而言,八七那场比赛,江嘉良在精神方面,体能方面,都是要高出一截的。技术还是就那几样。质量高点,侧身能力好点。反应快点。
映日荷花 2楼:输给林德,也有球路的原因。左手横板压制右手推攻的,压制反手的能力更强,导致江反手非常被动。这是对手方面的原因。江自己的原因。发球上,是在太暗淡,没仔细专研。接法也手法单调。反手位的接法非常被动,只能搓,对手就是上手压制江的反手了。推挡也没有太深厚的功力。
wanggang2 3楼:说是腿上有伤吧,还有据说台子的弹性很差,当然这些都是客观原因。其实87年赢老瓦的时候已经很被动了,胜负其实已在毫厘之间,瑞典回去再研究一下,加上林德是左手,球路上也有点相克。
映日荷花 4楼:如果江嘉良能够拿下汉城冠军,那一切就太完美了。
映日荷花 5楼:以刘国梁做对比。发球比刘国梁差太远。接发球上也差。反手防御上差过刘国梁。唯一好的是打起来后的相持中杀伤力,持续力,步法都强过刘国梁太多。哈哈哈哈。刘国梁比江更逼近台前。
★★★ 6楼:http://v.youku.com/v_playlist/f1375004o1p4.html
乌鸦 7楼:87年赢老瓦纯粹是靠正手功力硬碰硬拿下的。87年的老瓦关键时刻还是软了一下,没有突破最后那层纸。技术上老瓦已经没有问题了,那时候江嘉良的技术已经落后了。88年汉城输林德没什么值得意外的,倒是陈龙灿输个克兰帕尔比较意外,记得许绍发自己都说他自己是有输球心理准备的。
乌鸦 8楼:林德的球在瑞典五虎里面变数最大,打得好能宰任何人,他出手第一是快,第二质量也高,所以导致他发挥不是太稳定,换句话说他的打法太凶猛,而他自己的能力还不能完全驾驭这种打法。
桑地亚哥 9楼:只能说您没理解江嘉良以及他那种正胶的套路'他那个快点真的是单调吗?能打出那个东西'以及后续的套路才能理解他强大的地方'
一傻瓜 10楼:说的全不对。但是傻瓜不说。许大马棒赛后有点评,他说的靠谱儿。
映日荷花 11楼:一孔之见,肯定不保证是真理。也想引出各位大能的看法。赐教一点么?瓜兄?
一傻瓜 12楼:左右手对决,决定打在中路。江嘉良输在了中路接发球上。就这些。反手内绕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症结。 不行翻一个让对手打也行,但是直接吃了好多。这是这场球输的关键。


IP属地:海南1楼2013-05-28 12:46回复
    快刀 25楼:江加良以前打林德,相持对反手林德失误多,主要对江加良的快推结合借力挡和推挤还不适应,后来林德反手拉加强了命中率和杀伤力,发球比以前好了,江加良发球这一轮优势不太明显,接发球这一轮丢分很多,相持中反手很少发力推压,侧身发力机会就少,勉强侧身容易失误.本来39届前的欧亚对抗赛林德状态已经非常好了,陈龙灿和江加良跟他都不好打.39届团体排阵时才处心积虑让腾义去打林德,奥运会林德赢江加良是捅破了窗户纸,后来江加良和陈龙灿赢球像在走钢丝.
    右手直板正胶对左手横板反胶,如果反手明显下风,又没有突出的发球抢攻就很难打了,江加良奥运会对林德接发球没处理好的根本原因还是反手虚了,接发球必须要点或快拉或者推,形成连续进攻才行,一旦对方上手相持就被动了,这一反手实力的根本变化才是江加良输球的根本原因.
    映日荷花 26楼:刀刀斋说的,非常符合我的感受,我说的就是表象。您说都是原因。基本看法一致。非常一致。我也看林德就是加强命中率。盯住反手就行。还有那个接发球,真是太单调了,而且失误太多。当然深层原因我就不太能说出来了。你的这个看法我比较信服。
    乌鸦 27楼:器材也是一方面,当时欧洲人都猛刷胶水,中国人还不知道胶水的作用,但是正胶相对来说对胶水的依赖性不大,主要还是技术方面没有进步,反手的漏洞长期存在,没有积极去弥补。江嘉良的发球很平淡,接发球是很不错的,但是对于林德,只要他接发球不出问题,靠左手的线路优势逼住江嘉良反手,自己上手稳定一点,哪怕质量差点,但是能保证上台,后面再连续,江嘉良就很难打了。
    映日荷花 28楼:对对。楼上说的我也一样看法。林德这方面看,我不看你有什么优势,我只看我应该怎么打。只要接发球不太漏,死压反手,你肯定顶不住。想不到对手的接发球那么多失误,那是意外的红利了。这场球而言,江嘉良的接发球,真是太差了。应该还是反手太虚,无法承受接发之后的结果,于是强行要点或者挑直接上手,问题是对手的发球,明显有了很多质量的提高。还是以老观点看问题,当然失误多了。就接发球这点来说,刘国梁还真是挺不错的。能抢挑,也能搓,让对手的上手质量不高就满足了。
    乌鸦 29楼:刘国梁接发球是好,但是他发球还是太无解,除了孔令辉和王涛不吃他发球,其他人都吃,他主要是靠横打解决了反手位底线长球起板的问题,要是江嘉良会这个就好了,正胶基本功方面刘国梁和江嘉良差距很大。
    春逝 30楼:39届团体赛江嘉良没能避开林德啊,第四盘2-1赢了的。19-21 21-7 21-13
    一傻瓜 31楼:江的接发球输多少分我没数过,但是你要知道的是,靠相持,21分一局,老江赢老瓦也就三分左右。一局吃个六七个这比赛还怎么打?确实,林德的发球出台,到了反胶可以等了拎个转的转进相持。正胶只有一个方式,就是反手勒。而且要台上接。其实林德正手并不准,那球完全是战术错了罢了。早不拘泥正胶那套“打在前面”的GOP理论的话。搓了防两板大打相持。其实林德没啥能赢老江的东西的。
    一傻瓜 32楼:那球是中路似出非出的球。跟反打横打毫无关系。那玩意用中间别反手整个儿一个胡闹。
    快刀 33楼:老斯韦思林赛制,九场五胜,如果两个队实力相近,对手很难完全避开.那场球滕义打得非常漂亮,干脆利落地赢了林德,那时的林德性格急躁,场上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林德开始便受挫,对其士气有很大影响.如果一开始就让林德对江加良或陈龙灿,结果很难讲啊,欧亚对抗赛他打得太好了.
    春逝 34楼:林德和老江打第一局还是赢的啊,后面2局就蔫了,瑞典队把他放在第一主力的位置是很不妥当的,明知道他发挥起伏大。
    tan3732 35楼:江帅哥比赛中还是没少那个招牌的左手抹头发的动作
    春逝 36楼:江嘉良的发球是不咋的,但是要说他接发球差。我不同意哦。他自己承认的,自己发球不占优势,有时候甚至希望对手一直发球,要是接发球差的话他还打啥啊。


    IP属地:海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3-05-28 13:13
    回复
      2025-08-05 16:02: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傻瓜 37楼:春逝你需要知道的是其实对手是左手。而且堵得非常厉害。尤其是江擅长的正手斜线,还正好是林德的特长。林德赢老谢就是反手破了的。这种球只能是勾引对手来打枪。防了以后再反击。
      春逝 38楼:那场球江的确打得很别扭,心态也很急躁。林德赢了后狂喜的样子啊,呵呵,他也没想到吧。。
      乌鸦 39楼:林德同学面对中国人,长期输球,赢一回当然高兴,要知道他赢的是江嘉良啊。回想起1985年团体决赛,一上来面对陈新华,他被弄得手脚大乱,对面陈新华一脸坏笑
      林德输得恼火。
      乌鸦 40楼:话说林德年轻时候长得蛮帅,瑞典五虎里面他长相最英俊
      zhenzil 41楼:我就是想知道,到底是哪个教练把队员反手胶皮撕掉,不许他反打的
      春逝 42楼:林德是娃娃脸比较清秀那种,我倒觉阿佩伊伦最帅。
      zhenzil 45楼:春逝这品味。。。我都想看看春逝是啥样了。。。
      一傻瓜 46楼:反打纯属胡说八道。列马科夫进欧洲12强才看见的,至于组合进技术事儿多了去了。江是在87年决赛里是下意识救球罢了。光板打了一个还没打着。
      春逝 47楼:苹果年轻时挺帅啊,来场85年的比赛看看。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M2Njc4ODg=/v.swf
      pthb 48楼:正胶对胶水依赖不大是老一辈人说的,新一代的正胶选手哪个不是狂刷胶水?胶水对正胶起码有三个好处,速度更快、力量更大、起下旋海绵的包裹性更强。


      IP属地:海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3-05-28 13:19
      回复
        再说陈龙灿,他却能打到91年,而且当时世界排名第四,保持着不错的状态,他就和江嘉良不一样,他拉球和推挡好,这两样一好,对步法的要求也就降低了,所以他就能多打两年,以此为镜,我们业余要想打好球,步法固然重要,但更要练好推挡和拉球,毕竟业余步法不可能到专业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实力为正手进攻创造条件


        IP属地:四川6楼2013-05-28 13:26
        收起回复
          一傻瓜 61楼:印象里:大郗同志带着蔡坐边上来着。蔡大哥接班了。那篇东西写的还是挺感人的,叫,泥泞路上一把火。
          狄克中校 62楼:28日开赛,且这样了。忧郁的李XX,郁闷的皓,都要硬着头皮上了。谁的拍子都不能 下 啊!
          狄克中校 63楼:楼上,应是马文=革吧,傻瓜就那样说了。
          春逝 64楼:泥泞路上的三把火 “乒乓世界”91年第四期
          狄克中校 65楼:其实黑暗中有一把火就够了。泥泞中,有双雨鞋还差不多,要三把火做甚?!
          乌鸦 66楼:苹果的球,坦白讲,我不爱看,慢悠悠的,没事躲在后面放高球,有瘾一样,我看一会就想睡觉。
          春逝 67楼:小蔡的文采。。
          春逝 68楼:苹果他功底很深的。。
          乌鸦 69楼:蔡振华接手中国队的时候的却是技术落后,人心涣散,没人有心思练球,都想出国挣钱,至于击败瑞典,重夺霸权,当时谁都认为没个十年八年是不可能的事,这种时候蔡振华愿意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来,我个人表示非常钦佩。想象当时他也知道压力非常大,困难非常大,至于后来的带队成绩,大家也都看到了,这个人,有两下子。
          狄克中校 70楼:当时的情形,倒真是如在泥泞中艰难迈进,没有终点只有里程碑的路,头前茫茫,黑暗、泥泞、蜿蜒、蹉跎…… 上校那时是个快乐的青年,见天盼望马文=革/于沈潼出彩。盼望小马啊,你不要再皱眉头,不要再带着一脸忧伤进场……(后来听说不但带了忧伤,还带了夫人住宾馆。这天津夫人嘴上了得,马一输球,便怪教练!教练也生气,N的,鬼知道昨天晚上你们怎么整的?!)等了一两年,最后于沈潼这哥哥连面都不闪了,直接消亡。
          春逝 71楼:上校内幕知道不少啊,铁杆球迷~~
          乌鸦 72楼:在这个时期,马文=革,他是黑暗中的火把,带领大家前进,他用他的尝试,成功或者失败,照亮了后人前进的道路,他是非常伟大的运动员


          IP属地:海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3-05-28 13:36
          回复
            董草重 157楼:握拍,动作,步法————还有手感。江上手第一拍通常比较轻,你防守很难借力,就是欧洲说,被江打上,比他直接打死还难受,他轻重缓急的一直打你到死,就是强相持,99世锦赛,几个直板都做到了,嘿嘿。如果第一版直接大力,容易失误,也容易被有提防的防守的质量较高,所以不是机会的时候,轻打~~~江的接发球那是绝了,大家看的,都是江过了巅峰期的,建议大家看看87男单决赛,记得,85世锦赛后李振恃在新体育上分析的,江、谢时候,尤其对江的接发球快拉、快点,赞不绝口。江是瓦队友以外,最不吃他发球的,而且很多是接发球抢攻,转入强相持了~~~~
            talkingsmall 158楼:拥有攻击性的接发球,最大的好处啊就是对手只能发强下旋,网球里小德就是接发球特别好的,打他的一种办法就是只好一直保持高质量的一发,还不能送正手。
            一傻瓜 159楼:灌胶水会达到的效果,其实只有借力球才有好处。一个是回球速度快,另一个是球到台后,会乱跳。
            一傻瓜 160楼:真正发力突击杀高球的时候,讲究的是:力透纸背---说白了海绵给打透了。那时候的灌胶跟不灌没啥区别。
            一傻瓜 161楼:快点快挑对付右手侧身正手发球还是有效果的,比较稳健,能够在判断正确的时候形成优势局面连续进攻。但是对付林德那种左手正手发中路,其实就是呛着转儿的,侧上下判断一旦失误是直接吃。接法有二:一个是反手拉出去划一个捻一个,另一个是正手接但是是铲划挑对手正手(左手)。我觉得后期中国快攻走进了一个树立典型的那么个思路里。对于某些非正规接法,动作采取了“全部否定”的态度。其实就是大竹英雄的“美学主义”。这在胜负里绝对是要不得的。
            快刀 162楼:呵呵,傻瓜的建议很受用啊,学习了,晚上跟左手打就用用.我自己接左手发的中路侧上侧下旋短球喜欢用反手挤推或挤搓,有时用反手挑一下,或者正手撇一板或者搓长后准备相持,出台的短球准备挂或者快拉.最近看老庄那个台内正手拧不错,试了试,对左手发的中路侧下和纯下旋死转很有效,台内球就是玩手感啊.
            快刀 163楼:江加良的快点很好,学球那时就模仿他的动作.我觉得他的快点出手干净,命中率高,跟下一板衔接自如,如果非要挑毛病的话,就是还不够毒.可能是撞击少了些,但这也是矛盾,撞击多了,快点命中率就下降了,快点本来就有难度,能够练到江加良这样已经很难得了.
            一傻瓜 164楼:至于庄公么。他的后期出偏和徐寅生其实有点类似。我说句不客气的,徐寅生先生他能认识到由凶变稳,靠个推挡变变落点就能赢球。---是他后期水平实力下降的根本问题。-----说明徐寅生有自我反省能力。庄公呢?他不但不能悟出来,还对其他队友的帮助特不服。李说65年有点机会,其实就是他已经输了。看过一点儿他输克兰帕尔的球,说实话,没了实力玩花活的感觉挺严重的。弹一个,发几个球。。。要不说李周二位坚持的最长,那是功夫没撂下。
            cnrsp 165楼:什么是“小弧圈”、什么是“小上旋”、什么是“小突击”?一些坛友,这些东西都是云里雾里,还讨论的热火朝天。
            cnrsp 166楼:到处可见国球先生独特而坚决的谬论————好玩。
            一傻瓜 167楼:正胶两种:一种叫“快拉”其实就没啥拉,因为削球自己有旋转,顺着旋转轻轻、一带一个。张怡宁和庄则栋主要是这个套路,尤其是庄则栋正手有的时候。因为他那一大板太恐怖了,削球指定退得老远,反倒是这种又轻又短的很难削。。。跑一阵肯定出机会。另一种就叫小弧圈:是真拉的,那就跟削球比功力了。功力不够,净干反击的用这个套路破。北京队打败点睛阵容的上海队:倒排了阵容,搓死林慧卿拉死郑敏之是王健和傻瓜教练的生平杰作。但是那个功夫球练多了,膀子爱硬。后期的小弧圈上手其实跟这个有关,虽然稳,但是怕对手抓这板反击。庄公真正就是他的能力出众,啥下旋不下旋的。一方面他是真快,一方面他爆发力太好。说个反手的事儿吧,把我们叫一块儿堆,这个动作你做得了么?反手一个反关节,把拍子给扣球台上了。(正面儿)我们里面最软的是亚洲,还是小孩儿呢,没戏。
            春逝 168楼:cnrsp, 你不是爱正胶专门写过帖子吗?那要多学习啊~~


            IP属地:海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3-05-28 21:23
            回复
              一傻瓜 193楼:录像中:江自己介绍握拍的时候,似乎还说了点微细点的东西。
              talkingsmall 194楼:

              自己看柳承敏握拍,都是伸到胶皮上的;现在的马琳、许昕也是拇指伸到胶皮;而传统的快攻握拍拇指是弯曲不伸到胶皮里……王皓的前二指的握法一直很神奇……
              我爱国球 195楼:那是现在的小孩喜欢将正手的胶皮贴到顶,不留空地。以前不会这样贴胶皮。
              我爱国球 196楼:对日直有兴趣的,可以再去看一看刘南奎,金泽洙的演示。他们比小柳更地道,更纯正。
              一傻瓜 197楼:我对所谓地道纯正这种东西倒不以为然。手指短的,分开了张直了好发力,手指长的,圆了好转换吧?甚至击球时还会有变换。发球变个指法也是存在的。
              talkingsmall 198楼:那只有王皓那个伪直板……缝隙估计连1厘米都不到……一般直板正面胶皮都至少留1cm……使用推挡的在留多一点
              元亨利贞 199楼:技术贴,探讨得都很细,顶了。
              talkingsmall 200楼:还有那本破书里面拇指指尖居然在食指后面……跟老庄小钳一个毛病
              这正手只能吊腕了……
              一傻瓜 201楼:个子有高矮,动作有不同,反应速度爆发力,取位。。。手指有长短,发力能力有高下。这么说吧,我觉得刘国梁不拘泥这个,该大把攥就换一下儿。挺好,到了马琳直接换成横板拍黄瓜。。。挺好。江嘉良其实输林德恐怕就是拘泥了一个接发球抢点抢挑上面。
              一傻瓜202楼:天想来江嘉良还是有些偏灵巧型的。就是说利用接发球等等台内灵动技术抢占先机。和对手斗优势回合。找到机会加力变线。而庄则栋真正巅峰的时期,他的后向前突然发力真的是雷霆万钧那种。反正傻瓜当时陪的时候就看见眼前一花。江嘉良是轻机枪点了重机枪扫;李富荣的是连珠炮;庄则栋的突然发力确实就是一麻雷子。他的加速制动荻村写过,说的是他的非持拍手的配合用的特好。-----------傻瓜是回国后一直琢磨这个,后来俺看见大叼车,诶!?明白了点意思。庄则栋在翻译间比划的时候把意思给整一满拧。弄成了执拍手自己加速自己制动。。。为啥敦子女士不告诉他,这我一直没搞明白。人家不打乒乓。
              霸天虎 203楼:一傻瓜兄,请问为什么反手横捋更有效?能否将你对直板反手动作的解析再详细作点科普。我以前有球友用过,当时觉得不是正规动作。
              一傻瓜 204楼:非持拍手的调节:这个东西还肯定不简单,在强化爆发力等等环节中,身体平衡步法调节是一个方面,这个则是另外一个极重要的东西,因为剩下的只能瞬间调节了,优秀运动员的非持拍手龟国其实很注意这个的。


              IP属地:海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9楼2013-05-28 22:04
              回复
                一傻瓜 289楼:换句话说今天研究江嘉良:他发球段主要以控制对手接发球强行上手为主,不是说他发球平淡,而是说:他的发球目的:首先是不让对手乱抡。。。当然发球抢攻他是有的,不过使用率比较低。而接发球段则多数,利用他出色的步法反应速度,挑点等手段去抢到一半儿左右的主动权形成优势回合。。。整体他的相持其实比较出色,技术结构角度正手位比较强相对就容易站的稳。因为他可以通过过人的步法突然让开,打随球侧身技术。另外他侧身接发球里其实也是靠左单步拉右腿出去的。这样不但快捷突然,而且不是所谓掉屁股赌博性的三步动侧身。一直觉得所谓三步侧,一蹬跳侧其实需要一些条件的,比如反手对中突然加力获得主动以后。。。或者是慢搓等,总是有点心有余悸的感觉,因为当你掉屁股的时候(蹬跳过程中)对手突变凶压正手心里总有恐惧。这时候其实需要一些别的法子去真正弥补正手的。
                talkingsmall 290楼:可能左手还是上旋技术作为防守手段,今年澳网见过纳达尔反手连续削直线让小德倒地,所以冒出这个想法。(PS:纳达尔有些发福了,步法也差了,全靠经验和检对手失误,现在又……其实除了在红土他也很怕左手的,毕竟这是网球场啊,估计离退役不远了)
                talkingsmall 291楼:右手直板可能最不喜欢对左手横板的……马琳打个水谷隼多费劲啊……两方对抗时会出现一方一下子得很多分然后一下子输很多分的现象……
                一傻瓜 292楼:傻瓜学球的时候是并!没有讲过单步侧身,基本教学里全是三步(蹬跳转移的)而无论是江嘉良还是盖亭,到了后来在网上发表,我的理解他们的侧身都大量使用,拉支撑腿带动非支撑腿的步法。而通过这一步法要达到和三步动的移动范围,需要很好的腰部力量、很长的腿(包括打开能力),同时对支撑腿的压力包括脚踝的压力也非常大。这不能不说到了今天需要重新考虑:应该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另有一种双步侧身,是跳步还是并步的。(原来还似乎说过里面还有一小碎步调),在搓攻里由于该步法重心比较稳定,感觉多板搓中找机会突击也是个挺好的方式。所谓的蹬跳侧身步法由于重心不是太稳,有转体过程,重心落右脚等等限制条件,今天再看的话其实是有弊端的。(简单说你重心都落到右脚了,万一来球位置并不合适呢?)
                talkingsmall 293楼:不仅反手位可以考虑侧身,正手位也可以考虑侧身打冷板,貌似这方面没什么研究。
                一傻瓜 294楼:而且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当你用两蹬跳转移重心都到了反手侧身位置的时候;对手突袭正手,因为重心已经落右脚准备的是蹬地发力,你就很难把落下去的右脚再拔起来,就算你心明手快最多做到的是硬拔了去单步单点上正手。。。而单步上正手其实可控能力就大受限制。我觉得自己这段东西似乎可以解释:杨影的一个提问(所谓侧身比正手顺。。。)就是说在我国的乒乓教学里,在讲侧身步法角度其实不一定正确,包括腰部力量的运用等等。
                zhenzil 295楼:傻瓜学球的时候是并!没有讲过单步侧身————单步侧身就是所谓耗子偷油,这是徐主任将过的。不过后来也少人用。侧不开。
                一傻瓜 296楼:楼上的理解有误解:(右手持拍者)左腿不动,单往后撤右腿的单步步法叫耗子偷油。那种球是因为来球过快来不及做重心移动或者猜断的时候,曲一点腰,闪出点位置突袭直线的一项步法技术,由于击球后右脚在左后方对手如果跟上了,回击斜线很难扑救。江嘉良的步法不是撤右腿,而是靠右脚蹬地,用腰的力量强领左腿同时转身,甚至到一种程度:强行把右腿也拽过去,因为落地脚在左脚上,这时候右脚是虚点的。可以根据来球找点儿去踩甚至在步法够快的情况下(发现来球过斜)再多做一个侧身两蹬跳。同时,当你发现对手偷袭正手的时候,由于右脚是虚点的,可以根据来球找踏跳点,顺势发动走三步动交叉步形成扑打斜线。因为交叉步里其实最难的是右脚你必须根据对手来球踩对点,如果重心压在右脚上拔起来都不容易,充其量是单步救球了。其实呢,有些步法和腰部力量关系极深。腰如果能吊住了控制住身体的话,就会有个所谓“空中停留”击球的感觉。
                快刀 297楼:我看现在不少直板反胶专业相持推挡后,双脚后退半步,接一个侧身拉球。跟横板两面拉相持时这种侧身用得多。
                一傻瓜 298楼:刘国梁有时候会用那个老鼠偷油,可能跟身材等等有关,拉左腿位置让不够,又已经“停”在了左腿上了。只好撤右腿闪直线。但是他有些老鼠偷油也有他独特的创新的,就是说在一堆快速回合中间突然结合一板,我的理解是他通过那些前面的回合过程牵制对手,忽视照看右方正手漏洞的时候。。。当然也有失手的时候,记得奥运00打佩尔森就被那个手长的家伙给打了俩斜线回头丢了一局。
                一傻瓜 299楼:另外最近看小陈侧身也偶尔用这个,后来觉得有时候大把攥三指分开的时候手腕手型似乎挺适合干这个的。好甩一下手腕。反正也让不开做不出大动作了。
                桑地亚哥 300楼:傻瓜上面四楼讲的极好,我的侧身步伐就是这种,好处却是如傻瓜所讲,还有一个体会是这种步伐侧身之后,交叉步扑正手特别的顺,缺点我认为是打直线有点别扭,突击的斜线倒是很好,很奇怪对手说这个球过去是外撇的,是个滑板,但是从我的角度看却是直线的感觉,感觉不到是外撇,而且我也没有刻意去撇着打。


                IP属地:海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7楼2013-06-02 13:41
                回复
                  2025-08-05 15:56: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爱国球 313楼:我看现在不少直板反胶专业相持推挡后,双脚后退半步,接一个侧身拉球。跟横板两面拉相持时这种侧身用得多—————你说的这种脚步,应该是并步。 原来是快攻专用的正手侧身步法,后来才变成中式弧圈习惯的侧身动作。老一代弧圈,正手动作幅度很大,脚步也因此要侧得很开,因此也有一种交叉步侧身的步法。 老的日本人,老的南朝鲜人,都出现过这种脚步。 国内追求拉球动作小,对步法不是很讲究,很少见,会的人极少。
                  我爱国球 314楼:正手的侧身脚步,分交叉步侧身、并步侧身,这两种。正手的交叉步侧身,实际上就是反方向跑的交叉步,正手侧的脚,要先向侧后猛跨一大步,然后另一脚跟上。 缺点是幅度大,掌握难度大,移动过程中重心由高到低,需要有充分的转腰幅度。 优点是侧移的范围特别大,侧移的同时同步转腰,就可以允许正手打出幅度巨大的发力动作。并步侧身,就很常见了,比比皆是。现在大多数都学的是并步。 优点是掌握简单,重心平稳。 缺点是动作幅度受限制,而且转腰不足,无法打出足够大的力量。
                  lwcz2000 315楼:国球兄推荐一些参考视频吧!两种侧身步伐啊......
                  pthb 316楼:88年失利后,对快攻的剿杀就摆明车马进行了————当时正胶快攻不能摆脱两个致命弱点,一个是对手快劈正正手的长球,这个球一般只能轻拉起,容易被对手反拉快弹,刘国梁之所以出色,就在于依靠胶皮的特性暂时解决了这一难题,但被国际乒联禁用TSP胶皮改打国产胶皮后又立马被老瓦抓住,另一弱点就当对手晃接反手位时容易被逼住侧不开身,这个问题也是由刘国梁直拍横打来破解,但是当时这两个条件都没能实现,直板快攻被抛弃也是理所当然,当时自己也正在打正胶,所以有过切身体会,当时看到王永刚于沈潼他们在国际大赛上被老普之流屡用这两招虐待,看得真是憋气不过,后来省里的横板选手也都学会这两招,比赛中使出来直板正胶也基本都是无解,导致后来一大批直板正胶也都改反胶了。
                  我爱国球 317楼:当时正胶快攻不能摆脱两个致命弱点,一个是对手快劈正正手的长球,另一弱点就当对手晃接反手位时容易被逼住侧不开身————典型的谣言,典型的诈骗。就以你举的所谓例子来说,在同一个时期,已经退出国家队好几年的黄文冠,在96年奥运会上,以正反手两面的拉后扣,拉后弹打,轻松破掉老瓦的长球;再用撇长、挑打,轻松破掉老瓦的短球,轻松胜出。 老黄的年龄比老瓦还大,比你所说的那些基本功垃圾的小孩要大了十几岁,他所用的技术组合,不过是他80年代在国家队时练的老本。 这充分说明,不是什么器材不能,是后人太无能。同时,也说明你并非无能,只是无知,还将无知当有趣。
                  我爱国球 318楼:越没有水平,越要将输球的原因赖到器材上去。越是没有知识,越是到处造谣以显示其是何等的无知。
                  talkingsmall 319楼:96年黄文冠用的也是跟TSP吧……感觉此人常常会有打高球打不死人的现象。
                  快刀 320楼:当时正胶快攻不能摆脱两个致命弱点,一个是对手快劈正正手的长球,另一弱点就当对手晃接反手位时容易被逼住侧不开身————直板正胶破对方快劈正手现在看来可以采用快拉对手中路或者低球突击对方两角破解,但当时中国队的直板正胶正手位进攻都习惯拉,侧身位才用突击,短时间要掌握并运用低球突击不仅有难度而且需要胆量,江加良的一大优点就在于正手位敢突敢打,所以他正手位还未受制于这板快劈正手,他的反手推挡如果加力推运用再多再好一些,反手位技术再丰富一些,发球质量再提高一点,还是跟世界顶尖高手能抗衡。国梁正手位的拉球质量真的太差了,与他身高不够高,正手空挡大,耸肩吊板,动作不够舒展,以侧身为主的意识有很大关系,如果他打法是两面进攻,正手位空档小,对方快劈正手就能拉出有质量的小弧圈。他的横打根本就是一个陪衬,后来基本没用,实际上他还是摆脱不了一个直板正胶左推右攻的先天不足,相对而言横板正胶打法正手位空档小,反手能拉能拨能弹,不怵对方快劈正手,就这一点而言好于直板正胶。
                  pthb 321楼:典型的谣言,典型的诈骗……我爱国球————你除了谩骂还会什么?黄文冠是横板两面生胶,左右可以起板,所以不惧对方的调右压左战术?睁开你眼睛看清楚了,我说得是直板正胶,连直横都分不清的人还这么嚣张。再看看前期刘国梁正胶拉球老瓦挡住的有几个?换到国产胶后的大马团体赛和悉尼奥运会那人家是随便挡挡,刘国梁在乒乓世界撰文说过TSP胶皮和国产友谊胶皮对他的影响,以致间接导致提前退役,说是推托也好,反正是有这么一回事,总比你信口雌黄来得好。
                  talkingsmall 322楼:黄文冠当时用的很刘国梁的胶皮可能是一样的spinpip,但海绵应该不同,只是胶皮的颗粒高度相当短,看名字就知道是当时旋转最好的颗料。
                  lwcz2000 323楼:不过现实中是有人用生胶(如729产的563,不太怪异)当正胶打。是可以低球突击。
                  lwcz2000 324楼:见过一个老人家打过,还真不好对付,我和他交手也就五五开左右。


                  IP属地:海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9楼2013-06-02 14:06
                  回复
                    一傻瓜 445楼:要不傻瓜说那就是一独脚铜人呢。脚踝子要飞出去,没两蹬跳!单脚蹦!多蹦一步,而且!蹦回去。找位。全一只脚!腰硬收住,后腿(右腿)找平衡。太可怕了。
                    快刀 446楼:其实这是合理的,因为侧身要想侧得开,左脚一定不能锁死,所以老金打完正手回反手接侧身(而不是用反手)时,左脚肯定先要小跳或者小垫,只不过他重心比一般运动员低,步幅也大,所需腿部力量更大,身体协调性更高.
                    一傻瓜 447楼:因为那是金泽洙鼎盛时期的追求。有志直板者,单闪拉腿,飞跳,前交叉侧身,乃至扑正手回单脚铜人。哇靠。。。这技术能把我爱国球先生看一。。。。。。后交叉?真的。。。啥都不是。
                    tan3732 448楼:几十页的贴子啊,看得俺眼花...家园N久木有过这么长的贴了
                    一傻瓜 449楼:没注意别的,谁介绍的柳承敏教直板?他的训练还是真挺牛逼的。尤其是第六集里的封堵对手上手“发球抢攻”台内挑后大打对攻,推挡连推三板把德隆奎斯特给整了个望球兴叹。当然啦,正手挑了以后反手再拉手去反手攻岂不是脱裤子放屁?
                    一傻瓜 450楼:傻瓜的日语水平反正够听懂那种,故意让你理解的,博乒的东西只翻译变成日语字幕的。其实丢了不止三分之二。所谓的flick拼法有错?其实反手指的就是弹击,而到了正手就是“挑打”
                    一傻瓜 451楼:根性:这词儿该咋翻译呢?傻瓜说俺觉得没有必要翻译。因为索兰索兰《北海道民歌》里就说过这个词儿。当时用的是躲魁枭!就是巨大的根性的意思。说的那是鱼啊!!!要不叫拉网小调呢。。。。。。。。。。。。。。。搁围棋中文里叫来菜咧。沙丁鱼来拜不捞都不行,把水谷和福原的肛扒咧:哼哼出嗯呀就对咧。
                    乌鸦 452楼:95年在天津,老金真是被坑大了,要不然他很可能要夺冠。
                    乌鸦 453楼:老金从正手位回反手位侧身的步法,真是快得离谱,好像没有用什么交叉步,怎么觉得就是并步侧身,不过步幅好像很大,频率也很快,所以能保证他回到反手位还可以充分侧身爆冲,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练出来的。
                    一傻瓜 454楼:在日听过石川的索兰,其实索兰的意思是操(抄)缆,看见那么一大把海面都照亮的银色沙丁。。。哇靠!上帝下金子啊。。。要不叫拉网小调呢。球儿,我等你很久了。
                    快刀 455楼:腿力好是本钱啊,马林从正手回反手位侧身这板球的质量就不如老金和小柳了,郗恩庭还给马林提出在步法上再下功夫的建议.据说棒子队是用两张球台合在一起练步法的,还曾经特意作为保密训练手段。
                    zhenzil 456楼:扯,还棒子队。。。笑掉人大牙。两张球台并在一起练全台跑动单面拉,我们在28年前就用过,我们还没有到省队水平呢。1982年第4期《乒乓世界》广西队介绍如何训练韦晴光,也谈到过用过这个方法。当时这个方法在有直板弧圈球的队伍里已经广泛使用了。


                    IP属地:海南41楼2013-06-02 16:31
                    回复
                      firedphoenix 481楼:软板硬胶皮是需要“打磨”的感觉,出球才有转有速度。相反那种软弹外套,不需要那一“打”,正常地抡起来就足以吃球拉得转了。
                      talkingsmall 482楼:搅动式短抽型的弧圈,什么东西?
                      草弧.宁 483楼:乌鸦,我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对,摩擦有厚薄,不直接通过球心的就是摩擦,我之前也一直用5夹,其实和你的理解差不多,包括起高调也是吃球比较深,只是表述上不一样,我理解的快攻的拉根据来球下转强度调整拍面角度,手腕有翻转动作,甚至有托住了摩擦的意思,弧圈是直接摩擦中上部
                      草弧.宁 484楼:软弹外套,不需要那一“打”,正常地抡起来就足以吃球拉得转了————外套不吃进海绵弧线都难控,不要说旋转了。
                      桑地亚哥 485楼:琉球不光出歌者,武者也是不遑多让,空手道巨匠多数都是冲绳人,船越义珍就是琉球皇族,亡国后改了日本名。
                      映日荷花 486楼:原来精武门那个船越老头,姓名有出处的啊。那个演雄霸的呢?杀死比尔里边的,服部半藏,是冲绳的么
                      pthb 487楼:外套不吃进海绵弧线都难控,不要说旋转了————刘国梁在解说时说新旧弧圈的最大区别在于新式弧圈依靠海绵来吃球,而不是以往更多依靠胶皮的粘性。但是波尔在我的弧圈与众不同一文中说他拉高吊摩擦得非常薄
                      映日荷花 488楼:所噶,所以新旧两套思维,对此争议很大。本人练拉球的时候,教练总是强调,低点,低点,先从高吊学起,不要撞击。反正这个问题我不敢掺和。因为争议是存在的。而且,中国式的弧圈,和波尔的弧圈也是有差异的。都说波尔的是转,但是不往前走。反冲困难,
                      桑地亚哥 489楼:松涛二十训译文。1、空手道始于礼,终于礼。2、空手道不先挑衅人(无先手) 。3、空手道为义之辅助。4、先知己,后知彼。5、技术(好)不如心术(好) 。6、聚精会神,心无杂念。7、祸生於懈怠。8、非只有在道场才能修练空手道。9、修练空手道是一生的事。10、应将空手道精神应用在日常诸事诸物上。11、百炼成纲,不进则退 。12、心中不可有非胜不可的想法。13、应尽可能化敌为友。14、战斗胜负是由如何操纵虚实者而定 。15、把手足想像成刀剑。。16、男子汉每日出门就必须面对排山倒海的压力。17、讲究架势是初学者,其后要练成自然体。18、练“型”要求正确,实战要求变化。19、勿忘“力的强弱,身的伸缩,技的快慢” 。20、必须常思考临战之方法及手段。
                      桑地亚哥 490楼:为啥空手道能称为道,松涛二十训读一读就明白了,打乒乓的也是武者,这个读一读大有裨益。
                      桑地亚哥 491楼:空手道的前身是琉球手,是中国人传给琉球皇族的,日本占了琉球后,从冲绳传到日本。空手道练到高级,是极具美感的。
                      草弧.宁 492楼:pthb,因为自己也在用外套,大胆谈谈感受,用过的几款都可以只用胶面摩擦,球的弧线也很诡异,但觉得旋转不是很强,也许波尔所说的薄是相对于其他欧洲选手而言,吃底板较浅。当然只是主观猜测,不能以自己的能力对比职业选手的能力的。


                      IP属地:海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4楼2013-06-02 16:57
                      回复
                        firedphoenix 505楼:俺接触到的都是业余的,很少地接触过市里有排名的高手的弧圈。他的大力弧圈特点,多是以下降期为主。在俺看来,上升期、高点期的弧圈,往往是借力的快速弧圈,打的是节奏,而非力量
                        firedphoenix 506楼:能找到上升、高点期击球机会,如果位置、时机合适,往往采用攻球技术而非拉球。若是防御反击,也多是快带快撕。
                        乌鸦 507楼:不好意思,我还是觉得拉弧圈作用力是不通过球心的————我也是觉得不能发力过球心,那样出球不转,像攻球了,但是也不能纯摩擦,那样出球也不转,因为正压力不够,胶皮没有完全包住球,我感觉是某种中间方式,先是发力撞击球,但是作用力与球心有一定夹角,然后摩擦,把旋转带出来。
                        我爱国球 508楼:张怡宁在自己的教学片里清楚的说了拉弧圈是先打再摩————这么说吧,你觉得张怡宁的那个球,算不算弧圈, 转不转,有多转?象你这样的看法,不要说球迷,连部分专业教练都有。 象男子那样抡开了摩擦的拉球动作,在女子领域算是罕见。 女子领域,只收一下小臂勾一下球,也敢叫“抢拉”,但在男子领域这样的动作恐怕没有教练能够容忍。 拿张怡宁这样的例子来说弧圈的事,只能说明你真不懂球。 90年代中后期之前,国内的女子颗粒还是主流,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颗粒几乎都变成了两面反贴,改胶皮的速度比男子领域“搞运动”时还要快得多。 器材是说改就改,你以为那功夫也能改得了吗?大伙心照不宣。 就是你们这些人居然还当真了。至于很多球迷所迷信的"暴冲肯定很响",部分男子教练也有这样的观点。 对部分人来说,有点力量就叫暴,这力量是是撞出来的还是摩擦出来的,他们不关心。 至于这球转不转,你如果跟他们较真,那是要翻脸的。旋转是弧圈的基本,但人家最怕的就是你来检验这个质量,这正是“太监不能讨论性功能”的典型表现。如果按旋转强度在100转/秒以上作为合格弧圈的标准,我看国家男队都有部分人不合格。国家女队吗,呵呵,呵呵。 但这个标准只是早年技术测试时的中低下水平。
                        我爱国球 509楼:早年,国家队组织的技术测试中,弧圈球的旋转强度,最大的可以达到150转/秒以上,这算是很高的水平。那么,今天,我们考虑到有大球改革的因素,按照器材奸商们所宣称的“大球会让旋转下降10-20%”的说辞来算,旋转最强的应该也有130转左右,旋转较差的,100转左右至少也应该有。那么,我们就按这个折中和缩了水的标准,100转/秒,来检验一下,国内有多少弧圈是真的。 怎么样,敢不敢,要不要看看有多少人能合格?
                        我爱国球 510楼:对于业余球迷,我觉得弧圈球的检验标准,还可以再降低一点。80转/秒左右,算是业余合格水平。这够低了吧,拿块正胶拉板前冲,这样的旋转都是很轻松的。 怎么样,相信“打摩”能出弧圈的球友们,敢不敢做一下这样的测试?
                        pthb 511楼:不好意思,我还是觉得拉弧圈作用力是不通过球心的————如果拉弧圈作用力不通过球心,请问刘国梁说的弧圈要把球撞进海绵是什么意思?另外张怡宁示范的每一板拉球都是干干争净完整引拍,噼啪作响,并不是所谓的快拉,如果没有撞击,球的作用力没有通过球心,能发出类似快攻的声响李晓东说弧圈如果没能抓住高点期,那么在下降后期就只能用薄皮摩擦向上吊,这个技术波尔和马琳用得最好,我想这就是你说的球没通过球心的摩擦,一般是在步法没到位的情况下使用,我自己也不喜欢外套高吊要用厚摩擦,说明一下,我正手是T05。
                        一傻瓜 512楼:球的质量是以得分、获取主动等等为原则的。不是以转速为原则的。我可能拉的没有对手转,但是把对手逼到后面去了,无奈只好靠往天上攘加转保证球上台,那么这个转换就是优势转换。所以说乒乓球多少转?其实没有绝对意义。
                        一傻瓜 513楼:郭跃华曾经是跟谢赛克还是谁,对阵阿部兄弟。那场球对拉其实就吃了亏了。因为郭跃华拉转的,人家对应的是高点,没有你转,但是搞得谢赛克,只好去堵枪眼。如果郭跃华冲出去呢,对手拉转的话,正好被谢赛克拍了。那场球傻瓜看过,我们输球了。
                        一傻瓜 514楼:对阵的打法不同,选择不同的发力方式很正常啊。日本队的阿部胜幸,阿部博幸兄弟那不算弧圈打法吗?
                        firedphoenix 515楼:过于强调旋转与过于强调声音的弧圈,都只是不同打法不同追求而已。马龙的弧圈速度快、节奏快、变化快,但并非每个球都那么强调旋转,继科的弧圈一般都是旋转很强,少有的正手反冲是强调速度与力量。没必要,非把“弧圈”死定义成这样的或者那样的。
                        一傻瓜 516楼:李富荣占的是个狠字。 典型的力量型选手————胡说八道!庄则栋是快字;李富荣是准字;周兰荪是狠(推挡重发力狠);徐寅生是变字。这都露怯,谈乒乓真的,您差点意思。


                        IP属地:海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6楼2013-06-02 17:15
                        回复
                          苏滨 529楼:快刀老友,咱一晃眼在家园这就渡过了十年;国球前辈一直是观点鲜明的坚持打摩泾渭分明的传统观点,我敬佩他对乒乓的热爱投入精神。当然,传统文化讲究中气以为和,易怒、多争执、偏向执著某一倾向时,从中医的角度看,可能意味着身体某处经络存在着不平衡、或不通畅。球友看的是球,人看的是精气神。一点浅见给大家打岔了,望涵,大伙继续。希望再下一个十年,大伙皆安康聚首家园,谈球论道不亦乐乎。
                          lwcz2000 530楼:淡定啊,掐架不是我们的目的。
                          xh338 531楼:弧圈的基本是旋转吧,没旋转或者旋转程度不高的,弧圈质量也不高。个人理解。
                          cnrsp 532楼:快刀,错!错!错!不扣帽子、不来点发泄、不整点意外,能讨论吗?讨论的基础就是必须有冲突!冲突越大越好,讨论才有更大的价值。如果没有冲突,论坛毫无存在价值,论坛可以关闭歇业,然后众多版主下岗自谋生路即可。所以,冲突是论坛和版主存在的基础。有冲突,很好,如果没有冲突,可以制造冲突嘛。
                          一傻瓜 533楼:制造旋转的同时必然有撞击存在。这个道理很简单,初中物理就告诉你了,摩擦力=正压力×摩擦系数。。。光盘神马滴您自己琢磨去吧。没有撞击哪来的正压力?
                          一傻瓜 534楼:虽然说乒乓球运动不是刚体物理,讨论起来要复杂的多,最基本的正压力都没了。。。打个球啊?!这种光盘给人送?这不叫自取其乳吗?
                          cnrsp 535楼:一傻瓜的理论物理水平还停留在幼儿园阶段。地球的自旋转,来源就没有正压力。上帝粒子都发现了,一傻瓜还在牛顿那个时代转悠。
                          cnrsp 536楼:一傻瓜,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球拍,对准了地球的北极点,轻轻的蹭,蹭的地球沿着东120度经线圈,旋转。不需要正压力啊。
                          我爱国球 537楼:cnrsp,嗯,说得有道理。看人的头像是支冲锋枪,怎么搞上去的? 改天我去弄个大炮做头像。
                          我爱国球 538楼:一傻瓜,用广东话来说,俺是一条正常而且健康的“麻甩佬”,俺虽然有正常的乳头,但俺是挤不出奶的!不过,那张光盘送了之后,效果还是相当好的。 另外一些人听说后,一面假惺惺地骂我不应该跟个退休的过不去,另一方面及时地提醒我:“千万别送给我哦!”
                          我爱国球 539楼:乒乓球发展到今天,各种高科技材料都已经进入了乒乓球器材的生产制造领域。但是,乒乓球的技术动作的质量评估,至今没有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估手段。 比如说,弧圈到底有多转,快攻到底有多快, 这些都是可以测量出来的质量指标,都是客观评介的基础。网球每发一个球,都立马有球速在直播中显示。 乒乓球也完全可以做到。 拉球的旋转,也可以作为专项技术能力的指标,单独考核测试。按早年曾经做过专项测试的纪录,结合今天使用大球的客观因素,将指标折中一点:
                          1、弧圈球,转速达到每秒80转以上为业余水平,每秒100转以上为专业水平;
                          2、攻球,球速达到每秒30米以上为业余水平,每秒40米以上为专业水平。
                          这两样测试很简单,测试设备很多单位都有,测试条件的要求也不高,很容易搞。俺在9几年时就在某学校参与过测试,弧圈转速130多,用729胶皮拉的高吊。 发力扣杀的球速40刚出头,用802的正胶配当时刚上市的碳板。怎么样,这样的测试推广一下,大伙有没有兴趣? 设备商们,这可是个商机啊。
                          我爱国球 540楼:迷信“打摩结合”也能拉弧圈的球友们,想不想测一下自己的球到底转不转?号称“暴冲”超级快的朋友,敢不敢测试一下自己能打出的真实球速?


                          IP属地:海南48楼2013-06-02 17:31
                          回复
                            一傻瓜 541楼:嘻嘻,一傻瓜对乳酪对乒乓球拍的作用还是很感兴趣滴,您老就别藏着掖着滴喽不就得了?!粉嫩晶莹摇曳着散发着一股子酸腐之气的可不仅仅只有豆腐。其实我觉得许绍发讲的河野满击败欧洲两面弧圈中减力挡的运用,乃至金琦泽在88年奥运的那种部分离台反手软扛。。。在对阵中间其实还真挺管用的。-------也就是说,日韩在中近台两面攻推攻中也有相当多的创造性尝试,并且获得了成功。
                            一傻瓜 542楼:球速乃至转速这东西在正式比赛中意义不是很大。傻瓜原来总结过:击球的目的。也并不想去多再说。
                            我爱国球 543楼:傻瓜啊,好象你敢力挺“打摩弧圈”是吧,要不要来测一下旋转?哦,对了,你好象老说自己打正贴的,那好,来测一下球速吧,测球速的设备到处都有,很方便,扣杀几下就可以自动算出平均值,几分钟就测完。
                            我爱国球 544楼:球速乃至转速这东西在正式比赛中意义不是很大————没啥意义?有的,如果这种测试推广开来,以后进省队,或者进国家队,就可以在成绩之外,加上各个专项的测试结果,这样挑选出来的苗子的质量,才有更客观和真实的依据。 教练评估是主观成分居多,但专项技术测试是一点主观成分都没有的。
                            我爱国球 545楼:比如弧圈手,拉球的旋转轻松超过100转以上的转速,说明拉球肯定有弧线,因为旋转强度达标了。比如快攻手,发力一扣的球速基本超过40米每秒,说明正手杀伤力达标了,基本达到当年江嘉良的水平了。怎么样,够客观吧,而且很简单,测试技术和设备都是非常成熟的,价格也不贵。
                            一傻瓜 546楼:没意义。无比赛意义。说白了,对手摸不到球,那部分功:应该:叫做“无用功”,如果对手不怵这些,况且,比分还抠住了咬住了,那么最后倒霉的多半:是那个做了半天“无用功”的。没别的不赢球呗。
                            我爱国球 547楼:是没意义,还是不敢测啊?我当年给人拉壮丁去做测试时,还是很害怕自己不达标的。 结果测试结果一出来,发现拉球旋转达到国家队的平均水平(最高150多,平均120-130上下,我是130多一点。),扣杀球速虽然不优秀,良好以上还是有的(最高纪录50出头吧,我是40刚出头。),顿时感觉打球更有自信了,这是实实在在的数据说活啊,一点花假都没有的。
                            一傻瓜 548楼:作为对立面角度说这件事儿最透彻,最近已经打球比较少了。俩高手发球,吃得不多,一寸,甚至连一寸都没有。上旋吃出界一寸,下旋吃了打网白色布带的下缘。判断都对了,心里就发凉。因为这一点儿其实反而输不起。
                            我爱国球 549楼:喂,不要扯开话题,俺在很严肃地和你谈水平的问题,请认真作答!
                            一傻瓜 550楼:因为打球是在对抗中进行的,不是单纯的瞎抡铁饼或者扔标枪。比赛的时候这种追求,?恐怕是您有国家队的能力。。。。。。。而国家队没法要的原因吧。
                            我爱国球 551楼: 哦, 那比赛时可以不测。训练时测,检验训练的效果,怎么样?
                            一傻瓜 552楼:我现在问一句,您那个单板测试,是怎么做的呢。人家给你个排球二传?吕以为吕是打大中小,坑中家的那种么?


                            IP属地:海南49楼2013-06-02 18:33
                            回复
                              2025-08-05 15:50: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快刀 601楼:弧圈球本身就有吊,冲,快拉,侧旋,假弧圈之分,每个人掌握情况不同,打摩比例不一样。纯摩擦拉也是一种拉法,运用得好同样是得分利器,我自己也常常拉这种弧圈,业余比赛很实用,稳健,旋转强,节奏慢但落台下滑快,可以为下一板正手冲,扣或者反手推拨创造条件,用撇和裹的手法都能拉出这种纯摩擦的弧圈。但运用这板球要根据对手情况,结合高低弧线,撇裹手法和落点变化,更高级一点,结合一板不转的假弧圈,对付削球和颗粒胶有奇效。一定不能只拉这种纯摩擦的干转球,对方适应了自己容易被动,还要结合打摩结合的冲,快拉或者攻球。
                              乌鸦 602楼:这贴破600了,厉害
                              firedphoenix 603楼:主要是有牛人在顶
                              草弧.宁 604楼:快拉不是弧圈,假弧圈就更不是了
                              一傻瓜 605楼:其实呢,纯纯的击打或者纯纯的摩擦在实际比赛中---不纯寨。在傻瓜的理解中,正胶生胶类击打甚至有时因为翻拍,其实是和摩擦有点:反向击打的。突击其实就有点这个意思。铲翻过程其实是个极快的把球“搓”起来的过程。我说的这个“搓”字别误解:其实就是类似:足球硬从地表把球给搓起来的那种。因为脚字旁的那个蹉跎是别的意思,只好用这个有点带有误解的字。
                              一傻瓜 606楼:而这种击球方式要求极高度的手感,反应速度和爆发力。时间差一点都不行。击打带有上旋的也存在,在乒乓球术语里,击打:下旋不转和上旋都存在;弧圈:除了极特殊的抄底下旋侧拐,抓住球揪住球--甩的感觉是比较多的。不是干转,当然也不会是干撞。而到了上旋对冲的时候,点高的情况也可能球并不转但是你却占据了主动。
                              春逝 607楼:你们扯点老江行不行啊。。。
                              yitian900 608楼:老江的还原我看过的是最好的,让人感觉非常放松。一张一弛反差越大,势能越大。这点上,张继科也不错。
                              firedphoenix 609楼:你们扯点老江行不行啊————不跑题多干燥啊
                              苏滨 610楼:其实哪,纯纯的击打或者纯纯的摩擦在实际比赛中---不纯寨————俺顶这个!我理解翻打,是让拍面亮起,下旋球不是爱往下走吗,就让球儿在拍面上走一段,动作在时间上配合好,于球滚出球拍前向前发力击出,如此来球旋转未消失,回去上旋了。同理,正胶搓球有时能铲回上旋球。传统、理想中的正胶器材特性主要不是用于制造强烈旋转,只是刚好挂住球,便于控制即可反旋转在快速对抗中把对手搞蒙,利用的就是不适应、以及人的判断、反应、做动作所需的时间惯性,也是长胶等颗粒胶的魅力所在
                              苏滨 611楼:没办法,还是得以器材来划分正胶快攻的三个时代:651、652、TSP。翻打多见于651及更早的年代,单纯的摩擦,651及早前的正胶很难制造强烈的旋转,我说老谢是651的巅峰没人拍我吧,到了老江的652,已经开始强调小弧圈、摩擦,旋转略好,但仅够用而已,老江之所以不愿多发球,多半与器材主动摩擦制造旋转能力相关。到了刘国梁之后的正胶,制造旋转大为加强了,同时也少了很多传统颗粒胶的特色。补充一句,低粘性的器材,虽难以主动制造旋转,但有利于发球动作隐蔽性,即相似的动作得到不同旋转性质发球,就是发球的多样、多变性但是!若不达到一定水平的转速,则仍很易被现代的反胶以单调加力摩擦动作所轻易破解,如搓加转及吊加转颗粒打法在旋转对抗中,善于借转、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有其利必有其弊,不如中道。发球权,相当于黑子先行,多好的事情啊,颗粒为难了,不是说劳动最光荣吗,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lwcz2000 612楼:现在能用这种技术动作的非常少,几年前见过,强调瞬间的发力。


                              IP属地:海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4楼2013-06-02 19: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