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fm吧 关注:348贴子:2,082
  • 3回复贴,共1

数字音乐再战江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依靠单一的付费下载并不能挽救日渐颓势的音乐工业。当免费渐渐成为全球大势时,中国的数字音乐网站们需要为自己找到一种更适合的商业套路。 

  和众多成龙的粉丝一样,当张翔听说有了成龙的电影《神话》主题曲彩铃时,立即毫不犹豫的将其下载到自己的手机上。这个动作只是花掉了张翔两元钱,可他却想不到,一家创业型的数字音乐公司却因此获利丰厚,在创办第一年就实现盈利。 

  回忆起2005年9月初创业情形,北京无线星空音乐有限公司创办人唐月明甚感欣慰。凭借成龙的《神话》、阿牛《天天天天说爱你》等无线热卖歌曲以及环球音乐独家授权的无线增值业务,这个80年出生的年轻人的创业似乎并没有经历过多的坎坷。 

  同他的公司相比,很多同期诞生的音乐网站却并没有那么幸运。 



1楼2007-07-30 16:40回复
    成立于1999年的九天音乐网,就经历了网站频频“变脸”的痛苦。2005年10月,掌上灵通宣布要对九天进行战略投资,进军数字音乐下载服务。时隔半年之后,有消息传出,二者已经结束合作,一家台湾基金重新进入九天,今年2月份,九天音乐网全新改版,推出了融合音乐上传、论坛等功能在内的音乐社区。 

      九天音乐网总裁曹茗笑称:“九天音乐网现在回到了旧社会天桥艺人的模式: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很多服务都是免费提供的。”


    2楼2007-07-30 16:40
    回复
      突破下载   

        九天的经历只是众多希望在中国的数字音乐领域里淘金的公司的一个缩影。2005年开始大量的公司涌入数字音乐市场,而当时大家能看到的唯一能够盈利的商业模式就是付费下载。因此各家都试图通过模仿iTunes音乐商店,进而占据市场。 

        但中国的网络环境、用户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美国相比有很大差距,人们很快就发现这条路走不通。一方面,互联网飞速发展,谁都可以看到人们对音乐内容的需求有多么热切;另一方面,有限的成功模式却局限着业内公司的思维,整个行业难以进一步发展。


      3楼2007-07-30 16:40
      回复
        著名音乐评论人王晓峰曾这样解释:“数字音乐造成的最大颠覆就是从创作、加工、零售到听众消费,中间环节越来越少,而且每个环节可能都存在无法盈利的状况,所以这种模式对消费者是福音,但对传统销售模式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噩梦,这是典型的无‘利’取闹。” 

          这也导致了在数字音乐的战场上,音乐公司、消费者和提供数字音乐服务的网络技术公司三者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而经过两年时间的不断实践和磨合,三者的利益博弈僵局正在倾向缓和。最为典型的当属苹果公司最近发起的DRM之战。在苹果公司宣布和百代唱片携手推出免除数字版权保护(DRM-free)数字音乐销售模式后不久,5月底,亚马逊公司也宣布将在今年推出数字音乐商店,所销售音乐全部为免除DRM的MP3格式,百代唱片已经表态提供其所有音乐的授权。 

          当然,这其中并不排除苹果公司试图扩大iTunes市场的公司策略,但苹果的举动无疑表明,如果想在数字时代生存下去,音乐公司和技术公司必然要向消费者“低头”,以低姿态去迎合用户。    


        4楼2007-07-30 16: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