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渊明堂吧 关注:313贴子:2,415
  • 5回复贴,共1

说说关于文明古国、夏朝争论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秦蜀风雨
我个人的看法依然是,夏朝的争论与文明古国的争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夏朝的争论在于需【考古文字】证明,某个时代确定为夏朝,无关乎文明与否;
文明古国的争论在于需【社会综合水平】证明,某个时代是否有文明存在,无关乎是否夏朝。
夏朝问题,我不敢作论,因为那个时代的文字没发现,或者没破译出来。但是有一点是需要说明的,如果一个无关紧要的字,那么不论是否破译正确,都没什么人质疑。如果一个关乎重大历史的字,那么无论破译是否正确,都会备受质疑。
越是被关注的,越难有定论,越难达成共识,因为重要,所以研究的人多,所以分歧就多。如果一个无关紧要的字,只有几个人去研究,自然容易达成一致意见
文明古国问题:
我们都知道希腊地区的历史有爱琴海文明(克里特、迈锡尼)和希腊城邦文明,但是两者之间有一段倒退回氏族社会的时期,叫做荷马时代,或黑暗时代。
为什么中国不能存在两段文明,中间倒退回氏族社会?因为长期以来,中国人的观念是连续性和大一统,不承认断裂和失落的文明。
但考古的实际证明这是可能的,南亚的哈拉帕文明与吠陀文明的断裂,希腊的爱琴海文明与城邦文明的断裂,中国并非那么一直特立独行,也会有全球共同的规律:早期文明的脆弱性造成历史的断裂现象。
从考古而言,中国商朝之前是二里头时代(1900BC~1550BC),之前是龙山时代(2300BC~1900BC),再之前是良渚时代(3300BC~2300BC),再之前是古城初兴的时代(4100BC~3300BC)。
良渚时代与龙山时代是蓬勃发展的历史(比如屈家岭、良渚、石家河、宝墩、两城、陶寺、石峁),相比二里头时代,似乎更像是文明社会。龙山末期到二里头前期,社会发展迹象明显虚弱而且倒退了很多,之前还是城市林立、诸国并存,此后却变成了二里头的百科所言“一二期属石器、陶作坊、村落文化”,到二里头后期,文明迹象才得以恢复,然后连续给商朝、周朝、秦汉至现代。
而恰恰这个龙山末期到二里头时代,正是文献中的夏朝区间,是一个经历了从黑暗时代再次萌芽、发展、成熟而来的时期。如果文献所说的夏朝之前的五帝时代很美好,那么与考古而言,二里头之前的良渚~龙山时代确实是文明蓬勃的时光。同时,文献中的夏朝又确实除了歌颂大禹功绩、少康中兴外,便是一片动乱、堕落或者默默无名。
如果以断裂的文明来对比就会发现:
中国史前文明(良渚至龙山时代) 2700BC~2000BC;
南亚史前文明(哈拉帕时代) 2700BC~1700BC;
希腊史前文明(克里特至迈锡尼时代) 2300BC~1100BC;
中国古典文明(二里头时代开始) 1800BC~
南亚古典文明(吠陀时代开始) 1500BC~
希腊古典文明(城邦时代开始) 900BC~
注:以上时间点均取整百,不计较数十年误差


1楼2013-06-09 22:40回复


    2楼2013-06-09 22:42
    收起回复
      华夏?古夏?什么东西 我都没有看懂


      4楼2013-08-18 07: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