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吧 关注:29,133贴子:268,341

回复:《史记》及相关史籍经典的版本介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史记》新增三千校勘记
此次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修订工作之精细,从最先出炉的《史记》中便可体会到。《史记》修订组主持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生群介绍说,根据初步统计,点校本《史记》修订本新增了校勘记3000多条,约30万字,并改动标点6000余处。
此次《史记》修订过程中,全面校勘了北宋至清有代表性的多种《史记》刻本,以及十余种日本钞本、敦煌写本。其中较为重要的版本包括“世间乙部第一善本”——台湾傅斯年图书馆藏北宋景佑监本《史记集解》、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绍兴本《史记集解》、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藏南宋建安黄善夫刊《史记》三家注合刻本等。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75楼2013-08-18 19:39
回复
    在修订过程中,学者们发现了不少原有点校本漏校的情况,大多涉及到史实、典章制度、名物、语言、训诂等方面的内容。赵生群举例说,原有的点校本《史记》中有一些名字错误,比如人名误用、地名误作人名、书名误作人名、官名误作人名等。地名方面还有用字颠倒的情况,如“昌平”误作“平昌”、“如安”误作“安如”等。另外,书中的一些书名也有错误,如《左传例》误作《左传释例》、《晋纪》误作《三日纪》、《瑞应图》误作《应瑞图》等。
    标点错误的例子也有不少。赵生群以《曹相国世家》举例,文中说,“(曹参)从击诸侯,及项羽败,还至荥阳”。“如此标点,‘败’的主语是‘项羽’,曹参还荥阳的时间是项羽败亡之后。而实际上,原文意思是说曹参跟随刘邦击诸侯及项羽,被项羽击败,因而还至荥阳,其事远在项羽败亡之前。”他认为,正确的标点应为“(曹参)从击诸侯及项羽,败,还至荥阳”。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76楼2013-08-18 19:39
    回复
      六种史书确定修订底本
      “二十四史”点校本修订,不同史书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有的着力于版本,有的着力于本校,有的重点在史源追溯,有的延续了点校本底本,有的则更换了底本。徐俊特别强调,“底本的选择是古书整理的重中之重,所以点校本的底本问题,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
      原有的点校本“二十四史”,明确使用底本或工作本的史书有18种,其余6种史书为“不主一本,择善而从”。而在此次修订中,学者们在尽量保持延续性的原则基础上,有11种史书沿用了原点校本的底本,还有7种史书通过版本调查,更换成更为合适的底本。以《后汉书》为例,该书原以百衲本影印南宋绍兴本为底本,但百衲本多有挖改,已非绍兴本之旧,今改以国家图书馆藏绍兴本为底本,所缺五卷则以国图藏北宋刻递修本配补。
      另外6种原先无底本的史书,此次也确定了修订底本。比如《三国志》,原点校本用百衲本、清武英殿刻本、金陵活字本、江南书局刻本四种通行本互相勘对,择善而从,此次修订时则考察了包括日本在内的多地所藏版本的情况,最终确定以国家图书馆藏绍熙本为底本。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77楼2013-08-18 19:40
      回复
          备受关注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首批成果——点校本《史记》修订本昨日在上海书展首次亮相。尽管此次付梓印刷的只是300部“征求意见本”,但第一次见到此书的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教授赵生群仍然激动不已。作为《史记》修订工作的主持人,他已经带领一支教授团队在这部书上投入了8年时间,主要成果是新增校勘记3400多条,约30万字,并改动标点6000余处,为新中国古籍整理项目中规模最大、最受关注的工程“大修”开了一个漂亮的头。
          为完成此次修订,中华书局组织了国内古文献整理、断代史研究、专史研究等方面的200余位专家,组成17个修订小组,同时展开修订工作。除《史记》之外,《宋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等也已交稿,负责两部五代史修订的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也来到发布会现场介绍了相关情况。全部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将于2015年完成修订,并将于2017年全部完成出版。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78楼2013-08-18 19:49
        回复
          史记修订“八年抗战”
            《史记》之难,一是在于它版本复杂,由于读者多,就印得多,甚至同一版本印制出来也不同。“《史记》的点校工作,即使我们组织一个团队,用50年的时间来点校,也不能算是很充分。”
            赵生群昨天说,“贺次君(点校本《史记》点校者)曾对《史记》64种版本做过介绍。比如我们这次用的底本是金陵书局本,当年顾颉刚(点校本《史记》点校者)用的也是,但不完全一样,和张文虎(清代学者,著有《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用的《索隐》本也有很大不同。”《史记》的史料也很复杂,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有2000多年的跨度,相当于《史记》写成至今的跨度,而且这段时间里绝大多数古籍都亡佚了。“司马迁号称自己‘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就是把汉以前的史料清点了一遍融入到《史记》里。”
            另外,《史记》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赵生群说,据社科院历史所统计,《史记》相关研究论著大约与其他二十几部史书的研究总和相当,甚至更多,这也为《史记》的修订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从2005年开始,赵生群便与5位教授、3位副教授一起开始了点校本《史记》的修订,全程参与“二十四史”修订本出版工作的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将这个过程描述为“八年抗战”。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79楼2013-08-18 19:50
          回复
            一字一标点均有来历
              赵生群告诉早报记者,他们最先做的工作,也是花费时间最多的工作就是版本的核对与通校,“我们一共通校了10个版本,就是每个字每个标点校下来。通校本有景佑本、南宋绍兴本、黄善夫本、《索隐》本和殿本,还有5个参校本,本来是想发现有问题了再参考的,但实际上也都通校了一遍,所以光是通校就做了大量工作。”
              景佑本是台湾傅斯年图书馆藏北宋景佑监本《史记集解》,被称为“世间乙部第一善本”。此外他们还参校了包括日本藏六朝钞本等在内的9种古钞本和众多参考文献,规模之大超出此前各家。“那个工作是极其辛苦的,《史记》本来只有60万字左右,但三家注加起来就有300多万字,需要校整整一年。每一个版本校完都有一个校勘长编,光是记录就有几百页,标点就有几十万字,然后汇总到我这里一条条过,绝大多数都是没有校勘价值的。核对《史记》三家注的引文也花了一年多时间,那些重要文献,张文虎的《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王念孙的《读书杂志》、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等,我们都尽可能多地参考。比如张文虎的札记有9000多条,每条几乎都涉及了好几个问题,判断有没有价值、是否吸收也花了1年多时间。很多问题还请教了天文、地理专家等。”即使交稿后,修订组也花费了两年时间完成审稿、讨论、修改、校对等工作。最后的点校本《史记》修订本做到了无一字无来历,无一标点无来历。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80楼2013-08-18 19:50
            回复
              弥补遗憾之作
                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海内外学界公认最权威、使用最广泛的“二十四史”现代通行本,享有“国史”标准本的美誉。早在1956年,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就首次提出了整理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版二十四史”的建议。在中华书局的组织下,由顾颉刚、聂崇岐、齐思和、宋云彬等先生参与制订了《二十四史整理计划》。受政治运动的影响,从1959年出版第一本点校本《史记》以后,直到1978年,“二十四史”的最后一本《宋史》方才完成。
                然而受当时政治、学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加之成书时间跨度太长,导致标准和体例不统一,整理深度也各有参差,有的底本选择不够精当,有的校勘过于简略,标点也间有失误,给读者带来不便。2005年,在著名学者季羡林、任继愈等人的倡议下,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示,中华书局于2006年启动点校本的修订工作。
                而“二十四史”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史记》。1959年版的点校本《史记》是由顾颉刚、贺次君标点的,宋云彬参考标点本重新标点并编辑加工,最后由聂崇岐覆校。尽管这几位已经是当时断代史的顶级学者,但是由于时间仓促,真正用于点校的时间只有一年左右;而且体例未定,连校勘记也没有留下,用清代学者张文虎的《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代替,校勘成果仅用方圆括号表示;在没有科技手段的帮助下,几乎就凭顾、宋等几位老先生的一己之力完成,留下诸多遗憾。
                于是,从2005年准备工作一开始,由南京师范大学赵生群的团队担任《史记》修订工作便最早确定下来了。赵生群是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在校一直开设与《史记》相关的课程,研究《史记》已有几十年,由他主持修订《史记》再合适不过了。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81楼2013-08-18 19:51
              回复
                多处讹误改正
                  此次《史记》修订沿用了顾颉刚等人点校时采用的金陵书局本,之所以采用这个版本作为底本,是因为这是由清代学者张文虎主持刊刻,参考多种版本及钱泰吉校本,系统吸收梁玉绳、王念孙、王大昕等人研究成果,改正《史记》正文及三家注错误,清末以来最为流行的《史记》善本。“也有学者提出用日本的黄善夫本,这是最早的三家注版本,有许多优点,但是作为翻刻本,它有很多字形相近产生讹误的低级错误,而且数量非常之多,以此为底本需要写很多意思不大的校勘记。也有人提出用百衲本,问题在于百衲本号称以黄善夫本为底本,但却参考殿本等对它做了大量挖改,大概有2000处,都没有清人精校的金陵书局本好。”
                  在修订过程中,赵生群等人采用的是包括本校、点校、他校、理校在内的综合校勘方法。遇到难以解决的情况,则用异文校,即“把相关情况摆上去,不做判断,更不改字”。
                  发现的错误主要有讹脱衍倒,即讹误、漏字、多字、颠倒,包括人名、地名、书名和史实多种错误。“情况非常复杂,有两个人合成一个人的,一个人分成两个人的,甚至是地名变成人名,祖父能误成孙子,一个人能自己成为自己的父亲或儿子的。”赵生群举例说,如“昌平”误作“平昌”、“如安”误作“安如”、《左传例》误作《左传释例》、《晋纪》误作《三日纪》、《瑞应图》误作《应瑞图》等。
                  赵生群说,“尽管张文虎校勘很精,但也有错误,比如《史记·三代世表》他改错了十处,从学术角度来讲是很严重的。原来的点校本也有同样的问题,比如《律书》有一篇,在八处做了校勘改了字,都改错了。这样的情况我们纠正过来。”再比如,《秦本纪》中,“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钱大昕曾经指出,秦始皇没有活到51岁,“五”应该为“立”,但是没有找到相关证据,而这次在一个日本钞本里发现“五”就是读“立”,也在这次校勘中得到了改正。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82楼2013-08-18 19:52
                回复
                  新闻延伸
                  中学课文要改错吗?
                  《史记》中有很多文章曾入选语文课本中,此次点校本《史记》修订的过程中,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篇目也被挑出了错儿,不过语文课本是否有必要随之修订,学者认为还是应慎重对待。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对此赵生群认为,其中“不肯出租”的“租”字,景佑本、绍兴本、耿本、黄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都作“赵”,考虑到古书中“租”与“赵”字形相似,应为误用,因此此次修订根据版本和其他旁证材料,将其改为“不肯出赵”。
                  不过,徐俊指出,《史记》的正文早已逐渐定型,即使在今天利用多种珍贵版本校勘的情况下,对于《史记》正文部分的文字变动也相对较少,可以说变动主要集中在三家注文字和标点上,中学课本中选入的《史记》名篇,像这样涉及正文方面的问题应该不多。另外,《史记》不同版本异文的成因很复杂。至于语文课本是否有必要依照此次修订进行改动,徐俊认为还是应当根据教学需要慎重决定。(记者 路艳霞)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83楼2013-08-18 19:58
                  回复
                    点校本《史记》修订本17日在上海书展首次亮相。
                    此次付梓印刷的只是300部“征求意见本”,买不到的啊。正式版本要到9-10月才上市,精装本定价590元。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84楼2013-08-19 10:48
                    收起回复
                      帖子终于开始更新了!哈哈


                      IP属地:辽宁85楼2013-08-19 20:46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88楼2013-08-23 13:23
                        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89楼2013-08-23 13:44
                          收起回复
                            《史记地图集》是一本《史记》的专书地图,是研读《史记》的工具书。全书以有形的图像诠释无形的事件,以眼前可见的地图显示古代已消失的时空,让读者更能贴近司马迁的叙事。全书地图分为以下几类:1.每一时期发生的事件地图;2.战争地图,包括每次战争前各方的形势,各方交战经过,战后的局面;3.重要人物行迹地图;4.各侯国都城迁徙、分封以及疆域变迁地图;5.少量的自然灾害地图;6.先秦少数民族的迁徙。地图的排列顺序以年代为经,地区为纬;上限自五帝开始,下限止于汉武帝时代,按历史年代分为八章369张地图。每张地图都附有标题和说明文字。说明文字务求精简,严格忠实于《史记》原文,以便读者对照阅读《史记》;读者只看说明文字,就能掌握原书内容,节省时间。
                            编辑推荐
                            《史记地图集》王立群序:“以有形的图像诠释无形事件,以眼前可见的地图显示古代已消失的时空”,“一书在手,太史公《史记》可形象、立体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近400幅地图,近1000个古代地名,全面记载历史变迁。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91楼2013-08-23 15:09
                            回复
                              请教楼主一下,我想买史记看 不知道买那种比较好
                              我网上看到中华书局的绿皮书 无奈文言文能力太差了,所以考虑有解释的书。
                              价格150元上下 网购


                              IP属地:广东93楼2013-08-23 21:3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