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和几位友人喝茶,其中一位被介绍是今年候选院士(通过初审),50刚出头。我恭维道:评选院士要求获得国家级奖,你这年龄真有作为。他说:如果不是文革,现在应该是你们老三届人员在参评院士。10年空缺轮到我们这批人了。今年50岁左右参评院士还是比较多的。他接着说:现在老三届绝大数退休了,只剩下少数正部级以上官员还在岗位上。从管理角度说,现在老三届是主要掌权人,因为阅历丰富;从科技角度来说老三届就很少了,因为10年大学没招生,从事科研的人很少,缺失了这一代,对我国科技发展影响非常大。1966年前,我国科技水平在亚洲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比,并不落后,某些方面还领先。80年代改革开放,主要解决民生问题,科技投入比例不高。到90年代后期,国家财力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增加,但科技人才缺乏。文革前毕业的那代,因为10年荒废,知识老化,年近退休,对先进的科技知识很难吸收消化,更别说创新了,当然少数例外。80年代初毕业的,还嫩点。10年人才断层,好比参加接力赛,少跑了一棒,要其他人跑2棒来追赶,当然困难。因此,在高精尖方面我们和西方国家差距仍很大,即使在亚洲,也说不上领军别国。比如,韩国汽车都满大街跑,说明我们发动机制造技术,或者说汽车制造水平还不及韩国。60年代韩国的科技怎能和中国比!你们老三届本能出不少科技人才,我国的科技水平肯定比现在更进一步,当然前提是如果没有WG,如果没有上山下乡。
我对他说,老三届这代真是生不逢时。长身体时饭都吃不饱,要读书时文革开始,后来又上山下乡,等返城时年近30,大多数人还光棍一个。后来有工作、有老婆、有小孩, 有个安身的家,也可以了。记得农工摄影师开玩笑说过,我们这代都是枪毙鬼投胎的,命该如此只好认了。我想,退休了,高高兴兴度过余下每一天是最大的造化。
材料补充:
据统计,205名中央委员中,有65人有过知青经历,占这个群体的31.7%。其中,25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有7位是知青一代,占比28%;而最高层的政治局常委中,则有4人曾有知青经历,占比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