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安徽省凤阳县明中都皇故城午门修建工程7月9日大面积倒塌。经查,这一由安徽省文物保护中心设计、承建的工程,“质量可能存在问题、建设施工管理不规范”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目前凤阳县纪检监察部门已介入调查这一事件。
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安徽省凤阳县明中都皇故城午门修建工程7月9日大面积倒塌,引起当地群众普遍不满:“明皇故城历经千年风雨,整修城墙因一场梅雨坍塌。是技术、是责任、是利益?都让我们后人有愧祖先。”这不仅使国家数百万元投资付诸东流,也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遭受损毁。
凤阳县明皇故城午门倒塌事故调查小组认为,这一由安徽省文物保护中心设计、承建的工程,“质量可能存在问题、建设施工管理不规范”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目前凤阳县纪检监察部门已介入调查这一事件。
600年老城岿然不动 完工数月新墙轰然倒塌
据国家文物局有关资料,明中都皇故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在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是后来营建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的蓝图,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明中都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启动,工程总投资2300万元,其中国家专项拨款1000万元。
7月9日凌晨,住在皇故城午门附近的凤阳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徐罗全听到一声巨响。出门一看,午门东翼楼南墙已全部倒塌,他立即上报。县政府有关领导赶到后封闭现场、查看险情,发现西翼楼南墙也出现三道纵贯墙体的裂缝,已严重损害墙体结构,情况十分危急。
日前,记者在皇故城午门前看到,西翼楼南墙也已全部倒掉,现场一片狼藉。据介绍,这是事发后施工单位主动拆的,以防突然倒塌伤及他人。在东、西翼楼尚存墙体上,记者看到几条长长的裂缝从10多米高的墙头通向墙底,在东翼楼墙体与填土层之间也出现缝隙,相当明显。凤阳县文物管理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东、西翼楼最终可能要全部拆掉重建。
倒塌事故发生后,凤阳县抽调县监察局、建设局、文化局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事故调查小组。据调查小组介绍,东、西翼楼几面墙体完工最早的仅年余时间,最晚的才半年多。
午门西边不远,是600多年前修建的皇故城西华门。凤阳县文物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历经数百年的风雨,西华门城墙整体仍相当完好。2003年淮河发生特大洪灾后,记者曾实地察看午门,因暴雨侵袭,东、西翼楼当时出现了几处裂缝和塌方,但古城墙并未遭受整体性破坏。
倒塌前数月网民发文警告:“又一个豆腐渣工程”
记者从凤阳县委获悉,皇故城午门修建工程总造价820万元,是明中都遗址公园建设项目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项目由安徽省文物保护中心负责设计、承建,2004年12月1日工程开工,到今年5月底完成工程进度665万元,已付工程款357万元。
倒塌事故在凤阳县引起较大震动。县政府一位领导对记者说,这一事件在凤阳的社会影响太大了,老百姓骂声四起。记者在皇故城采访时,特地来看古城墙的市民张乃献在一旁长叹:“唉,搞成这样子!才修好就倒,不管什么原因都不应该。”
在凤阳县政府网站的论坛里,“午门倒塌”成为热门话题。《凤阳人哭古城》《坍塌的城墙》《凤阳古城墙:不止是难过》《必须彻查》等大量相关文字、图片帖点击率居高不下、跟帖不断。“600年风雨都没事,怎么现在一修就坏!材料是没有以前好吗?技术没有以前先进吗?主要是良心不如以前了。”“城墙竟然倒塌了!听到这个消息首先是惊讶,然后是不解,再然后是说不出的难过。城墙是什么?是凤阳的历史,凤阳的灵魂,是凤阳的无价之宝!她经历了600年的沧桑,600年的风雨,见证了凤阳600年的成长!甚至不仅仅是凤阳,对中国,她也是唯一的,是无法复原的!她的倒塌,责任在谁?”“要找出责任人,依法严惩!”
记者发现,早在今年4月初,就有人在凤阳县政府网站发帖:“大家注意新修的中都古城有好几处开裂啦!请游玩的朋友离远点!又一个豆腐渣工程!”有人跟帖:“我也上去看了,一层砖贴在原来的墙体上,这样的工程,不开裂都难。”“钢筋太细,密度太稀,怎么没人管呀?”
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安徽省凤阳县明中都皇故城午门修建工程7月9日大面积倒塌,引起当地群众普遍不满:“明皇故城历经千年风雨,整修城墙因一场梅雨坍塌。是技术、是责任、是利益?都让我们后人有愧祖先。”这不仅使国家数百万元投资付诸东流,也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遭受损毁。
凤阳县明皇故城午门倒塌事故调查小组认为,这一由安徽省文物保护中心设计、承建的工程,“质量可能存在问题、建设施工管理不规范”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目前凤阳县纪检监察部门已介入调查这一事件。
600年老城岿然不动 完工数月新墙轰然倒塌
据国家文物局有关资料,明中都皇故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在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是后来营建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的蓝图,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明中都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启动,工程总投资2300万元,其中国家专项拨款1000万元。
7月9日凌晨,住在皇故城午门附近的凤阳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徐罗全听到一声巨响。出门一看,午门东翼楼南墙已全部倒塌,他立即上报。县政府有关领导赶到后封闭现场、查看险情,发现西翼楼南墙也出现三道纵贯墙体的裂缝,已严重损害墙体结构,情况十分危急。
日前,记者在皇故城午门前看到,西翼楼南墙也已全部倒掉,现场一片狼藉。据介绍,这是事发后施工单位主动拆的,以防突然倒塌伤及他人。在东、西翼楼尚存墙体上,记者看到几条长长的裂缝从10多米高的墙头通向墙底,在东翼楼墙体与填土层之间也出现缝隙,相当明显。凤阳县文物管理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东、西翼楼最终可能要全部拆掉重建。
倒塌事故发生后,凤阳县抽调县监察局、建设局、文化局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事故调查小组。据调查小组介绍,东、西翼楼几面墙体完工最早的仅年余时间,最晚的才半年多。
午门西边不远,是600多年前修建的皇故城西华门。凤阳县文物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历经数百年的风雨,西华门城墙整体仍相当完好。2003年淮河发生特大洪灾后,记者曾实地察看午门,因暴雨侵袭,东、西翼楼当时出现了几处裂缝和塌方,但古城墙并未遭受整体性破坏。
倒塌前数月网民发文警告:“又一个豆腐渣工程”
记者从凤阳县委获悉,皇故城午门修建工程总造价820万元,是明中都遗址公园建设项目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项目由安徽省文物保护中心负责设计、承建,2004年12月1日工程开工,到今年5月底完成工程进度665万元,已付工程款357万元。
倒塌事故在凤阳县引起较大震动。县政府一位领导对记者说,这一事件在凤阳的社会影响太大了,老百姓骂声四起。记者在皇故城采访时,特地来看古城墙的市民张乃献在一旁长叹:“唉,搞成这样子!才修好就倒,不管什么原因都不应该。”
在凤阳县政府网站的论坛里,“午门倒塌”成为热门话题。《凤阳人哭古城》《坍塌的城墙》《凤阳古城墙:不止是难过》《必须彻查》等大量相关文字、图片帖点击率居高不下、跟帖不断。“600年风雨都没事,怎么现在一修就坏!材料是没有以前好吗?技术没有以前先进吗?主要是良心不如以前了。”“城墙竟然倒塌了!听到这个消息首先是惊讶,然后是不解,再然后是说不出的难过。城墙是什么?是凤阳的历史,凤阳的灵魂,是凤阳的无价之宝!她经历了600年的沧桑,600年的风雨,见证了凤阳600年的成长!甚至不仅仅是凤阳,对中国,她也是唯一的,是无法复原的!她的倒塌,责任在谁?”“要找出责任人,依法严惩!”
记者发现,早在今年4月初,就有人在凤阳县政府网站发帖:“大家注意新修的中都古城有好几处开裂啦!请游玩的朋友离远点!又一个豆腐渣工程!”有人跟帖:“我也上去看了,一层砖贴在原来的墙体上,这样的工程,不开裂都难。”“钢筋太细,密度太稀,怎么没人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