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在生物分类上,一提到两栖类,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两栖动物,如青蛙等等。其实植物世界也有两栖类,而且水生陆生形态也大不相同。自然界很神奇,在沼泽地、亚马逊流域,有旱季与雨季,植物也在经年的水涨水落中适应下来,可以适应不同水下与陆地的生活。据说:三峡库区裸秃地带有望披绿装,是因为发现了7种水陆两栖植物。我们玩水草种植,很多品种也是陆生植物转水而来,那么同样有些水下植物可以转陆地生活,适应两栖。
水草爱好者经常悲叹水草缸的最初起始阶段,
他们经常遇到藻类问题、某些水草根部成长不良、
必须多次大量换水、细菌在开始的时候建立不良、
水草的根太少、二氧化碳不易调整、
光照太强、水草的生物量不足、
想等水草长满而非在第一日就购买大量的水草(经济因素)......
要详细表列的话实在很长。
水草缸的新手和老手同样都知道,
这个阶段决定了未来几个月的成败,
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力以阻止藻类的发展,
以免藻类接管他们辛苦的设计和造景。
在这个初始阶段我们要如何施肥呢?
只给一些?完全不给肥?
我们要换多少水呢?
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困扰着水族爱好者。
无水启动法(Dry Start Methods)相当容易,
就是在最初的 2-6 星期以很简单的陆生栽培法,
当水草壮大且根系发达以后再将水族缸的水加满。
一般来说这个方法最适合培养草皮状的水草,
例如迷你矮珍珠、矮珍珠、椒草,
和一些有茎水草、皇冠草、矮车轴草、青叶草等等。
这个方法特别适合岩组(iwagumi)风格的矮小水草搭配岩石造景手法,
这种类型水族缸的水草总生物量很低,
对於刚设缸阶段和后续发展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
两爬缸和水族缸的无水陆生栽培说起来并不算是个新的玩法,
以这样的方法作为沉水培养前的初始阶段却是个新作法。
往往我们在了解了一个方法原来是那麼简单且好用以后
不禁会敲自己的脑袋一下!
「为什麼我从前都不晓得要这麼做???」
或许有些人已经做过了,
但是被我们看到或听到的并不多。
铺设好湿土,不用加满水,就这麼简单

水草爱好者经常悲叹水草缸的最初起始阶段,
他们经常遇到藻类问题、某些水草根部成长不良、
必须多次大量换水、细菌在开始的时候建立不良、
水草的根太少、二氧化碳不易调整、
光照太强、水草的生物量不足、
想等水草长满而非在第一日就购买大量的水草(经济因素)......
要详细表列的话实在很长。
水草缸的新手和老手同样都知道,
这个阶段决定了未来几个月的成败,
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力以阻止藻类的发展,
以免藻类接管他们辛苦的设计和造景。
在这个初始阶段我们要如何施肥呢?
只给一些?完全不给肥?
我们要换多少水呢?
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困扰着水族爱好者。
无水启动法(Dry Start Methods)相当容易,
就是在最初的 2-6 星期以很简单的陆生栽培法,
当水草壮大且根系发达以后再将水族缸的水加满。
一般来说这个方法最适合培养草皮状的水草,
例如迷你矮珍珠、矮珍珠、椒草,
和一些有茎水草、皇冠草、矮车轴草、青叶草等等。
这个方法特别适合岩组(iwagumi)风格的矮小水草搭配岩石造景手法,
这种类型水族缸的水草总生物量很低,
对於刚设缸阶段和后续发展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
两爬缸和水族缸的无水陆生栽培说起来并不算是个新的玩法,
以这样的方法作为沉水培养前的初始阶段却是个新作法。
往往我们在了解了一个方法原来是那麼简单且好用以后
不禁会敲自己的脑袋一下!
「为什麼我从前都不晓得要这麼做???」
或许有些人已经做过了,
但是被我们看到或听到的并不多。
铺设好湿土,不用加满水,就这麼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