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吧 关注:468贴子:1,322
  • 2回复贴,共1

打造祭祀新文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祭拜文化源远流长,属于民俗文化的范畴。“倘若将老百姓日常生活传统风习中的‘祭拜’抽取,大概也没有民俗了,祭祀是民俗中的重要内容。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慎终追远、尊崇祖先的民族,不论我们现在的处境贫穷还是发达,每逢清明节、七月十五中元节还是十月十五的上元节,都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旧时,有些宗族在祀祖的时候,在坟茔边上还续族谱、家谱,甚至有的要重立‘族规’,一些出门在外或远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当他回归故里时,或者叶落归根之时,最重要的一个仪式就是上坟祭祖,向祖先报告自己的境遇,当然大户人家为‘光宗耀祖’,花费重金重新修坟建墓,摆豪华道场请满堂僧道超度亡灵,还要大宴宾客,这个举动在当今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不是要这样做,是值得商议的,但民俗的仪式是需要阐释和传承的。再如,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一直被奉为“‘万世师表’,每到孔子的诞辰日,各地学校(主要是中学或乡中心小学),儒绅聚集一起举行纪念活动。”
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祭祀祈福是上至天子下至平民都非常注重的古老民俗。祭拜活动表达了我国古代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时至今日,祭拜仍是华夏子孙广泛采用的怀祖思亲、寄托哀思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对子孙后代进行家族传统教育的重要方式。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我们曾割断了文化传统,祭拜活动也在被粗暴视作封建迷信活动予以扼杀。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日渐被重新重视和复兴,祭拜活动也日益兴盛,大至黄帝祭礼大典小至寻常百姓的殡葬活和家祭。更有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被定为法定节日。则足见政府对传统文化的地位提搞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为祭拜文化发展又迎来了新的春天。
随着电脑走进千家万户,网上祭拜已逐渐成为人们熟悉的祭拜方式,这是传统文化研究与互联网技术的一次完美对接。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留言怀念,献花上供;祭拜体验真切,思怀得以表达,加上以火化为核心殡葬改革的深入推进,将越来越多地出现“无墓可祭”的状况,网络祭拜必将成为主流的祭拜方式,这将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1楼2013-09-02 10:09回复
    《慈恩天下》就是通过祭祖祈福,调整生命磁场给人带来好运的平台。


    4楼2013-09-06 13:41
    回复
      长春朝阳慈恩院cientx.com路过送来贺电


      8楼2013-09-09 16:11
      回复